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是传统的酒精消费大国,居民人均酒精消费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酗酒问题在俄罗斯由来已久且影响深远。为应对酗酒问题给社会秩序和人身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俄罗斯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行一系列反酗酒措施。包括提高酒类消费税和酒类产品最低零售价、降低酒精饮料可获得性、限制酒精饮料广告营销,以及打击非法酒类生产和销售等。从俄政府部门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近年来所推行的反酗酒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居民酒精消费量逐年下降,与酗酒相关的居民健康指标有所好转。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也面临着非法酒精市场泛滥和俄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等瓶颈问题。公民健康与经济利益之间的权衡与取舍,无疑将成为俄政府今后推行反酗酒措施的重要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2.
作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一项重大社会政策的反酗酒运动是从1985年5月苏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杜绝酗酒现象》的决议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的。从六十年代至八十代初,苏联国内酒类消费量呈稳定上升趋势,1980年人均消费酒精(按100%纯酒精计算)已达到8.7升,比1960年增长了一倍半,这种状况引起了当局的忧虑。酒消费的剧增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酗酒导致犯罪率和离婚率上升,3/4的刑事案和将近1/2的离婚案与酗酒直接有关。全国每年因酗酒造成生产、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达400亿美元。由于酒类销售看俏,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为了弥补自身赤字也跻身造酒业。1984年钢铁部和煤炭部的下属企业就生产了9亿升劣等果汁酒。凡此种种,迫使苏共领导在改革伊始之年便痛下决心,不惜调动行政、司法、组织、医疗、文教、宣传各方面的手段来打一场声势浩大的禁酒战争。官方  相似文献   

3.
在苏联酗酒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近二十年来,苏联人酗酒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全世界酒精量消耗最大的国家。据统计每人每年平均纯酒精的消耗量已达17~18升(相当于伏特加酒34~36升),在俄罗斯联邦,尤其是莫斯科高达20~23升,这个数字已濒临使国家“经济崩溃”的极限25升。酗酒已给苏联的社会、经济、家庭等各方面带来严重的后果。三分之一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酒后开车而造成的,国家汽车检查局的执勤人员每年  相似文献   

4.
(摘译自美《纽约时报》1984.2.4,作者伏拉基米尔·谢拉佩托克赫)酒精中毒是对俄国人的一种折磨。妇女没能逃脱这种灾祸。在过去十年里,婴儿死亡率空前增长,部分原因在于妇女饮酒过度。然而,妇女中的酗酒者仍然比男子少得多。按照人们的看法,酒精中毒是造成苏联人口统计中最不祥的趋势——男性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根据苏联出版物上的统计数字,苏联每年有12~15%的成年居民被送入醒酒所,根据国外观察家的统计数字,由于酗酒苏联70年代婴儿的死亡率增长了一倍,1000个新生儿中有40个死胎,这期间男子的平均寿命也从66岁降低到63岁,苏联酗酒中毒死亡者每10000人中有20人(世界上的平均数为2人),80%的严重犯罪行为(杀人、强奸等)是在酗酒以后造成的,约有35000人死于酒后开车的司机的车下,苏联经济学家计算得出,  相似文献   

6.
10年前,苏联开展反酗酒运动,百姓称之为“禁酒”,来势不可谓之不汹涌;1987年戏剧性鸣金收兵。10年后的今天也许是可以回顾综合有关材料的时候了。 一 近300—400年来,俄国的酒类消费形成独特的传统。相当数量的俄罗斯人,不需任何下酒菜,就可以咕嘟咕嘟灌下100—200克伏特加酒(市售通常含40%酒精)。这类豪饮成为俄罗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酗酒一直是苏联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苏联政府甚至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试行了禁止喝酒的教育。对减少未成年人酗酒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是,对认为只有会喝酒才能立身处世的苏联社会来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一年一度的欧洲研究》值得关注文章又和大家见面了!本着继续推动欧洲学科领域学术评论发展的初衷,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欧洲研究》,并提出宝贵建议。让我们为办好《欧洲研究》而共同努力!1程卫东:《里斯本条约》:欧盟改革与宪政化,2010年第3期。推荐理由:文章解析了《里斯本条约》的由来及其对欧盟改革与宪政化的意义,为我们标注了里约在欧洲一体化发展史中的坐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欧洲议会与《里斯本条约》的相互影响。欧洲议会在《里斯本条约》的起草和缔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里斯本条约》的生效获得了更多的权力。文章首先分析了欧洲议会在《欧盟宪法条约》和《里斯本条约》的起草及缔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其次分析了《里斯本条约》对欧洲议会的影响,如议会参与立法权、预算权、监督权的扩大以及未来组成的新变化;最后对欧洲议会在《里斯本条约》生效后面临的若干挑战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法国《快报》今年三月二日刊登了贝尔纳·马齐埃写的《安德罗波夫万岁!》的文章。文章指出了法国共产党对苏共的焦虑心情,他们没有对契尔年科加以评论,但对安德罗波夫的逝世却表示了遗憾。文章还指出了这次法苏关系降温的三个迹象。“这种选择并不会使我们激动”,这是法  相似文献   

11.
苏联《共产党人》1987年第4期以《按新方式思维和工作》为题的专栏刊登了党政、经济、文教、科技等各界人士撰写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当前进行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具体情况。读读这些文章可以了解一点苏联改革的进程,增加一点感性知识。  相似文献   

12.
袁志英 《德国研究》2002,17(2):57-62
文章介绍了世界级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生平和业绩 ;并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与学术环境对他的影响进行了剖析 ,文章还着重论述了他的主要著作《文明的进程》在世界文明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联《大学生天地》84年第1期刊载经济学博士马雷辛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昔日的荣誉,还是今天的事实?》文章发表后在大学生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同年9月该杂志在《明显的优势》标题下选登了一些大学生的来信。马雷辛的文章和学生们的信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生活的一个侧  相似文献   

14.
西德《东欧》月刊自八三年第二期起连续刊登苏联问题专家的文章,谈他们对苏联内外政策的看法,探讨苏联的领导人变化情况和苏联今后的发展前景。著名苏联农业问题专家卡尔一欧根·瓦德金的文章《陷入停滞的苏联农业》和吉森的尤利图斯一利比希大学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个工作小组提出的《吉森论题》集中阐述、讨论了苏联农业近年来的困境和影响苏联农业的诸因素。本文系根据这两篇文章编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探讨了《万叶集》中咏"云"的和歌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通过对《万叶集》文本的仔细研读、与中国古典诗歌作品的精心比对,可发现众多《万叶集》和歌的构思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相似之处。论文通过举例与分析的方法具体论证了两者的关联,同时论证了《万叶集》和歌的枕词、序词等修辞及用词对中国文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1983年第17期苏《鼓动员》杂志刊登了俄罗斯联邦社会保障部法律处处长采杰尔巴乌姆的文章《苏联的养老金保障》,内容摘要如下:文章说,苏联的社会保障是由宪法保证  相似文献   

17.
《苏共历史问题》杂志就《二十大和二十七大之间的共产党》问题展开了讨论。在1988年第4期上刊登了两篇文章。一幅是格洛托夫撰写的《关于五十年代后半期至八十年代前半期苏共活动的某些历史经验教训》,另一篇由祖布科夫斯基撰写的《1956和1965年未完成转变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文章分析了苏共在五十年代后半期至八十年代初期的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活动。试图认识消极现象产生的原因、停滞机制形成的依据。研究这些问题对于苏联当今的改革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1715)是法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重要哲学家。他一生写了颇多的哲学著作,其中著名的有《真理的探求》、《论自然和神恩》、《基督教的和形而上学的沉思》、《论对于上帝的爱》以及《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和一个中国哲学家关于上帝本性和存在的谈话》等。马勒伯朗士在法国哲学史上是第一个完全用法语来写作的哲学家。近、现代国外很重视对他的研究,就法国来讲,二十世纪以来,各种流派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他的哲学做了种种解释,出版了许多有关他的研究著作、文章,  相似文献   

19.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0,15(3):26-28
文章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经济政策和政治体制》中译本的错译与 漏译提出了批评,有些错译与漏译还是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康达科夫在《星》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小学的今天和明天》的文章,对中小学教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许多观点可供研究参考,但原文较长,现摘要编译如下(小标题亦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