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丽的黄渤海之滨,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消防队伍,被誉为大连的"红色军团".它就是大连消防支队.他们以先进性教育的精神为中心,以确保全市火灾形势和部队内部稳定为目标,紧紧围绕"防火、灭火"两条主线,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推动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登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武警交通部队是一支专业化工程部队,担负着国家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和边远艰苦地区国(边)防公路养护、保证通行的重要任务。大力弘扬江泽民同志倡导的“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三特别”精神,对于武警交通部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大力发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特别能战斗精神,历来是我军战斗力生成和夺取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就是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特别是在困难面前和危难时刻,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在…  相似文献   

3.
孙向军 《党建》2023,(9):35-37
<正>“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为西藏的发展进步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中孕育形成、绽放光彩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党的干部扎根西藏、建设边疆、奉献高原,孕育出了‘老西藏精神’”。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指出,“孔繁森精神,首先体现的就是老西藏精神”。新时代要弘扬好特别能吃苦、  相似文献   

4.
朱晓明 《党史博采》2014,(12):50-54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第19军55师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老部队、好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被赋予了创建陕南根据地的艰巨任务,他们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立志“九进九不出”,经过近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使命,恪尽了“偏师“之功。  相似文献   

5.
正"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西藏的具体体现,是广大干部群众在保卫和建设西藏过程中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绽放在雪域高原的精神文明之花,"老西藏精神"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不竭动力,并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勇向前。一、"老西藏精神"的由来及产生条件"老西藏精神"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广大干部群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边疆接续奋斗中所创造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老西藏精神”被列入其中。老西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西藏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铸就的,是对我军光荣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一批又一批进藏工作的干部职工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英勇斗争、艰苦创业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进军西藏"补给重于作战"解放成都的战役刚刚结束,1950年1月2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以中共中央西南局和第二野战军为主,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和第一野战军配合下,于4月开始组织向西藏进军。第二野战军随即确定由第18军执行进军西藏的任务。由于西藏距内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加之语言不通,向西藏进军成为一场"补养重于作战"的特殊战斗—进藏部队的给养,几乎全部要由内地筹措,随军前送。为此,1950年1月13日,刘伯承和邓小平等联名向二野发出《关于动员全军支援十八军进藏的指示》。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09,(9):I0002-I0002
中卫设市以来,中卫市交通局认真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三个服务",紧紧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扬中卫"三苦"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工作作风,坚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  相似文献   

9.
置身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热潮中,感受着“共产党员工程”活动的深入进程,我们在沈阳市采访的所到之处,亲见一个又一个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战斗堡垒,一支又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党员队伍。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的这"一股子气",是江浙人"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探索,是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品质,是深圳人"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略论毛泽东和平解放西藏的后勤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平解放西藏过程中,毛泽东针对当地特殊的政治社会状况和险恶的地理交通条件,始终高度关注进藏部队"给养供应麻烦多"的后勤保障问题,适时提出了"不吃地方"、"一面进军,一面筑路"、"生产与筑路并重"等一系列方针。这些方针的贯彻执行,不仅解决了进藏部队的物资供应问题,促进了和平解放西藏的顺利实施,而且发展了西藏地方经济,增强了民族团结,争取了西藏民心,产生了超出军事意义的深远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求贤》2021,(1):6-7
话题由来1970年4月24日,一首《东方红》响彻寰宇,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征程。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航天人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之路。五十载砥砺奋进,半世纪不懈追求。从"曙光"到"神舟",从"嫦娥"到"长征",中国几代航天人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从筚路蓝缕走向星...  相似文献   

13.
刘群 《党史纵横》2005,(10):59-59
在美丽的黄渤海之滨,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消防队伍,被誉为大连的“红色军团”。它就是大连消防支队。他们以先进性教育的精神为中心,以确保全市火灾形势和部队内部稳定为目标,紧紧围绕“防火、灭火”两条主线,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推动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登上新台阶。精兵简政警力下沉2004年初,新一届党委班子在调研时发现,队伍人员超编直接影响和制约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经过深思熟虑,党委对原有机关警力实行“精兵简政”,一次性把34名官兵下沉到基层一线,使机关干部由人数的36%下降别29%,有效地缓解了机关和…  相似文献   

14.
老赵 《前线》2013,(5):82-82
都说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那么特殊在何处?特殊的地方很多,比如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团结,特别讲大局,特别守纪律等等,笔者以为,还有一条:特别夙夜在公。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驻藏部队与西藏各族人民一道解放西藏、保卫西藏、建设西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卓著功绩。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05,(12):6-7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3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50多年前,张福林所在的部队,还没有来得及拂去解放大西南的征尘,又奉命马不停蹄地从美丽的成都平原踏上进军雪域高原西藏的征程,部队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英明决策。张福林所在的连队首先展开了征服险山恶水和冰川的筑路战斗,在高寒缺氧,生活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张福林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把自己的智慧和热血献给了新中国,献给了川藏公路,献给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西藏军区授予张福林模范共产党员称号,记一等功,他所在的班被命名为“张福林班”。一、登上“伸手能摸天”的雀儿山张福林,1926年出生…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11,(3):62
<正>2010年,是神华宁煤集团公司组建以来任务最艰巨、工作最繁重的一年,全体职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全力打好"三个硬仗",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原煤产量突破6000万吨,实现了安全生产,固定资产投资126.6亿元,实现利润50亿。煤制烯烃项目投料试车成功并打通  相似文献   

19.
实现习主席提出的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强化智能型战斗精神培育是各级需要重视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智能型"战斗精神,就是要重视人的能动性在智能领域展开的战斗精神。"智力资源"开发成为战斗精神培育的新领域。战斗精神是战斗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构成部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导力量。战斗精神作为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胆量等精神因素融合并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必须凝聚和落实到时代要求、时代标准、时代内涵与时代智慧上,才能最终转化为"能打胜仗"的强大精神力量。否则,观念陈旧、手段  相似文献   

20.
谭冠三,湖南耒阳县人,1928年4月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他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成为第二野战军刘、邓麾下的一位名将。1950年初,谭冠三作为十八军政治委员,与军长张国华率部进藏,参与了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平叛、建立西藏自治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直至1966年12月才离开西藏。在这长达16年的漫长岁月里,谭冠三与西藏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老政委",以后又被江泽民称之为"老西藏精神"的杰出代表,他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西藏这块雪域土地,献给了西藏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