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私权领域日益引起法学界的关注.与公权相对应的私权是法治的重要内容: 充分确认公民私权是法治的前提,充分保障公民私权的实现是法治的基本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充分确认和保障公民私权正是法治的内在要求.考察我国公民的私权现状,绝大多数公民私权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尚未得到充分的保障,公权直接侵犯公民权利的事情时有发生,公权间接侵犯公民权利的实例屡见不鲜,公权“正当”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比较普通.我国要进行法治建设以保障公民私权,关键在于健全和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对私权奉行惩罚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2.
王莹 《人民论坛》2012,(20):100-101
知识产权私权化扩张导致知识产权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知识产权赖以产生的道德基础开始动摇、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受到批判,甚至有学者提出反对知识产权的思想。明确以公共利益为前提的知识产权平衡保护机制,反对知识产权私权化扩张,推进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民主化进程是知识产权回归其初始目标、保证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孙蕾扬  许江 《人民论坛》2015,(2):111-113
从群租综合管理执行面临的困境出发,分析群租综合管理过程中国家公权力与个体私权利间产生的冲突。当构建群租综合管治措施被理解为主要依靠公权力介入时,出现了问题越多越管,越管越多的尴尬局面。通过反思群租综合治理的思维定势,重新定位多方关系,探寻国家与市场的联结点,更高效地应对群租所产生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知识产权法定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知识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的公共性与知识产权的私权性是一对矛盾,为了协调这一矛盾,本文提出了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即知识产权的种类、权利的内容以及诸如获得权利的要件及保护期限等关键内容必须由成文法确定,除立法者在法律中特别授权外,任何机构不得在法律之外创设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5.
赵国伟 《长白学刊》2005,(2):105-106
20世纪后期,有两股思潮横扫全球,一个是经济的市场化,另一个则是政治的民主化.可见民主政治已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民主本质的认识,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试图对当前流行的几种对民主的本质认识加以梳理和阐释,以便人们对民主本质的认识有一个更深入更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刘树桥 《前沿》2010,(12):90-93
在和谐社会图景下探寻公、私权关系的理论,意味着公、私权关系的理性构建要以和谐社会理论为研究基点。和谐社会是以人性关怀为本质的,公、私权关系的理论设计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方法指引为不同法律部门对公、私权关系体系的合理安排提供了路径:宪法完成公、私权的基本范围和行使原则的勾勒;行政法要保证政府行政行为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归宿来谨慎地确定公权力;民法必须能更好地实现对民事主体个人权益的保障。当公、私权发生冲突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解决公、私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对社会主义进行科学界定的问题。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学说已有很长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诞生至今也已70多年。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20多处谈到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8.
姜从盛 《理论月刊》2003,(6):122-123,136
本文在对高校科技企业作用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现状,提出了高校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1,(2):38-38
漆昌国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3期撰文认为,我国现有的立法状态下,尽管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仍存在许多不足,但是我们在对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须以刑法和知识产权的属性为出发点,注意刑法保护知识产权的适度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正确处理私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矛盾,也只有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方能正确处理实践中的许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我国法学研究者们将研究的重心放在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具体构建上,而极少有人探讨纳税人诉讼是否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纳税人诉讼性质和对象的不明确性导致纳税人诉讼与税务行政诉讼区分不清。纳税人法律地位的低下、知情权的缺乏以及维权意识的薄弱导致私权制衡的乏力。当前,我国应立足于现有国情,不断完善现有的预算和审计制度,以期更好地保护纳税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诉讼,作为处理气候利益的特殊司法类型,有丰富的表现内容。气候变化的本国影响与传统诉讼模式的固有弊病凸显了该类诉讼模式改革的必要性,该类诉讼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经验又体现了该类诉讼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对此,在诉讼属性上,明确该类诉讼的法律关系特征、对应类型与诉讼本因。在法律依据上,形成法典分编与单行规则相结合的实体法体系,并在完善既有诉讼规范的基础上适当确立特别的程序法规则。在司法主体上,确立“代表”与“群体”理念结合的原告机制和以公主体为原则、私主体为例外的被告机制,并严格限缩第三人参与的情形、发展特殊的诉讼机构。在诉讼类型上,形成民事、行政与刑事诉讼的理想配合格局。最后,全面完善该类诉讼的运作内容。  相似文献   

13.
警察权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其配置是由这个国家进行社会控制时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国家进行社会控制最直接涉及的就是自由与秩序的问题,而自由与秩序的价值选择又与人们对公权与私权基本理念的认识密切相关,是国家如何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的体现。认为警察权作为特殊的公共权力,其配置和运行中限制公民权利是必要的,但对私权的尊重和保护与公权力出于维护公共利益而对私权的限制并不矛盾,特别是当今中国,各种矛盾冲突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警察对私权给予一定的尊重的同时,恰当地履行保护私权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杨阳 《求索》2012,(11):176-178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的社会化公开,财产权形态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经济实践中,公、私经济界限明显,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各自扮演着不同角色,对公私有财产权的界定与保护也成了经济法律界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重要。本文的任务就是厘清财产权形态等理论问题,并据此实施对公、私权财产的法律保护,为此提出以下制度设计:强化公私法融合与协调、制定并完善行政补偿法典、推行契约条款的宪法适用尝试等。  相似文献   

15.
朱玉玲 《前沿》2007,(7):134-137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纠纷已经广泛涉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由于知识产权专业领域的诉讼争点往往与高度专门化知识相关,甚至涉及最尖端的现代科技知识。对于这一类纠纷,通常无法用一般的常识做出判断,法官不得不依赖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进行鉴定,再根据鉴定结论做出事实认定。因此,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作为司法鉴定的一个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却十分迅速,其中专家鉴定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揭示,不仅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也具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意义。邓小平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方法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强调实践第一原则和生产力发展的决定作用;将解放思想作为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对社会主义真理的追求与价值原则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黄黉 《湖湘论坛》2003,16(1):14-15
TRIPS第一次将知识产权的性质界定为“私权” ,但在理解上又有“知识产权是私有财产权”的提法。从知识产权主要形式的产生、发展及现状来看 ,在知识产权方面就精神权利的保护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选择 ;如果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 ,则“知识产权是私有财产权”之说显得更加合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成于邓,发展于后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大体经历了同样的过程。毛泽东是探索的先驱者,有进展但没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文化大革命后,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束缚、总结经验、探索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汪戎  薛军 《思想战线》2013,39(3):74-78
我国的失业问题长期与经济增长相伴,而且越来越严峻。现阶段我国长期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而总量性失业在长期内将不断消失。政府需通过政策层面的总量因素配合,以结构性调整的措施来解决此类失业问题。其中,地方政府还需进一步关注对于企业和就业者的行为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私权是公权的来源,公权是私权的保障,二者在冲突中走向均衡,在对立中趋于统一。虚拟社会治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语境下公权与私权冲突的异化,客观阻碍了虚拟社会治理乃至现实社会治理的绩效彰显。公权与私权在虚拟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冲突形式,可以总结为相互质疑、相互侵扰、相互博弈、相互制衡,营造出了一种有别现实社会的共存图景。应通过培育公权与私权的现代治理意识,完善公权与私权的法治保障体系,建立公权与私权的冲突缓冲机制,规范公权与私权的网络监督行为等途径,合理调适两权关系,促使公权与私权在冲突中均衡发展、走向和谐,推动虚拟社会朝着现代化治理目标加速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