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肖文涛 《学习论坛》2010,26(5):51-55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群体性矛盾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关系不协调、不和谐的一种现象。当前群体性事件尽管其表现形式各异,但最终的指向都是政府特别是事发地的地方政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有些地方政府应对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地方政府应当从多方面来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马章民 《唯实》2010,(8):160-163
近年河北群体性事件呈现数量增加、参与人员众多、涉及领域广泛、社会影响面大等特点,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必须加强立法,建章立制,着力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切实改善民生,解决百姓实际困难,完善调解、判决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强化应急能力,完善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信力不足是许多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又影响着政府公信力增减。建设和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要从政府自身做起,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推行阳光行政,促进廉洁政府建设;积极搭建互动平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已经进入群体性事件高发期,群体性事件往往因其突发性、偶然性而增加了政府处置的难度,而处置策略、方法的优劣则决定了处置效果。从云南孟连,贵州瓮安,湖北石首等地发生的事件来看,政府处置不当,极可能导致苗头性的事件不断扩大化、恶性化发展而成公共危机事件,从而加大其破坏力,影响政府公信力和政府执政的合法性。本文以浙江仙居和谐处置"12·18"群体性事件为例,具体分析了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及其对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的需求日益递增。国家需求与农民利益的矛盾相互交错,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爆发,严重破坏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基层是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活跃地带,地方政府防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开始面临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切实提高地方政府防控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政府处置事件的效益,也能更好地保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一、地方政府防控失地农民群体性一件能力缺失的现状(一)事前顸警能力不足。第一,信息管理能力不足,敏锐度不高,关于失地农民民意的信息较为繁琐,且变化性大,基层政府的获取渠道有限,同时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不强,导致其不能准确的把握农民动态,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埋下隐患。第二,政府在听到群众的呼声之后,并未迅速处置,而是置若罔闻,不能切实解决农民的问题。第1,发现的事件的端倪之后,采取“鸵鸟政策”,对事件谎报或不报,一拖再拖:另有部分官员突遇事件时,思绪混乱,手足无措,不能及时遏制。进而导致“雪球效应”的发生,事情愈演愈魁,最终酿成事件的质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结构深度变迁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频发的趋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成因复杂,其根源在于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民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畅、基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薄弱、政府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官僚主义作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严重等。客观公正地看待群体性事件、创新政府治理机制、全面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等,是政府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由于转型期社会发展与旧管理体制的内在矛盾,导致政府在处理群体事件中存在沟通障碍,影响了政府危机治理的效率.政府在应对群体事件中,应该通过内部体系再造和外部渠道拓宽,构建内外协调的多元复合型危机沟通机制,从而不断提升政府在治理危机事件中的沟通能力,进而更加有效地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9.
论文运用政府危机管理理论方法,结合我国地方政府实际,论证了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预防机制的构建问题。经过研究,构建地方政府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预防机制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法制化、组织机构、信息保障机制、预警机制和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与群众工作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构成预防和治理我国当前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子.政府公信力事关稳定大局,做好群众工作,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让底层民众重拾信心,恢复社会信任感,这是政府合法执政、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的基础.从治本与治标两个层面治理群体性事件,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与政府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谣言几乎与群体性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事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后谣言肆虐,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政府舆论引导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包括政府舆论跟踪监控系统不健全、政府舆论分析研判系统不完备和政府舆情应对处置系统不完善。提高政府舆论引导能力,实现对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构建舆论引导机制,即建立健全以全面协调为特征的综合舆论引导机制、建立健全以舆情调控为核心的全程舆论引导机制和建立健全以法律规制为基础的长效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韦长伟 《唯实》2011,(11):75-79
群体性事件是维权抗争趋于对抗性和激烈化的表现和结果。维权抗争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群体冲突的性质和主要特点。对当前的维权抗争需要及时回应并有效治理。在应对维权抗争时,地方政府暴露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抗争者对地方政府的"高依赖、低信任",压力型体制以及社会组织在抗争中的缺位。地方政府必须创新管理才能走出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4,(8)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偶发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从而折射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而政府公信力的考量维度不一。根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政府公信力包括公共政策公信力、政府廉洁公信力、政府诚信公信力和政治控制公信力,并分析它们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中的表现,据此提出完善公共政策过程、全面惩治腐败、完善行政问责制和健全管理机制四条政策建议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的特性需要地方政府的介入,以弥补房地产市场上的失灵。但政府在楼市调控中也有过角色错位的情况,需要转换角色,严格限定其调控范围,防止触角伸至市场调控的边界。  相似文献   

15.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折射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这一缺失表现在传统政府管理理念上政府缺乏环境责任意识;压力型政府促使政府唯经济发展论;政府环境责任问责机制不健全。努力实现政府环境责任,应完善对政府环境责任的法律规制,提高法律的实效性;建立健全政府内部约束机制;构筑公众对政府环境责任的有效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石首事件"可见类似的"向政府泄愤的群体事件"是各类群体性事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标本兼治。"治本"就是清楚事件的成因,防止事件的发生:“治标”就是要有良好的应对之策和善后之策.尽可能减轻事件的危害。笔者认为,防治之策应该包括预防、应对和善后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作为一种实现民众意愿,由民众自发组成的非营利性团体,可以有效弥补新型治理模式下政府失灵的困境,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有着各级政府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社会组织是公民有序参与、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减压阀和稳定器的积极作用;新型治理模式需要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地方政府角色经历了深刻变迁。地方政府角色与行政审批制度相关联,并伴随着行政审批制度的变迁而变迁。本文在回顾行政审批制度70年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地方政府角色的变迁过程,分析总结其变迁特征与趋势,剖析地方政府角色变迁背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新时代地方政府改革和角色创新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改革年代,传统的命令控制与训导机制日益难以适应利益整合的需要,导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迫切需要新的机制来解决利益冲突问题.作为替代选择,谈判机制在解决利益冲突与利益分配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制度环境、谈判技能培训缺失等原因,基层政府在与民众围绕利益分配与协调问题展开的谈判中的表现并不令人乐观,从而对加强基层政府谈判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提升领导干部群体性事件处置能力,是党校系统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演练式教学法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有效方法。群体性事件处置演练式教学法,是着眼于提高学员在群体性事件状态下的处置能力,通过运用书面资料、口头阐述、音像材料和电脑动画等手段,对事件发展环境、过程的模拟再现,设定不同的教学环节,由学员扮演不同角色实际演练,以提高学员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