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沟桥边     
北京近郊的芦沟桥,现在已成为旅游胜地了。它是一座著名的古桥,也是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象征。 1937年7月7日,这里发生了中外瞩目的芦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点燃起争取民族解放的烈火,爆发了神圣的八年抗战。 芦沟桥,历经风雨,原已残破。前年北京各界倡议重修芦沟桥,得到全国人民、海外侨胞、国际人士,包括日本友好人士的支持,现在已整饰一新。  相似文献   

2.
在七·七芦沟桥事变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许 多报纸都发表了回顾和谴责日本侵略的文章。这是非 常必要的。不过,还有一个值得议论而又议论得比较 少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从芦沟桥事变中吸取什 么样的经验教训?大家想一想,虽然日本侵略者喜欢 说“大日本”,其实它的国土面积很小,几个小岛而 已。却可以在我中华大地上横冲直撞,侵占了东北三 省还贪得无厌,继而在芦沟桥挑起事端,预谋发动了 全面的侵华战争,把我大片国土推入血海之中。这是 为什么?难道不是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深 刻反思的吗?  相似文献   

3.
华侨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疯狂地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广大海外侨胞对日本侵略者践踏自己的国土,屠杀自己同胞,义愤填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祖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天津党组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团结各阶层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兴起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逐步进犯,在中共河北省委、天津市委的领导下,天津人民纷纷投入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九一八事变第二天,河北工业学院(学院设在天津)全体师生举行集会,愤怒声讨日本侵略者的  相似文献   

5.
1937年12月27日,山东省会济南失守.1938年1月初,日寇又占领了我的家乡日照县城,我亲眼看到日伪军的肆虐残忍,体验到日寇铁蹄下的恐怖与痛苦.“七·七”芦沟桥事变的枪炮声,以及我亲爱的家乡的沦陷,更进一步激发了我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怒,更加坚定了我为挽救民族危亡走向抗日疆场的决心.1938年夏,年仅15岁的我,毅然离开家乡和父母,徒步130余里,报名参军,成了山东抗日  相似文献   

6.
李楠 《瞭望》1987,(27)
五十年前的7月7日,北平城外,芦沟桥头,硝烟腾起,日本侵略军突然向中国军队发动袭击。八年抗日战争自此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由兹揭开序幕。 回想五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之后,又侵入华北,横行无忌。飞机在平津上空呼啸,战舰在长江进出。“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和行动此时登峰造极,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是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的:“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关头,以与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我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经过十年内战的生死斗争之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党终于在芦沟桥的硝烟和上海保卫战的炮声中再度合作,走上联合抗日的道路。八年抗战中,两党既有战略配合共同对敌的一面,又存在激  相似文献   

9.
1997年是“七七事变”60周年的日子。抚今追昔,我们很难忘记60年前日本侵略者铁蹄对我们祖国的践踏,更难忘记这给中华民族带来屈辱和灾难的日子。 1937年的7月7日,日本中国驻屯军第一联队借口士兵失踪,对芦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爆发了举世瞩目的“七七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这次事变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是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陆政策”的又一产物,是日本“吞并满州,进而吞并支那”政策的重要一环。在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的步伐中,人们较熟悉的是前线战  相似文献   

10.
日本偏居亚洲一隅,四面环海,茫无际涯.生长于此的大和民族有着与其他民族遇异的民族性格.这种民族性格在生活上表现为对神道的信仰、对武士道的狂热、认为花有神性和报恩于万一.  相似文献   

11.
弹指之间,“七七”事变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当年战斗在芦沟桥抗日前线的原二十九军军事训练团教育长张寿龄,如今已进入耄耋之年。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兴奋地以洪亮的声音背诵了由他创作的二十九路军军歌: “风云恶,陆将沉。狂澜挽转在军人。扶正气,砺精神,诚真正平树本根。锻炼体魄,涵养学问,胸中热血,掌中利刃,同心同德,报国雪恨,复兴民族  相似文献   

12.
莫如 《瞭望》1994,(39)
最近,党中央印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献.在全国人民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集中精力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某些人似乎产生了误解.他们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有偿服务和允许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  相似文献   

13.
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于一九三五年侵略华北,妄图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从此,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根据西北的形势,首先致力于争取围攻根据地的东北军.西北军的工作.(一)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是蒋介石派来陕西围攻陕甘宁根据地的国民党所谓“杂牌”部队,与蒋介石及其嫡系部队有着深刻的矛盾.同时,两军在陕北进攻红军前线屡遭挫败,张,杨深知红军并不能用武力消灭,围攻红军不过是白自地销耗自己的实力,继续下去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在民族敌人日益深入国土、广大群众抗日怒潮日益高涨的形势下,他们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日益表示不满,倾向抗日.根据这些情况,党便把争取东北军、西北军参加抗日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便以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实现全国的对日抗战.  相似文献   

14.
在一九八二年新年之际,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努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工作的指示和决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民族关系不断改善,民族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是统一国家团结巩固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和保证。在认识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方面,毛泽东同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中国民族问题光辉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提供了思想指针。  相似文献   

16.
赫修贵  付成文  庞文媛 《行政论坛》2001,(2):64-64,F003
战后,日本迅速走向繁荣并超过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超级经济大国,究其原因有三第一,集体本位主义是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其根源在于日本民族文化及心理上的同质性;第二,日本素来善于吸收外国文化,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和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极大;第三,通过模仿学习后走向创造是日本崛起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7.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现阶段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新特点,在民族问题、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阐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强调解决民族问题不仅要重视物质力量,而且要重视精神力量;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建设;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在人,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推进到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针对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发展与创新。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又一大创新。立足于对"两个共同"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究,为形成各民族及各民族地区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局面做出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19.
有意思的是 ,大和民族和朝鲜民族本是世界上性格最近似的两个民族。然而 ,日本和韩国却被观察家称为“地理上最靠近 ,心理上最遥远”的两个国家。韩国人认为 :历史上日本对朝鲜半岛、对朝鲜民族有过太多的凌辱。于是 ,韩日关系常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日本是韩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国 ,日本游客每年要为韩国带来几十亿美元的外汇收入。然而 ,当来自日本的“财神爷”来到汉城时 ,他们会遇到什么呢?要么是出租车司机拒载、要么是商店拒绝接待 ,尽管韩国政府想尽各种办法 ,类似现象仍时有发生。朝鲜半岛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安全有着…  相似文献   

20.
北风 《侨园》2013,(1):24-25
历史事实早已让全世界人民认清了日本人暴露出的狂妄自大、眼光短浅的民族劣根性。同时,这种民族劣根性也往往助长了他们凶残狡诈、丧失人性的侵略本性。我们从以下日本发动的三次不义之战,不难看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狼子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