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纷纷扰扰几个月的“公投法”立法大战,台湾朝野注重的目标是选票,“台独”势力隐藏的目标是“公投台独”,但民众在意的是民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新时期,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是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中心。因此,政府应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民众本位的政府价值取向,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由《经济观察报》社主办的“2011观察家年会”于2011年12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会上作演讲。  相似文献   

4.
刘桂芳 《学理论》2011,(3):22-23
民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具有时代性、动态性、范围性、基础性、层次性、扩散性、心理性、政策性、群发性、急需性。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把握民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对“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不要肤浅地认为只是为了强调一种姿态和口号,我们应该懂得,这是一个以政治语言来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命题,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高度关注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6.
表现为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确立民生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3月21日宣布,邀请三位行政会议成员和香港政府有 关官员,分别就三大民生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议。这是继任命行政会议成员、提名特区主要官员后,特区筹组工作的又一重大进展,表明民生问题已和与平稳过渡有关问题一样,成为董建华及特区候任班子着重处理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中心的论述逻辑是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词展开的。这从十七大篇章结构的布局可见一斑: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孕育、催生、形成了包括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是科学发展观。2020年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下半年,将召开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自上而下对换届工作高度关注——关键词一:班子运行新机制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抓紧研究和尽快建立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新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张冠华 《党政论坛》2010,(14):18-18
1.城乡差距尚未明显改观。“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负担过重”、“养老方式单一”是当前农村最突出、最受关注的三大问题。与城市相比,投入到农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财力和物力依然较少,尚不及城市投入的1/3。现实情况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还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当前我国的民生现状隐藏着很多不稳定因素,因此,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2.
柳李仙 《学理论》2011,(36):39-40
民生问题不仅是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还是一个伦理问题,蕴含着复杂的伦理关系。而要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地了解我国民生问题的伦理属性和道德实质,需要充分认识我国民生问题的当代内涵、民生问题的伦理意蕴并找到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道德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一航  周紫阳 《学理论》2013,(12):19-20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生、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城市化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从古至今,民生问题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民生问题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如低就业、教育均衡、房价高、看病难、交通堵塞、城市基础设施质量等,已然这些问题已成为人们平时关注的焦点。城市进程中民生问题呈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民生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1·17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武都区部分干部群众,特别是拆迁户担心行政中心搬迁后,其利益受损 11月17日9时30分许,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镇30多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重在解决民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和谐。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条件和基础条件,解决民生问题重点要做到:重民生、保民生、安民生、强民生、和民生。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而且是个法律问题,用法律手段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充足的法理依据和历史依据.需要我们制定和完善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法律,促进公正执法,完善民生权利的救济途径等,以进一步促进民生建设.与解决民生问题相关联的立法方向大致包括制定和完善与民生问题相关的法律、加强民生问题的执法力度、完善民生问题的法律救济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陈柳钦 《民主》2007,(7):5-7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尚书·五子之歌》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它构成了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而《管子·霸业》突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左传·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孟子·梁惠王下》则提出"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相似文献   

18.
落实科学发展的理念,着眼于改善民生,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再一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山东律师杨伟程带着他的七件议案参会。即便有着数十年法律工作经验,杨伟程还是为此耗费了半年多时间。只要征集到30名代表联名,即可成为新一届最高立法机关的正式议案。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的政治伦理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看,民生是由一系列公民权利组成的权利集合,民生不是政府对公民的恩赐而是公民对政府的权利诉求.关注民生是政府伦理的底线,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民生问题的真正解决不能依靠临时性救济,而必须在民主政治的体制之下,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博弈机制、利益保护机制,以制度化的途径确保所有公民都拥有社会普遍认可的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李克胜  张品彬 《求知》2007,(7):43-44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以来,民生问题在全党全国上下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所提议案、提案、建议的重点同样集中在民生问题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民生”作为主题词,引起了政界、学界由衷的热议。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