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型经济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学理论发展最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对于经济体制转型的两种不同方式,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做出理论上严谨规范的科学解释,无疑是经济学理论中最具突破性的研究课题之一。中国经济转轨道路可以概括为政治稳定条件下的渐进式改革,推动其成功的策略包括改革方式的合法性、改革安排的时序性、改革权限的主导性、改革利益的调控性四个方面。中国在前三个方面都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并且已经取得成功,但是第四个方面的风险正在积聚和加大。  相似文献   

2.
徐念沙 《理论前沿》2004,(13):36-37
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转轨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个理论鲜明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制度转型和制度创新的标准和目的,为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进行理念选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价值标准。而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充分印证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性。一、经济思想史的检索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制度内涵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于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并以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但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失效区”,还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但当政府调控占主导地位时,又会产生“政府失灵”,从而使人们重新寻找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世界上没有完全的市场经济,也没有完全的计划经济,而往往是二者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如此,关键是如何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和性质的问题,涉及 “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经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关系及其基础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将有助于理解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性质上看,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概念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5.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迄今为止争论两个世纪的热点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中,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还是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目前,这一争论已导向微观经济领域.两个定理之争反映了这一趋势.基于此,有必要对两个定理之争进行评价与总结,这对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我国来讲有理论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对于妇女解放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负面冲击.目前,二者目标、进程等方面呈现某种程度的背离,剔除其中的现实障碍并致力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改造工作,是二者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更多地表现在经济学意义上。与传统自由主义相比较,新自由主义在国家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上,坚信积极的国家观和自由观;在对待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上,更倾向于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最大限度地限制“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地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层面上,更为注重市场行为主体的行为分析和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各种市场机制建立与完善的对策建议;从分析所得结论与现实主体行为的贴近程度上,所提出的结论更加贴近现实,也更加人本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强调以认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立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 ,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除此之外 ,不存在与之相区别的等同于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当今中国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成分 ,已包含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中 ,并处于主体地位。但社会主义经济不能完全等同于公有制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就是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之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没有公有制经济固然没有社会主义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而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同样没有社会主义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今天在我国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具有社会主义经济的某些特点 ,但它的原来性质并没有根本改变 ,不能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提出,既是对此前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总结,又是新的探索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的内涵,是对中国共产党从"以苏为鉴"背景下的商品生产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后到完善宏观调控与民生转向这一认识全过程的总结,包括基础、主体、工具及目标等四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文中使用公/私二分法作为概念工具,分析西方福利国家中的“社会的代表性”和公民权的性别化,指出“公民权”的性别取向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因此,在实践中注重“增权”的使命,成为当代社会工作研究和实务推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原则是邓小平理论奠定的。在学习研究和应用邓小平理论时,应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的论断,是以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前提的。他在关系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时,从来都强调要问姓"资"姓"社",他决不反对问姓"资"姓"社",而反对混淆姓"资"姓"社"。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坚决反对私有化。他明确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两者都得要。他极为关注社会主义公平,强调社会主义就是要共同富裕,对分配不公导致两极分化,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3.
实行产学研结合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产学研结合可以有效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实现“三效并举”,实行产学研结合是近年来高职教育办学的重要经验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的品牌效应;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同时也锻炼和造就了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在中国的继承、运用、创新和发展.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地位。新时期、新形势下,灵活掌握和善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及时发现和高度重视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科学、合理、流畅的中圆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实现路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产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是当代农业的根本矛盾,着力克服弱质性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农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农业生产力独有的特殊性。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对我国农业发展历史经验、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体现了生产力特点、生产关系形式、市场机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出路要靠科技创新和组织形式的优化,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统筹城乡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的模式应是以高科技为支撑、高度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化相结合的多元生态循环农业。建议运用好“两只手”实施“双补贴、一回收、一专营”的大政策,大幅度增加农民收益,使农业变为一个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