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官员问责制是对没有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官员进行追究的一项制度。自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以来,官员问责制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中央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条例,使官员问责逐渐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官员问责走上了法制化道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官员问责”需进一步明确问责事由,增加问责对象,细化程序规定,加强群众和舆论监督,使官员问责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孙志勇 《前线》2016,(9):45-47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高度凝练、力透纸背、简便易行,是直指管党治党不严的"撒手锏",是党的自身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条例》有六个亮点,体现了五个理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利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认真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真正使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官员问责"方式也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面临种种法律困境,如行政法律方面的规定有缺陷、行政问责的依据不统一、行政法律的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等,使得"官员问责"实践步履维艰。因此,"官员问责"要步入法制轨道,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行政组织法体系;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问责法》;落实行政法律,尽早实现行政异体问责。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3,(3):58-58
1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评论说,改革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首先,需要改革者有“向自己开刀”的勇气。涉及改革者自身利益时,改革者能否让渡不正当的既得利益?敢不敢“向自己开刀”?  相似文献   

5.
《南方周末》记者对近年来一系列囚言获罪案件调查后发现,从重庆“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山东“高唐文案”,到河南“灵宝帖案”,当事官员被“问责”后,纷纷继续升迁,而被他们追捕的当事人,至今仍生活在恐惧之中。而就整体而言,“地方官员违法成本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6.
袁文良 《党课》2013,(16):72-73
所谓“汤”,《辞海》《辞源》和《新华词典》中都有多种解释,但一般是指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汤在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民间“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汤”就足以为证。据考证,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的老祖先就会把收获的谷物等放在粗陶器中煮成汤喝。从古到今,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汤”的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7.
读得一遍《红楼梦》,意想不出曹雪芹笔下的“娇杏”那“眉目清明”的样子。想来,倒不是不用功读书,而是老先生语焉不详。见“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目下,云:“这里雨村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环,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得呆了。”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9,(9):18-19
一、不及时问责。出了问题不及时问责,而是采取拖延战术。拖延问责,可以给问题逐步降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可以争取时间想方设法组织“救援”,有贵人相助就可以化险为夷;还可以争取时间销毁证据,使得日后问责举证更趋困难。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江西、湖南两地发生的问责官员“复出闹剧”引发公众对官员问责复出制度的质疑。日前,在《法制日报》视点版与搜狐网联合开展的调查中.对“如何看待问责官员复出”进行了深入讨论。回答“你对目前问题官员的问责怎么看”这一问题时。有97.98%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很多问责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9月是一个让人悲伤的多事之秋,先是山西襄汾“9·8”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造成260多人死亡,紧接着是波及全国的婴幼儿奶粉事件,随后三起灾难接踵而至:黑龙江鹤岗煤矿大火,深圳龙岗特大火灾,河南登封煤矿瓦斯突出事故。三起事故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14,(2):64-64
《中国青年报》目前刊登王烨捷的文章说,李乔(化名)退出的消息,在河北省的大学生村官群体中传播开来。这个曾经远近闻名、受到当地媒体和组织部门“热捧”的大学生村官典型,给中国青年报记者发来短信,“我后悔当村官了,让人寒心”。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18):21-22
当上级震怒、舆论关注时,鉴于形势,严厉问责,已成公关手段。问责,本是鉴于悲剧之沉痛,给死者的祭奠、对生者的安慰。然而,一些涉事官员被问责撤职不满一年就又悄悄复出了。有关统计显示,六年来被免职的官员,除涉及生活作风者外,复出已逾五成。虽然要给犯了错误的官员一个改正的机会,但问题在于,很多免职官员复出得太快了,快得让免职如同儿戏。  相似文献   

13.
问责是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质询,对其过错、过失实施追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不仅需要问效,而且需要问责。问责实践为制度建设提供了基础,舆论共识也为问责制的出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问责制虽外化为具体的责任形态,但其实质是限制和规范权力行为,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问责制的构建旨在高扬民主法治旗帜,落实执政为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2-32
正"同志"称呼从何而来?它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被圈去,改为"毛泽东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那些一心想推翻满清王朝的同盟会会员们也互称"同志"。孙中山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随后,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  相似文献   

15.
近期,中央出台了《党政干部问责暂行规定》,明确了领导干部问责的具体情形、认定标准、处理程序等事项,使干部问责真正做到了有据可依,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方面问题,坚持做到“三要”,切实避免干部问责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3,(5):63-63
《中国青年报》日前刊登杨帆的文章说,对共同富裕,我们不能只把它当作一个抽象的口号,应该具体化为以下几个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1,(32):55-55
《中国青年报》10月27日刊登了一篇《填平官德滑坡的“塔西佗陷阱”》的文章。“塔西佗陷阱”是古罗马伟大的历史学家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提出的,他曾断言:“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官员问责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责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官员问责实践中所依据的法规多散见于各种政策文件中。其中既有党的条例,也有政府的法规;既有中央党政部门出台的,也有地方党政部门制定的。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规定对特大安全事故进行问责。2002年7月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免职、辞职、降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国青年报》曾连续栽文,一说花钱发表论文是大学“公开的秘密”;又说在河南许昌.花钱买驾照成了“公开的秘密”此后,又看到《新快报》说:“新瓶装旧酒”使药品降价成为“空降”,  相似文献   

20.
被问责去职官员复出的判断标准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官员问责是建立责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2002年7月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4年中央办公厅颁布《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2005年4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200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公务员法》用法律形式规范引咎辞职制度(官员问责的一种)以后,官员问责的力度越来越大,被问责去职官员的数量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规范被问责去职官员复出的标准和条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