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备的上海被国家挑选为打造“诚信中国”的试点城市。1999年8月,上海在国内率先开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同年成立了目前国内惟一的从事征信业务的专门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大幕,就此拉开。4年过去了,一个“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信用社会雏形在上海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征信模式是企业信用征信体系中的实务环节,我国企业信用征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有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国外的三种典型企业征信模式,并借鉴“上海模式”的经验,认为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联合征信模式——公共征信机构与民营征信机构并存、政府启动与市场化运作为主的企业信用征信模式,为我国企业信用征信模式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3.
张璐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193+196
我国个人信用缺失明显,对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进行探究,对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法律制度、监管机制以及标准化建设,均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使我国个人征信体系日臻成熟,并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个人信用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借鉴发达国家个人信用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个人信用立法的必要性、立法的现状和模式、立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的法定许可、征信机构的设立、征信机构的法定义务、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个人信用征信基本法律关系是在个人信用征信机构的主导下,由信息提供者、信息主体、信息使用者等关联方参与,围绕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披露与使用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群,它由相互交织的多重复合法律关系构成,即个人信用信息征集法律关系、个人信用信息披露法律关系和个人信用征信监管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6.
试析《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佳 《理论月刊》2008,(9):121-123
个人金融信用征信法律体系的建构是我国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命题之一,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8月颁布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它的颁布在个人金融信用征信法律体系构建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暂行办法》对被征信人的重要实体权利以及程序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定,需要在执行和探讨中完善。也为法律、征信市场、政府监管"三位一体"之制度重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同时,全社会强烈呼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适应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冲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了全面科学的论述,我市从2003年4月起已正式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同年7月又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省(市),市委、市政府先后专门召开全市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各有关部门积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努力工作,在建立社会信用的征信服务体系、法规制定等方面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和任务,初  相似文献   

8.
行政     
《人民政坛》2014,(7):4-5
<正>我国在部分城市试点以房养老保险业务据解放日报6月24日报道,中国保监会于6月23日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决定于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意味着,"以房养老"政策正式落地。指导意见从老年人角度进行规定,例如"产品条款简单易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的制度性安排,上海是最早起步建设全市统一征信平台的城市。早在1999年全国首家政府主导的联合征信机构就在上海成立并运行,其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个人和企业信用征信管理的试行办法,并在2006年和2007年间制定了地方加强信用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还顺应经济转型发展专门制定了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制  相似文献   

10.
段科锋 《中国发展》2007,7(4):47-51
人们是否普遍诚信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标志之一,目前,中国社会的个人信用状况不容乐观,失信现象非常普遍。造成个人信用缺失的成因,除了法治不完善、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等原因之外,传统儒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毕竟儒文化是中国社会的文化本体和文化根基,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影响着多数人的观念和行为。重建个人信用需要完善个人信用法治体系和个人征信体系,强化失信行为硬约束;此外,应多管齐下加强诚信教育,培育诚信意识和信用文化。  相似文献   

11.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一个有着全新内涵的地域名称——“浦东新区”从此被书写进大陆改革开放的史卷。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字,让浦东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第一个国家级保税区、第一个外资百货公司,第一个开展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15)
正有多少人对于自己的信用情况非常关注?去年的调查数据是27.3%,今年是47.8%,虽然国民的信用意识正在"苏醒",但其背后却仍有隐忧,个人隐私泄露和征信记录不准确或不全面,是公众对于个人征信问题的最大担忧  相似文献   

13.
正被告人潘某是上海一家企业征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征信公司平时经营的主要业务就是对企业的信用资质、财产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但从2016年11月开始,征信公司为之服务的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为了自身放贷安全,对核实个人借贷抵押用的房产信息真实性提出额外要求。潘某为满足客户的非法要求,指使其公司员工蔡某、凌某等人,向他人购买指定客户的个人房屋产权信息,转售给上述小额贷款公司。经核实共计  相似文献   

14.
佘元九 《世纪行》2012,(5):30-30
一、我省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早在2002年,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开展了企业征信系统建设试点,做了大量工作。2004年以来,我省成立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省企业信用建设协调小组.出台了《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湖北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27日,上海海关在全国率先开展通关无纸化改革试点。对于这次改革试点,海关总署评价道:这是“对海关业务现场作业的一次深刻革命。”  相似文献   

16.
曾刚 《时事报告》2014,(7):22-23
2014年3月初,中国银监会正式公布了第一批民营银行的试点方案,共有10家企业获准参与设立5家民营银行,分别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开展试点。这意味着,各方翘首以待的民营银行试点,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后正式落地。民营银行试点备受瞩目,它在以下两方面的创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14,(7):14-14
<正>自2004年武汉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级试点地区以来,我省征信系统建设已初见雏形。但就现状而言,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征信系统信用信息欠完善;征信系统未完全实现信息共享;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社会公众对征信系统的认识不足;异议处理不及时等等。为加快推进湖北社会征信体系建设,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一、加大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力度,完善征信系统信用信息。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个人信用征信制度中的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萍 《长白学刊》2004,(5):40-44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信用经济,公民的个人信用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已成为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在建立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过程中,应注意协调个人信用信息公开与隐私权势保护.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立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当在信用信息的征集、匹配、使用、传输、储存、安全措施等方面加强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征信试点的“上海故事” 今天的上海市民都知道,小到拖欠电煤气费,大到拖欠贷款,都会让自己的信用记录失分;近年贷款买房的上海市民,也应不会忘记办理贷款时银行人员的提醒:“你一定要记得按时还贷,否则你的不良记录会被登记在册,7年之内都无法消除。以后你再想贷款就难了。”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以来,上海市围绕信用信息记录、信用产品使用、失信主体惩戒三个关键环节,继续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诚信体系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诚信体系建设有了“规矩”上海在信用立法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系列地方法规,使征信机构管理、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使用、政府信息公开等初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04年2月,《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出台,规范了个人信用征信行为;5月,《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出台,促进了政府部门信息的公开。《上海市规范和促进企业信用征信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