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军 《今日民族》2006,(7):43-45
纸马作为一种民间信仰体系,至今广泛流传于云南省汉、白、彝、纳西、藏、傈僳等民族的民间信仰活动中,它是民间信仰体系中诸神灵形象的外在表现,从中原传入云南后,保留了大量的儒、释、道神灵外,也兼容了各民族信仰的神灵,种类不下千余种。那一张张跃于土纸中的神佛像,古朴、稚  相似文献   

2.
悲剧艺术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以其哀伤的叙事情节和悲愤的情感震撼人心。而中国悲剧艺术独特的文化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悲剧艺术的鲜明特征,它唤起人们对正义、崇高、良善的心理认同,激发人们对审美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3.
设计艺术的审美心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生 《理论月刊》2006,(3):128-130
设计艺术的审美体验有别于纯粹艺术,设计艺术的审美体验更丰富、更复杂。纯艺术的感知往往以视觉或听觉为主,而设计艺术中的审美感知是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的综合体验;设计艺术的审美想象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的统一;设计艺术的审美情感不囿于“小我”的满足,而是直接指向“大我”与社会;设计艺术的审美理解不是“距离”的设定,而是审美信息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4.
温华 《理论月刊》2008,(3):121-124
本文在阐明当代视觉文化与大众审美意识的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视觉文化时代的艺术的教育功用与"娱乐功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艺术的娱乐功用是以教育功用为前提的,娱乐的观看快感满足了人们低层次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而人们的价值需要是会沿着一定的层级需要上升的.人们已经逐渐地在追求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以求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由初始的耳目愉悦逐渐走向精神愉悦,反映了受众对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审美需要,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反映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解读能力与审视能力.本文还对图像艺术的审美价值、审美关系与审美创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于艳玲 《理论月刊》2004,(9):128-129
审美心理是一个民族综合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整个民族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对审美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拟就影响我国新时期文学最早、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的意识流文学对我国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加以阐述,旨在对意识流这一文学流派的社会功能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审美心理发生学的角度看,笔者不太同意文化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原始文化起源与人类审美意识(审美理性心理)发生同步的观点。而是认为人类起源在前,文化起源在后,人类的审美心理发生在前,原始文化起源在后。笔者的结论是:原始人类的审美心理潜伏于高等动物(人猿)的种族遗传,发端于原始人类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对自然形式美的感受体验,表显于第一件艺术品(石器)的创制,发展于图腾崇拜、宗教巫术、神话传说、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7.
建构健全的审美心理 ,是提高人的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 :要优化审美心理结构 ,培育具有丰富性和理性的审美知识—情感体系 ;要注重审美心理功能 ,既以获取审美正效应为目标来开展审美活动 ,又用审美实际效应来检验审美心理尺度 ;要谋求审美心理共性 ,坚持在社会实践中建构具有最广泛人民性、具有民族特色、能与时俱进的而且能容纳广泛审美对象的审美心理 ;要洗炼审美心理个性 ,使之成为具有深度和独创性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广告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广告语是集经济、文化、宣传、美学为一体的艺术性语言。广告语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文体翻译,从审美心理认知角度,广告语的翻译应着重选用仿拟、夸张、元翻译等能够产生强烈的心理美学效应和经济效应的不寻常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张永权 《创造》2009,(11):86-87
本书以一位长期生活在云南的摄影家独特的视角,重点介绍了目前云南最具特色的14个旅游摄影地,从中您可以充分领略云南壮美秀丽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并可按图索骥,去体验这片神奇土地带给您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
康德把判断看成一种理智的天赋,审美判断作为一种鉴赏力具有普遍可传达性。为了沟通思考与行动,阿伦特却对审美判断作了“政治的”解读。她认为判断是一种“扩展的精神”。凭着“想象力”我们设身处地从他人立场来思考。“共通感”保证了我们的判断能够普遍有效并且隐含了政治存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审美心理距离指的是审美感知要与个人的现实性利害考虑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距离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是由如画式的自然审美促成的.如画指的是美的自然风景象风景画一样.自然审美必然要求着无利害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上的要求为山水风景的如画提供了契机.如画及其对无利害的要求并不必然意味着对审美参与性的排斥,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环境美学对如画的批评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早期的思维中.宗教观念与审美心理是混溶的,而且宗教作为人类早期的一种生命意识,必然要对其审关心理加以模塑.这种模塑主要表现在宗教与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生成的交互性、宗教观念对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生成的模塑等方面.而宗教观念对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生成的模塑,又主要体现在生死观念、灵魂观念、神灵观念对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的模塑.从而,为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远古神话中的崇高美形象的演变,反映了华夏先民的崇高审美心理的发展。这种心理最早来自对高山的巍峨与永恒的赞叹,于是有昆仑山与朴父夫妇的具“时间”与“空间”之崇高的形象;继之,华夏先民认识到人的力量,于是创造出龙伯国人、任公子的具“空间”与“力”之崇高的形象;继之,华夏先民又进一步意识到力之使用须有益于人类的生存,于是又创造出盘古、女娲等新的具“空间”、“力”与“精神”之崇高的形象;其后,华夏先民的崇高审美心理又再次发生质的飞跃,即开始意识到人的本质特征,于是又创造出消退“时间”、“空间”崇高,而以“力”与“精神”崇高为主的羿和禹的形象,以及最为高级的“悲剧性崇高”,如鲧、刑天的形象。至此,华夏先民的崇高审美心理已发展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审美文化及其心理和行为。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黔西南布依族审美文化心理和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布依族审美文化心理和行为现状及其发展变迁轨迹,以保护和传承布依族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5.
云南游客的旅游心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俊辉  刘婷 《创造》2003,(2):13-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主要形式。各地区都认识到旅游业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纷纷把旅游业定位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采取各种措施加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旅游市场竞争激烈,迅速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产品的需求者和最终消费者,因此,关注他们的结构性行为特征及预测其动向,把握住游客的需求和心理,是地区旅游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旅游经济课题组组织去云南实地调查。在调查中我们设置了云南省游客意见调查表,调查的基本方法是随机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犯罪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绑架犯罪心理指向的实证性调查,从绑架犯罪行为人的图财心理、抗拒心理、报复心理等方面,对我国当前绑架犯罪行为人的心理指向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求促进绑架犯罪的预防、控制、侦讯、矫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彭勇军 《求索》2012,(11):159-161
特殊心灵求美的审美态度使得他们有艺术审美的需求,其艺术审美心理结构可以分为审美感知层、审美经验层、审美直觉层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特殊心灵在艺术审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精彩瞬间",以及特殊艺术审美实践所具有的行为力量能改善特殊审美主体的社会行为,因此探索特殊心灵的艺术感知方式,助其构建艺术审美世界便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与现实价值。文章在讨论特殊审美心理结构、艺术感知方式基础上,分析了特殊艺术审美心理的形成机制与作用,并提出了构建特殊心灵艺术审美世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中的审美愉悦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主要原因,但审美愉悦仅仅是艺术提供的精神愉悦的一部分,不能用审美愉悦覆盖艺术所提供的精神愉悦整体。本文试图分析审美愉悦覆盖艺术整体愉悦的原因:一是在艺术与美学学科的关系上,艺术的审美理论成为艺术理论的替代;二是在艺术实践上,用审美经验覆盖艺术经验。本文认为,艺术鉴赏本身具有理解的性质,在艺术理解过程中也具有精神的满足感,这也是艺术的精神愉悦的来源之一。在艺术理解中,解释的愉悦和审美的愉悦是融合的。  相似文献   

19.
袁洁玲 《求索》2007,(3):152-154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传媒本体因素的作用在文化中不断上升,必然导致电视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失落。因此对于电视的“共有默认”和过度依赖,往往会使得受众处于一种迷失状态,造成受众审美心理结构的畸变、审美活动精神性的减弱和生命追求的异化,从而造成受众审关心理上的疾患。  相似文献   

20.
肖柏元  杨阳 《前沿》2013,(16):171-172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代下人们对日用陶瓷产品的审美需求的分析,尝试探讨了现代人新的审美需求以及在这种新的审美需求下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趋势,得出了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应从现代多样性、差异性、独特性、开放性的审美心理出发,设计出无论是在文化上、技术上、情感上以及风格上都兼顾的陶瓷产品,引导人类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