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飞 《青年探索》2017,(3):58-65
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社会现象——青年离婚日益普遍。通过对皖北D村多起青年离婚事件的调查发现,当前发生在乡村社会中的青年离婚行为与乡村社会公共性消解有着密切联系:乡村公共生活逐渐衰落,使青年群体对社区认同感降低;乡村公共规则渐趋解体,对青年婚姻的规范作用缺失;乡村公共文化日渐消解,对青年离婚的整合作用下降,这些都表明乡村公共性的消解对青年婚姻失去了社会约束力,使离婚想法变成行动得以可能。同时,乡村公共性消解,乡村社会系统各部分功能也发生异变,使其在婚姻维护和整合方面的自发机制失效,进而导致青年离婚事件的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2.
罗师 《长白学刊》2022,(3):94-102
《论离婚法草案》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法学专论,直接表达了他对婚姻家庭、结婚和离婚以及婚姻法等问题的法律观点.《论离婚法草案》揭示了婚姻的本质包含世俗、伦理和自由三大内涵,并揭露出普鲁士统治当局借宗教教律干涉婚姻事务是违背婚姻本质和颠倒历史的做法.离婚问题的实质是法律对婚姻死亡这一客观事实进行记录,任何强行维系已死亡婚姻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富足,但同时也使中西文化发生了交汇和碰撞,使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发生了剧变。目前,中国的离婚率正以相当高的速度迅猛增长,光是2004年,民政部门就办理了161.3万件离婚登记手续,平均每天有4000多对夫妻宣告婚姻破裂,一些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学校里也因此多了些特殊的“离异家庭学生”群体。一、亟待关注的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在前不久的一次家长会上,我听一位离异母亲这样说;“我跟丈夫是在儿子13岁时离婚的,孩子判给了我。我和他爸离婚后,他说话更少了,没事就在房子里玩电脑、上网。后来上了…  相似文献   

4.
2002年6月24日,婚姻当事人李某(男)和梁某(女)以长期分居、感情彻底破裂为由,第3次到A县婚姻登记处申请协议离婚。婚姻登记员依照职责对当事人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解,但当事双方仍决意坚持要离婚。在反复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婚姻登记员依法并按规定程序为李某和梁某办理了离婚手续。  相似文献   

5.
性爱     
谁为爱情作证? “爱情”的存亡,在婚姻法中该怎样判断,这的确是一大难点。 当代男女对婚姻的期待更多的是夫妻感情。男女双方以感情为结婚的基础,又以“感情破裂”为离婚的理由,“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这句恩格斯的名言,被广为引用,这些都表明,时代进步了,婚姻观念确实在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在婚姻法修改中,人们争论得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便是所谓“第三者”、“婚外情”问题。一些当初因“爱情”而结合的夫妻,其中一方后来又与另一异性产生了新的“爱情”,于是就单方宣布前一次爱情“破裂”,好以第二次爱情取而代  相似文献   

6.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高离婚率不仅会使“80后”群体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80后”离婚率趋高也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婚姻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80后”婚姻观的变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下婚姻挤压状况严重、自我意识增强和家业分离、婚姻替代资源增多、父母对婚姻的干预以及离婚成本降低和程序简易化等多个因素影响着“80后”青年的婚姻生活和婚姻质量,是“80后”群体出现“闪婚”、“闪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物业公司与业主的关系,好比是一桩包办的婚姻,双方感情已彻底破裂,却捆绑在一起不能离婚。”这是过去有人对物业与业主关系的一种形象而又无奈的比喻。 物业公司违约、殴打业主之恶劣事件曾屡见报端,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一大公害,被广  相似文献   

8.
向立 《求索》2012,(12):232-234
本文从判决离婚的含义、法定条件和依据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判决离婚制度。从离婚标准、离婚原则以及婚姻法的调整对象等视角分析了我国判决离婚制度的局限性:感情破裂的离婚标准忽视了婚姻的伦理性,没有完全反映婚姻的本质属性;感情破裂的离婚原则超越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状况;以夫妻感情作为婚姻法的调整对象不合法理;感情破裂的离婚标准不符合我国婚姻关系的现状。从立法原则、立法技术、立法取向等角度提出了我国判决离婚制度的合理化建议,主张在立法原则上,离婚的法定理由应当是婚姻关系已破裂;在立法技术上,采取概括主义统领并结合列举主义的模式;在立法取向上,离婚理由应相对宽大和自由。  相似文献   

9.
离婚对当事人而言,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行为选择,当事人为之要支付很高的离婚成本。如果当事人在离婚前审慎考量自己的离婚成本并且理性地权衡离婚效用,将可大大提高婚姻的稳定性及社会的和谐性。从政府层面而言,应对重视民生问题那样给予离婚问题同等的关注度,由此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和社会救助机制,从而切实解决离婚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雷明贵 《湖湘论坛》2008,21(5):102-104
诉讼离婚和登记离婚是我国的两种法定离婚方式。考察近30年来离婚方式的变化,可以管窥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了解国家对婚姻的态度及社会治理方式的变化,把握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些动向。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一提到婚姻问题,我们总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西方人的婚姻家庭观念十分淡薄,其结婚、离婚可以随心所欲,而我国对此则有很多限制,甚至还存在封建意识。果真如此吗?通过考察西方国家对离婚行为的法律规范,我们得出的却是相反的结论。首先,西方国家关于离婚的资格限制比中国更加严厉。在我们眼中,西方人是感情至上主义者,一旦双方感情破裂,就可以立刻得到离婚允许。实际上,在西方感情破裂仅是离婚的一个理由而不是充分理由。西方离婚制度有一个共性,法院在判决离婚时,除看“感情是否破裂”外,还要追究对婚姻中有过错一方…  相似文献   

1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离婚夫妻,配偶一方由于过错行为侵害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并其过错问题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离婚时无过错一方对由此所受的损害,过错的一方配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民事法律制度.设立并不断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对我国婚姻家庭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长春市百合"婚姻救助站"以耐心"劝说"做工作,帮助婚姻当事人消除误会.使那些濒危婚姻得到挽救.破碎家庭得以保全。笔者认为,这个婚姻救助站是在为群众办好事.为人民谋利益,值得提倡。现时社会上的青年人,结婚快,离婚也快.究其离婚的原因.不外乎一是经济困难.二是子女问题,三是性格不合,四是第三者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剧烈变迁和性别失衡后果的逐步显现,青年婚姻支付压力急剧增加,主要表现为:婚姻支付数额高,彩礼索取现象明显;婚姻支付畸形增长,青年自身无力承担;婚姻支付的承担主体以男青年及家庭为主,且城乡差异较大。在婚姻支付的巨大压力下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导致婚姻市场中恶性竞争,诱发婚姻致贫和未来养老困境,促成姻亲关系与代际关系变化。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传统观念制约、物价上涨和消费水平提高、从众攀比以及婚姻挤压等多重因素是青年婚姻支付压力剧增的原因。因此,为了缓解婚姻支付压力不能仅靠婚姻支付观念的重塑,还需要从婚姻理性视角下拒绝婚姻攀比,发挥多方合力平衡婚姻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15.
罗琼告诉我:“在起草过程中,大家争论最大的是有关离婚自由问题,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第九条规定:‘确定离婚自由,凡男女双方同意离婚的,即行离婚。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亦即行离婚。’新的婚姻法要不要写进去,大家争论激烈。有的同志反对离婚自由,一种顾虑认为婚姻是人生大事,怕离婚太自由了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离婚法定条件是“感情确已破裂”。它既有积极性,也有不足。中国传统观念上对夫妻感情认识的不足和当今婚姻家庭状况,使离婚诉讼中出现一些问题:一是案件易受法官的主观影响,甚至出现同案不同果的情况;二是案件易受当事人的“表演”、“表现”所干扰,影响司法权威;三是案件易受当事人不正当干预,影响司法公正。所以,以“夫妻感情破裂”为我国离婚的惟一法定理由实有不妥。  相似文献   

17.
“闪电式”结姻,又“闪电式”离婚,已成为当今引人!在目的一个社会问题.“济南市某区113对当事人,结婚离婚最大特点是“闪电式”。一对恋人都很风流,在交际场上相识没几个月就结了婚,结婚40多天又离了婚;一对夫妇并非包办婚姻,但好苗只有17天就分再扬钩;一对伴侣婚前相敬如宾,婚后即“原形毕露”,互不相让,只34天就分了手;更有甚者,有的在5年、10年中三次结合,又三次破裂。I造成“闪电式”婚姻的原因是婚姻基础脆弱。一是打破传统的婚姻观念之后,新的婚姻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婚姻自由”的理解存在严重误区,认为“婚…  相似文献   

18.
美国盛行"婚后协议" 据<青年参考>报道,在美国婚前签订离婚协议的风气流行已久.但现在的美国似乎更盛行"婚后协议".越来越多的夫妇请求律师为他们起草一份协议,内容是一旦离婚,他们该如何分配财产及责任义务.婚后协议的情况绝大多数是源于配偶一方继承财产、或者开始做生意、或者上一次婚姻留下了子女抚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婚姻契约视角下我国婚姻法的缺陷与建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新  刘洁 《求索》2010,(3):161-163
本文从现代婚姻契约本质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2001年婚姻法在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离婚损害赔偿、探望权、共同财产分割等问题中的不足,提出完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健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设立亲权制度,改善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度,以及增加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社会问题以它前所未有的发展规模和扩张速度,形成一阵阵浪潮,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青年就业,青年教育,青年婚姻,青年学潮,青少年犯罪,直至八九年春夏之交北京的那场政治动乱,无不引起政府与社会的严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