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第六章内容(即“早期收获”方案),从2004到2006年,中国和东盟各国将对近600种产品关税进行减免,这些产品以农产品为主。本文在对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早期收获”方案有利于越南农产品出口到中国,而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越南则利弊兼有。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与东盟各国货物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与东盟的贸易发展迅速,但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发现: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量与彼此的距离大体上成反比关系。云南与东盟的贸易主要集中在与云南接壤的缅甸、越南和老挝三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相对较少,贸易辐射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进出口额、进出口增长速度及进出口额占各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几个方面对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日益增强.同时,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之外的第三方市场上的出口相似度指数进行测算,表明中国与东盟出口结构趋同态势越来越显著,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在出口上越来越强劲的竞争性.文章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逐年增加,在对方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也逐年升高,本文选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方法,对中国和东盟十个成员国从1995~2009年的出口商品进行全面的显性比较优势分析,借助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实证数据,得出中国和东盟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及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比分析其纵向横向的变化,并提出中国发展与东盟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结合度指数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贸易结合度越高的产业,说明该国(地区)在该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那么产业间贸易越明显;产业内贸易明显的产业,其对应的产业比较优势差距较小。中国与东盟产业贸易既存在互补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中国在与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以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充分利用历史机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一、四川省与东盟贸易现状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缘上与东南亚相对较近,便于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往来。同时,四川省是我国西部的经济大省,是西部门类最齐全、优势产品最多的工业基地,也是我国加强与东盟发展经济贸易、加大经济合作的重要省份。四川省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拥有的  相似文献   

7.
农业在泰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1~2016年,泰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卓有成效,贸易总量持续上升,顺差显著;泰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中仍存在潜力未充分挖掘、出口品种相对集中、深加工程度有限、出口市场低端、产业内贸易发展不足等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立足和挖掘自身比较优势,扩大贸易规模与提升层次,拓展市场与优化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和信息化协同发展,培育竞争优势,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延伸价值链,以实现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近年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框架下,以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国-东盟博览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及泛亚铁路等为辅助,双方的农产品、矿物产品、电气设备等进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析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与东盟重要的产业部门,各国的旅游竞争力是其旅游业与国外旅游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生产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竞争力优势主要体现为各国政府的旅游优先发展政策和旅游价格的竞争优势。中国与东盟目前通过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施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旅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0年来,广西凭借区位优势,与东盟各国在各领域都开展积极的合作,尤其是在经贸领域,无论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是投资合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10周年,本文重点分析《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绩、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云南省与缅甸贸易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后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分析滇缅贸易进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并为滇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9~2010年中美贸易规模呈现百倍以上的增长,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美贸易互补性不断增强。通过对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分析研究,均显示出中美双边贸易关系是紧密的,双边贸易的互补性是显著和稳定的,这充分说明中美所处的国际分工的地位及两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使双边贸易往来处于有利的局面,但也应看到双边的贸易摩擦纠纷一直不断,这不利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因而成为阻碍中美贸易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泰国具有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2004年我国成为泰国的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三大出口国,是泰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①。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中,蔬菜出口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2001年、2002年和2003年我国蔬菜出口数额分别为17.45亿美元、18.83亿美元和21.80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1.30%、10.82%和10.56%。由于泰国的气候不适宜生产蔬菜,因此我国的蔬菜在泰国有很好的市场。2003年10月1日,中泰果蔬零关税协定正式生效,这对于扩大我国对泰国蔬菜出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本文的蔬菜指的是海关统计商品目录第七章下的食用蔬菜、根及块茎。…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中韩FTA过程中的农产品贸易安排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伟  吴昊 《东北亚论坛》2008,17(3):15-19
确定双方均可接受的农产品自由贸易安排,是建立中韩FTA过程中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从中韩两国农业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状况看,实现中韩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对于中国具有更大的利益,既是中国推动中韩FTA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在韩国竞争能力及解决双方农产品贸易争端的重要措施。但是,韩国政府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始终持谨慎态度,主要是担心农产品自由贸易可能对其农业产业造成冲击、危及其粮食安全,并带来较大的政治风险。为此,双方应在建立FTA过程中就农产品贸易问题进行积极磋商与谈判,确立起合理的农产品贸易安排,具体内容包括确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合理范围和时间步骤安排、设置合理保障机制与争端解决机制、建立"最惠国待遇"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3600亿美元,增幅回落但仍在高位,中方逆差扩大且呈进一步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商投资企业、资源类产品以及东部沿海省市等方面集中的趋势。一般贸易、外资企业、机电产品等方面均占中国—东盟贸易的一半。私营企业对双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突出,而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等方面所占比重则在下降。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与东盟的贸易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关联程度。计量预测2012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中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速放缓,在中国的前四大贸易伙伴中,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速最快。2013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为443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中方顺差445.3亿美元,顺差额为2012年的5-3倍。中国与东盟4个新成员国的贸易增势强劲,与6个老成员国的贸易增速缓和,中马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一般贸易、外资企业、机电产品仍占主体地位,但局部比重较上年稍有下降。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的贸易保持稳定的协整关系、关联程度。预测2014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仍具有较大持续增长和优化的空间与势头。  相似文献   

17.
依据BEC分类法,从1998~2008年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占总贸易额半数以上,影响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发展及流向的因素主要有: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中间产品跨境交易成本、跨国公司生产与投资区位选择。一般而言,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成为零部件的供应方,如中国与马来西亚的零部件贸易是逆差;地缘相近、贸易协定的签订降低了中间产品的贸易成本,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投资促进东道国中间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estimation of the gravity equ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scrutinise the trade effects emanating from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EU) by focusing on the trade diversion and trade creation effects of the fifth EU enlargement on 12 groups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product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nges due to the EU’s enlargement of trade patterns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food sectors among the EU member states and between EU and non-EU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the enlargement on exports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products from selected Asian countries to the EU market. Our analysis shows no decline in exports from EU to non-EU countries. Trade creation effects are significantly high for 4 product groups: seafood, woody plants, beverages and tobacco, and animal and vegetable materials. However, trade diversion effects are found in animal and vegetable oils and textile fibres. Moreover,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exports from Asian countries, namely agricultural and food products. The data of 38 countries cover the period 1999–2015.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成,为中国福建省开拓东盟市场带来新的机遇,福建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地缘和华侨优势,对东盟贸易额不断增长。本文分别通过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差异度指数考察了福建省与东盟之间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研究发现福建省与东盟在海关统计数据库HS编码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第八类产品革、毛皮及制品、箱包等上的竞争性较强,并据此对今后加强双方经贸合作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