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诉讼费用异议制度是当事人救济的重要途径,是完整的诉讼费用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异议制度的运转情况,对部分基层法院进行考察与调研,以揭示当前诉讼费用异议制度设计不合理、程序保障之不足,并考量诉讼价值、保护的紧迫性、讼费属性等因素,完善我国诉讼费用的异议路径。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法前沿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系问题是民事诉讼法修订中最重要的问题:在未来的民事诉讼法中是否需要保留证据制度、再审制度、执行制度、非讼程序等尚需进一步探讨;破产程序应从民事诉讼法中剔除;应当增加人事诉讼程序、法律审、小额诉讼、诉讼费用、第三人撤销诉讼、票据诉讼等规定.另外,起诉制度、一事不再理原则、证明责任、证明标准、民事检察监督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各国在民事司法改革中施行的小额诉讼程序,目的既在于提高诉讼效率、减轻法院负担,也在于实现司法的大众化。日本的一日审理原则、韩国的履行劝告制度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我国小额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中,审理方式、证据调查、诉讼费用、法官释明义务等问题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各国在民事司法改革中施行的小额诉讼程序,目的既在于提高诉讼效率、减轻法院负担,也在于实现司法的大众化.日本的一日审理原则、韩国的履行劝告制度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借鉴.我国小额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中,审理方式、证据调查、诉讼费用、法官释明义务等问题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主要诉讼收费制度制订于1989年,司法实践的变化使收费制度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和模糊之处。无论在一审程序、二审程序还是审判监督程序中诉讼费用的设计都存在应不应该收费、应向谁收费和负担比例的问题。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司法理念和对人民法律保障的程度。诉讼费用制度事关当事人利益的保护和司法的最终公正,是民事程序设计中的大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亟须完善。  相似文献   

6.
合理规范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制度可以在更广层面上起到法制宣传的作用;可以有效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当事人更好地行使程序选择权;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现行离婚案件诉讼费用制度的缺陷主要在于:分段收取诉讼费用违反了离婚诉讼的本质;诉讼费用在当事人之间的负担不尽合理;因财产分割协议产生的纠纷如何交纳诉讼费用缺乏立法的明确规定。离婚案件的诉讼费用应当按件交纳,并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具体确定双方当事人的负担规则;因财产分割协议产生的纠纷提起诉讼应该按照离婚案件的标准交纳诉讼费用。  相似文献   

7.
1996年日本《民事诉讼法》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启动、审理、判决、救济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鲜明地体现了日本精密司法的特征。设立小额诉讼程序,既有简易程序不简化的内在因素,也深受美国小额诉讼的外在影响,但其深层法理在于对平等接近正义、诉讼效率优先、程序法理交错适用等诉讼理念的追求。对日本小额诉讼的制度设计,应以辩证的观点加以看待,不能盲目借鉴,制度的借鉴必须考虑制度生存的土壤和相关的配套制度。日本小额诉讼中规定的程序选择权、异议救济、判决缓期支付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小额诉讼适用中的一些限制性规定,以及较低的诉讼费用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民行诉讼法律制度成本包括人民法院的投入(审理成本)、人民检察院的投入(检察成本)和当事人的投入(诉讼成本)。民行诉讼法律制度成本应该在国家和当事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根据我国现阶段民行检察机构的现有物力、财力、人力的实际情况,人民检察院有必要对申诉人进行公平合理地收取诉讼费用。具体的收费办法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相似文献   

9.
诉讼费用是民事诉讼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 ,它甚至关系到司法制度的根本。但长期以来该制度却始终未受到重视 ,立法和实践中问题重重。很多人由于不合理的诉讼费用而不能或不愿进入诉讼 ,出现了“费用排斥诉讼”的现象。传统诉讼救助措施的不得力呼唤着新制度的诞生。结合微观经济理论 ,建立诉讼费用保险机制 (简称诉讼保险机制 ) ,让多数人来分担诉讼费用的风险 ,实现诉讼费用的微观自救 ,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护少数股东权益和公司利益,我国确立了股东代位诉讼制度。但法律并没有对股东代位诉讼案件诉讼费用的收取制度作出特殊规定,而是适用民事诉讼的通常收费办法,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收取诉讼费用。确立诉讼费用收取制度有利于防止当事人滥诉,并制裁违法行为,减轻国家的负担。我国有关股东代位诉讼费用的收取,应当适用非财产案件收费标准的规定,采用按件收取诉讼费用的办法,以鼓励股东代位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1.
对比辩诉交易成本与收益可以分析出其整体效益。辩诉交易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比如,能在多个环节节省时间;可节约司法资源;能有效地减少积案;对被告人、被害人及其家属、司法机关等有一定好处。然而,辩诉交易也会产生巨大成本,造成正义缺失、权力寻租,威胁司法公信力和司法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就其整体效益而言,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之得难以弥补社会效益之失。  相似文献   

12.
司法认知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认知作为一项证据规则 ,在世界各国被广泛运用。司法认知对于免除当事人举证负担、节约诉讼时间和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等有重要意义。我国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这一规则 ,法学界对该规则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以为 ,我国在将来的立法中应建立司法认知规则。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现行程序法制构造,难以应对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密切关联且混合并存的复杂案件。在受害人的损害由民事侵权、行政侵权、受害人的过错,乃至于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情况下,单一的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均无法高效、低成本且全面地保护受害人的权益。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构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从而实现行政救济与民事救济制度的并行与接轨。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产品责任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产品责任法虽受美国影响很大,但它在很多方面又与美国产品责任法有较大不同。它在归责理论、集团诉讼、损害赔偿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拒绝适用严格责任、允许集团诉讼、限制惩罚性赔偿、某种程度的厌讼是加拿大产品责任法的重要特征。加拿大产品责任法体系与原则的形成与其公共健康体系、产品责任保险、高昂的诉讼费以及诉讼费用承担原则有密切关系。相比之下,中国解决产品纠纷有更多依赖诉讼、过分强调严格责任的趋势,因此,加拿大产品责任法的解决机制给中国产品责任立法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于2007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对司法系统与民间社会均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阶段的诉讼费用制度还不够完善,关于参加之诉的第三人与本诉当事人之间就如何分配诉讼费用的问题面临“无章可循”的司法适用障碍。本文通过对诉讼费用的法经济学思考以及第三人诉讼制度法理的综合考量,对完善我国第三人诉讼形态下的诉讼费用分配制度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侦查行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侦查行为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对侦查行为进行经济分析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侦查行为进行经济分析主要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实现使侦查成本投入最佳的最小量 ,而同时使侦查收益处于最佳的最大量。对侦查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侦查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impact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 reforms in the public sector from a cost consciousness perspective. Using an action‐research methodology, we analyze the intensity of the external pressures that influence the institutional logic under which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manage their costs. The field work shows that even after decentralization,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appear unable to move their costing function from expense control to cost management unless external pressures motivate managers to complete the reform. We propose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 of reforms is increased when organizations are subject to strong pressures that could take the form of individual incentives or external threats.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诸善冲突”是指在人们意欲的各种好东西之间存在着对立抵触.由于它导致了人们只有通过取舍选择才有可能以放弃某种善为代价实现另一种善,从而形成善恶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交织,结果就迫使人们不仅要诉诸善恶好坏的价值标准,而且还要诉诸是非对错的价值标准,并且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存在无法摆脱的内在有限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倡导的"肯定行动计划"增加了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女性比例,扩充了女性的就业范围,使得众多澳大利亚女性凭借其在社会工作中所做的贡献逐步赢得了社会的认同.但是,现代澳大利亚女性要想在工作和家庭的冲突中寻求平衡策略,实现两者兼顾的目标并不容易.对家庭中经济因素的顾虑、家务分配对职业女性角色的影响以及女性为家务的不平等分配付出的无形代价三方面所造成的工作-家庭冲突给现代澳大利亚女性带来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