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缅甸反政府武装与政府握手言和林锡星1993年10月,缅甸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克钦独立军同缅甸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举行和谈,后来沿泰国边界的克伦、孟和克伦尼(克耶)也分别同中央政府举行了和谈。缅甸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分别与单独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集团进行双...  相似文献   

2.
缅甸军人与政治关系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1948年1月4日独立至今的68年间,缅甸军人直接掌权或由其扶持的政党执政的时间共约56年。2015年11月8日,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军方扶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惨败。2016年3月30日,民盟资深成员吴廷觉总统领导的新政府宣誓就职,取代退役将领吴登盛领导的巩发党政府。缅甸军人长期直接或间接执政的历史暂告结束,这是缅甸民主转型的里程碑。但依照缅甸宪法,军人仍保留诸多权力,是与民盟政府并立的另一权力中心,军人与民盟政府关系好坏将是影响缅甸政治发展的关键因素。缅甸军人完全退出政治尚需时日,不排除其再度干政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缅甸军人上台执政,标志着缅甸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缅甸局势如何发展?(一) 高压下的“平稳”政局。 缅甸1988年8月8日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导致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在于26年来奈温政府的高压统治。缅甸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和缅政府  相似文献   

4.
自从2007年以来,缅甸社会政治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新媒体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在2007年"藏红花"革命和2008年纳吉斯风灾中,缅甸人民利用互联网、移动电话等新媒体技术向世界传递了政府镇压和掩盖的真相。缅甸军人政府也明显感到了新媒体技术对其统治的压力,因此在2010年缅甸大选之前,严格控制国内的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虽然没有导致缅甸社会权力结构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是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原来军政府对信息的封锁,逐渐促进了缅甸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张添 《东南亚研究》2020,(1):33-68,155,156
缅甸进入后军人时代后,国内呈现由军人集团和文官政府组成的"双头政治"权力格局,这种格局是前军人集团政治设计的结果,对现在缅甸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影响。在外交政策的制定、落实和应对国际压力的过程中,"双头政治"的博弈因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而变得更加复杂,体现为军人、文官政府和少数民族的"三方博弈"。在缅北民族和解进程中,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使得缅甸陷入既需要外部帮助斡旋而又让外部难以有效参与的困境。在中资大项目问题上,这些博弈导致缅甸对华政策出现"依赖"与"反依赖"纠葛,而中缅关系无法有效推进的局面。在若开罗兴亚人问题上,各方博弈更使缅甸陷入国际道义、政治与法律围攻的窘境。究其根本,缅甸仍停留在"求稳定"与"求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国内长期存在的政治认同分歧与族群割裂,使其在后军人时代可能进入另一个"乱局"。军人势力仍然强大、文官政权软弱、少数民族各自进行不同程度的国际动员,各方"自助"而"不得助"的客观形势,使得民盟政府初期良好的外交环境日益恶劣。因国内政治而不断引发外交危机,缅甸孜孜以求的独立自主、中立主义和韧性外交受到极大影响,缅甸的复兴梦与发展梦未有穷期。  相似文献   

6.
印度人在缅甸社会比其他外侨更不受欢迎。这是由于印度人同缅甸原住民在种族和宗教上的差异很大 ,且印度人很不容易接受缅甸的语言、服装和风土习俗。因此 ,缅甸人叫他们“嘎拉”。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早期历史上的交往因素 ,缅甸与印度在文化特别是在宗教方面有牢固的关系。在殖民地时代 ,印度人的地位很显著 ,虽然他们排在欧洲人之后 ,位居第二 ,但他们把资金分投到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196 2年以来 ,印度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自主权明显下降 ,但自 1988年 9月现军人政府上台后 ,印度人的状况已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缅甸军政府的转型出于国内外压力。转型后的文官政府在政治体制上有民主化变革;在行政人事上实行文官主导、军人公务员并存的体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扩大了民族自治权;在宗教治理上延续了对佛教的控制;保留了军人的主导作用。缅甸文官政府政治前景不容乐观,但其对民主制度的规定与对合法性的追求,也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
金泳三政府的改革政策:政治方面金浩镇前言1993年2月,金泳三政府上台,韩国国民因成就感和期待感而兴奋不已,认为近30年的军人独裁划上了句号,文民政府终于建立,随着文民时代的到来,韩国社会可以实现一场大变革。为满足国民的期待,金泳三政府一建立就推行了...  相似文献   

9.
影响缅甸民主化进程的主要政治势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晨阳  陈茵 《当代亚太》2006,42(4):19-26
军人及其所控制的政治势力、民盟及其支持者、少数民族武装和政党在目前缅甸的社会结构中呈三足鼎立之势,但军人占绝对优势,而且后两者不具备取代军人主导缅甸政局的能力。外部势力对缅甸民主化进程的影响很大,但在对缅政策方面,中国、印度、东盟不会采取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完全一致的行动。因此,相当长时间内,军人将继续直接执政或在幕后主导缅甸政局。  相似文献   

10.
军人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人政权,这是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据统计:目前世界有53个军人执政的国家。一般来说,军人执政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具有如下几个共同规律:1)政治纲领和主张变化无常;2)长期政局不稳和政治、社会动乱;3)政权更替的主要方式是军事政变。但是缅甸的奈温人政权却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首先,奈温政权长期奉行缅甸式社会主义,且一直旗帜不倒;其次,缅甸政局自1962年奈  相似文献   

11.
缅甸的军人政权是当今世界寿命最长的军人政权之一.缅甸的军人政权缘何能长期存在,一些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解释.本文认为,一些西方学者对缅甸军人政权长期存在的内因的分析,多数观点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其关于外因的说法则值得怀疑.本文指出,一些西方学者将缅甸军人政权能够长期存在的主要外部原因归结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尤其是中国的支持,这是不切实际、带有政治偏见的.尤其是他们对所谓"中国在缅甸的战略利益"的种种猜测.似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88年缅甸军人新政权上台以来,欧盟对缅甸的立场和政策具有多元性并兼顾平衡的特点,既有制裁措施,表达对缅甸军人统治的不满和批评,亦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协助缅甸发展社会经济;同时还在亚欧会议和欧盟-东盟会议框架下与缅甸政府保持接触.总之,欧盟对缅甸的政策受到其利益与国际危机处理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宇 《当代亚太》2021,(2):109-156
自现代国家建立之后,缅甸便致力于走议会制民主政治道路,但其发展却屡遭挫折.纵观缅甸跌宕起伏的政治发展进程,其命运始终与军人集团紧密关联,军政关系是直接决定缅甸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军政关系既是塑造缅甸政治结果的核心机制,也是理解其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密钥.在1988年"缅甸之春"之后,军人集团开启了"渐进性脱离"模式的政治民主化转型,军人集团全面领导、设计和构建了"有纪律的民主"这种具有缅甸特色的政治体制.事实上,缅甸"有纪律的民主"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西方式民主政体,而是一种兼具威权统治方式与民主政治规则的"混合政体".军人集团构建"有纪律的民主"这种特殊"混合政体"的根本目的是要继续维持自身对国家的领导,其缘起、形成及建构与缅甸的军政关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有纪律的民主"也是缅甸探索走具有本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结果.文章通过结合军政关系来理解缅甸在1988年后的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机制,这将丰富对于军政关系、"混合政体"及军人政权转型等方面的研究,也有益于认知当代后发国家自主探索走具有本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特殊规律和前沿动态.  相似文献   

14.
尽管缅甸军人有继续长期执政的能力,但军人退出政治舞台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本文对缅甸军人退出政治舞台的前提条件以及途径和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政变上台的缅甸新军人政权,遭到西方国家的制裁,不得不努力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以稳定国内局势。在统治得到巩固后,缅甸新军人政权开始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即在继续发展对华关系的同时,努力改善与东盟、印度和日本的关系。本文还分析了缅甸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原因:内因是缅甸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上升,外因是区域内外各有关国家对中国在缅甸及周边地区影响不断扩大存在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6.
2015年的缅甸总统选举、2014年的缅甸人口普查和2014年缅甸首任东盟轮值主席为2014年缅甸政治发展的三个主题——修改宪法以削弱军人对权力的控制、赋予少数民族更多的权利、修改国籍法让更多多年居住缅甸的人享有基本的公民权——的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从目前的进展看,缅甸政治发展的前景并不让人乐观,甚至让人有些绝望。  相似文献   

17.
缅甸政局向何处去张惠霖缅甸军政府头面人物──缅甸国家治安建设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和王军总司令丹瑞大将1992年4月接替苏貌执政已经有两年时间了。这期间,缅甸局势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我认为,缅甸政局发展变化中有两个新动向很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因...  相似文献   

18.
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 ,非选举政府的执政期限不得超过 5年 ,但如今 1 0年过去了 ,缅甸军政府依然我行我素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拒绝和美国欧盟提出的承认 1 990年 5月大选结果并将政权移交给全国民主联盟的条件。缅甸军政府反复声称 ,它将完全按照自己的既定方式和时间表移交政权。为此 ,它致力于制订一部有力于自己的新宪法 ,一旦制宪完毕 ,将再举行新一轮选举 ,把自己 1 0年来苦心经营的政党 (联邦巩固发展协会 )推向政治舞台。尽管缅甸军政府至今仍被国际社会所遗弃 ,同东盟的关系微妙 ,但同中国的关系则是牢固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国际非政府组织已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体。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利用国际非政府组织来为其外交政策服务,直接或间接地达成政府难以实现的战略目标。在缅甸这个过去较为封闭、西方世界难以直接介入的国家,各式各样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却活跃于此,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其中,作为在缅甸开展活动最早和影响力最大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对缅甸提供民主援助20余年,资助横跨几十个项目,通过将缅甸境内的组织、泰缅边境的流亡团体同国际社会捐赠者三者结合起来,统一协调和支持缅甸的民主运动,推动缅甸的民主转型。不仅如此,伴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它在缅甸基层的活动,增加了美国同其他国家在缅甸进行博弈的砝码。  相似文献   

20.
缅甸目前正处于从军人执政向民选政府过渡时期。然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暴力冲突却越来越严重。宗教冲突首先是在缅甸西部若开地区爆发,然后扩大到缅甸的其他地方。众所周知,缅甸是一个佛教为主的国家,穆斯林仅仅是少数。而且,一般认为,缅甸国内的穆斯林是东南亚地区最不激进的群体之一,而佛教教义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和平与非暴力。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缅甸佛教徒与穆斯林的暴力冲突?笔者认为英国殖民统治政策造成的佛教徒与穆斯林之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是缅甸宗教冲突的根本原因,缅甸政治转型过程中日益高涨的佛教民族主义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