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食品药品执法行刑联动机制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刑事司法部门协调联动打击犯罪的工作机制。本文通过构建食品药品执法行刑联动能力的SEM结构方程模型,以上海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Lisrel软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获得最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食品药品执法行刑联动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药品、食品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行政执法和刑事侦察衔接不畅通,刑事制裁真空,是该类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新形势下,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行刑联动机制是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严惩犯罪分子,防范类似公共卫生事件再次发生的体制保证。本文对行刑联动机制进行制度分析和实践分析,剖析其现存的问题,并借鉴美国的相关制度提出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行刑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药品管理法已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新药品管理法在对旧药品管理法进行全面修订的基础上,针对药品执法主体资格、行政许可行为、履行法定职责行为、行政处罚行为予以特别规定,体现了权力制约的现代法律精神。关于药品执法的主体资格问题(一)立法焦点问题之一———体现政府机构改革的成果,简化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药品的审批程序。按照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和实践中的做法,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须经药…  相似文献   

4.
梅传强 《当代法学》2021,35(5):3-14
为应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完善药品安全刑法规范体系,《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和增设了部分涉药条款.整体来看,《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涉药条款的修订,不仅完善了涉药犯罪规制体系、实现了行刑有序衔接,而且整体提升了刑法对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规制效果.《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涉药条款的修订,旨在严厉打击危害药品安全犯罪,这一立法目的 的实现,还有赖于司法层面准确理解适用相关条款.具体而言,认定《刑法》第141条和第142条中的"假药"和"劣药",既要参考《药品管理法》的前置规定,也要符合刑法自身价值目的 的实质标准;应当基于类型化和实质化的要求,对涉药条款中的"提供使用"行为、妨害药品管理行为,以及药品监管渎职行为作出妥当的理解;对于妨害药品管理罪中"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结果和药品监管渎职罪中"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结果的判断,应从具体犯罪的保护法益展开.  相似文献   

5.
《司法业务文选》2013,(23):9-34
1.2013年1月22日卫生部令第90号公布2.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行为,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是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企业应当在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药品质量。第三条药品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规范。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令自1985年7月施行至今已有十余年。实践证明,《药品管理法》是符合改革开放政策、符合我国情的一部好法。在十余年的执法里,《药品管理法》不仅在保证患者用药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打击制售假劣药活动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而且对造就我国药品监督队伍、规范提高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水平,促进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繁荣市场经济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现将《药品管理法》执行以来,一些主要方面的工作和成绩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法律》2005,(3):29-33
国食药监市[2005]4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2005〕2号)精神,规范互联网药品购销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规,我局制定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按此规定执行,切实加强对互联网药品购销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上报我局药品市场监督司。2005年9月20日第一条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规范互联网药品交易,根据《中华…  相似文献   

8.
经2019年8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出台是国家药品管理的立法典范。它在完善卫生法律体系的立法架构下,通过采用修订立法方式,界定区分假、劣药品概念,强调信用监管,规范网络售药行为,鼓励科技创新,明确法律责任与处罚,突出法律的回应性立法特征,保障公民健康权利。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应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建议健全药品的配套法规,严格药品监管执法,合理开展普法宣传,加强司法适用,实现"良法善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喻海松 《法学》2023,(2):62-76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假、劣药犯罪,增设妨害药品管理罪,可谓是对药品犯罪的体系重建。对药品犯罪的探究,不仅要立足假、劣药犯罪和妨害药品管理罪,还要考虑对破坏药品管理秩序行为可能适用的其他罪名,以防止“出了此罪,又入彼罪”。在《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药品犯罪的适用遇到一系列争议问题,犯罪圈的界限尚需进一步明晰。药品犯罪的保护法益是公众生命健康,但表征法益是药品管理秩序。以此为基础,“假药”“劣药”的认定应当适用《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并以卖家对产品主要功效的标示或者宣传为标准界分药品与食品。妨害药品管理罪是具体危险犯,但应当区分行为类型来判断具体危险程度,以便利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10.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作为我国《药品管理法》修订的一大亮点,是贯穿药品安全全生命周期监管的基本制度,对我国药品管理产生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影响.梳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优势,厘清试行该制度的潜在问题,借鉴国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先进经验,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在国内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程序在涉案财物认定、程序性和实体性处置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在行刑衔接过程中,对涉案财物的处理一般应遵循刑事优先原则。对于行政机关移送的案件,公安司法机关应根据行政机关处置涉案财物的进展分别处理。为进一步完善有关程序,应明确供违法犯罪所用之物的认定标准、统一涉案财物的实体处置措施,并填补对违法所得产生的孳息予以行政没收的漏洞。  相似文献   

12.
当前行政机关对于涉嫌犯罪的刑事案件“以罚代刑”的现象相当严重,因而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检察监督势在必行。为此,需要修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赋予检察机关对限制、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力,确立刑事先理原则,并构建完善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a number of aspects of the criminal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in China, focusing on recen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China has been under tremendous pressure from the US to expand the criminalization of its IP infringement. The article first summarizes the substantive criminal law regarding IP offenses in China and describes the main enforcement agencies and judicial organs responsible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processing of IP crimes. Analysis of the substantive criminal IP law and enforcement practices shows a steady pattern of rapid criminalization, not only on the books but also in action. Newly promulgate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and notices substantially expand criminalization of IP infringements. In addition, the enforcement rates of IP and related crimes have been rising consistently and rapidly. There have also been numerous joint meetings, information exchanges, issuance of provisions, collaborative “strike-hard” enforcement campaigns and other major efforts initiated by the police, the prosecutors, and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to facilitate agency cooper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riminal enforcement of IPR. However, accompanying this rapid criminalization of IP infringement control are serious problems rooted in the Chinese criminal judicial system, including local protectionism, the lack of respect for procedural justice as well as the protection of defendants’ basic rights, and inadequate training, professional incompetence, misconduct, or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14.
郭华 《犯罪研究》2009,(1):35-40,47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因属于不同法域,由于部门保护主义与行政执法遮蔽而使得以罚代刑成为常态。建立的衔接机制存在问题导致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有关此问题的立法应当在报案线索与案件移送、受理与处理以及证据的转化等方面作出修改,使“脱节”的环节得到衔接。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2005年上海市率先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信息共享平台”,随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并且应用于各个行政执法领域。目前,我国信息共享平台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对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打击犯罪行为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信息共享平台分布不均衡、使用率低和监督不力等问题,需从扩大推行范围、改进平台功能、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行政法学研究中的十个热点问题是:平衡论、行政法基本原则、公法问题、软法问题、行政程序法的制定、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公众参与机制、行政性ADR、行政执法研究和案例行政法的发展。总结分析这十个问题,希望对行政法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潘惠敏 《政法学刊》2010,27(1):35-39
在广东省2006—2008年涉税行政执法部门向公安经侦部门移送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统计数据的分析中,发现涉税案件在移送环节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移送案件的处理结果仍集中反映出移送时机滞后等问题,导致案件成功处置的比例并不高。加强两法衔接依然存在现实必要性,未来仍需从提高认识出发,提升执法活动的透明度以增强信息交流的广深度,增强涉税执法的司法性为两法衔接奠定技术支持,建立系统化的执法监督体系以确保两法衔接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8.
论盘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毅 《法学研究》2006,28(2):126-137
作为一种介于行政警察和司法警察职能之间、介于刑事侦查程序与行政调查程序之间、也介于警察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具有双重属性的警察行为,盘查是警察机关对于可疑人员和可疑场所临时进行拦阻、盘问、检视、检查的行为。由于在盘查过程中,一些强制性手段的运用将给公民基本权利造成不可避免的干预,因此,对盘查从启动到执行必须实行严格的程序控制,同时还应给权利受到违法盘查侵犯的当事人提供程序救济。  相似文献   

19.
以往刑法的修改,显示出增设新罪、加重法定刑与限制有利于犯罪人的制度的适用三大轨迹,标示着严刑始终是指引刑法修改的主旨。然而,立足于刑法的效益、公正与人道三大基本价值的要求,以严刑为主旨的刑法修改,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业已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虽因表面看来已开始摆脱严刑思想的支配而备受热捧,但是,实际上严刑仍是其主宰,因而承续了以往刑法修改的诸多非理性因素。相应地,修正案(八)只不过是刑法的再一次忧多于喜的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