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侨华人社团是社会团结的象征与力量的源泉,它们既继承、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又开辟了新的更能为时代所接受的方式方法;既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倡导者与组织者,又是沟通华侨华人社会与所在国政府和人民友好的和平使者。对美国华人华侨社团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华人华侨社团在美国发展的艰辛历史,更有助于我们通过了解历史过程,把握现实脉络,进而谋划未来蓝图,使美国华人华侨社团能在美国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其影响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美国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自然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对外政策和国家利益服务的,也是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服务的。结构现实主义在分析大国关系长时期的总体量变上有一定功效,但其静态和保守属性决定了它在解释和预测国际体系质变方面无能为力。在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中,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由于其自身的两重性,它并不能够真正地处理好中美等大国关系。对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来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面对世界的变化和自身有限的发展空间,是应该固守自身的假定,还是应该把自己改造得更符合现实?笔者认为,作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完全可以尝试借鉴其他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来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3.
冷战时期的中印巴三角关系以敌视和对抗为结构特征、以权力竞争和传统安全关切为主要内容。冷战结束后,中印和印巴间的冷漠与对峙被打破,调整中印巴三角关系的历史机遇显现。“9·11”事件后,中印巴三边良性互动加快,三角关系的结构和性质发生重大变化。但印度的现实主义权力思维及其全球大国抱负有可能使中印、印巴关系陷于“安全困境”的结构性矛盾之中。中印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的三角关系,解困结构性矛盾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大国地位和大国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冷战以后大国关系与冷战期间相比有许多深刻的变化 ,形成新的特点。当今世界大国关系中一极世界与多极世界之争将是长期的 ;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型关系在一些大国间得到可喜的发展 ;各大国都重视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活动 ,在多边外交中谋求更广泛的合作 ,实现各自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化不断发展,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美经贸关系如何走向成为摆在两国面前的重大议题。回顾梳理70年历史,中美贸易虽然呈现出“长期政治化”、“长期摩擦”、“非对称性”和“互补性竞争”等特点,但中美经贸关系作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是发展两国关系的基础和驱动力。而当前的中美贸易战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中国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化压力为动力,转挑战为机遇,以中美贸易战为契机,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和“马尔萨斯陷阱”等四大困境,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7.
从文化的角度考察,俄罗斯文化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从心理认同的角度考察,俄罗斯人既不是西方人也不是东方人。俄罗斯民族这种独特的历史经历和发展现状,使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在未来发展趋势中存在一种真空化与东方化的悖论。这种悖论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它对中俄关系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未来处理中俄关系时必须根据这个特殊情况,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农业合作为先导,重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加强中俄文化交流,以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开展对俄宣传工作,同时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全面发展与俄罗斯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从2001年4月1日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的大背景看,从根本上说它缘起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的大变动即中美两国各自在世界格局中所处地位的重大转换,它既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其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冲突直接联系,也和中美关系中存在的政治文化矛盾或巨大差异不无关系.但对中美撞机事件等凸显小布什上台后对华政策引起的中美关系新的紧张及未来发展走势须作出冷静的研判与正确应对.  相似文献   

9.
从中美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的研究情况可看出,群体性事件预警研究是服务于国家行政的,研究结果不公开发表;研究应由公立、中立研究机构承担;须长期追踪调查公众的社会态度;需要多学科学者参与。要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安全和治安管理特性的预警体系应该做到:由各级党委、政府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警中心”,确立、编制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等。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迅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及时适应地缘政治发展的时代背景,打破了意识形态和两极思维的禁锢,以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地缘战略为核心,积极参与和推动多极化世界地缘政治结构的构建,增进了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地缘政治大国关系的相互依赖性,开拓了本国发展的地缘政治空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总统执政以来 ,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 ,如明确把中国作为今后美国的主要威胁和对手 ;调整军事战略重点 ,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与防范 ;对台政策趋于明晰等。但是 ,从上半年中美之间发生的种种事件看 ,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没有根本变化 ,中美之间存在的基本战略利益分歧以及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安全问题等依然存在。因此 ,竞争与合作仍将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犤3犦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其进展之快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也是扑朔迷离,尚未尘埃落定。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不顾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和规模空前的反战浪潮,执意在几个盟友的支持下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显示出美国“倒萨”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贯彻其全球战略的必然结果,因此战争必然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国际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一、“倒萨”:美国多重战略利益的汇合点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就是维持、加强美国的“一超”地位,建立美国的单极霸权。为此需要从三…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是中国“三年困难时期”的尾声。在漫长的中苏边境的北大荒 ,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 ,甚至是南方地区热得连小背心都穿不住的天气里 ,生活在那里的人们 ,嘴鼻依然呼呼往外喷着汽 ,身上裹了许久的大棉袄楞是没法子脱下来。因他们长年吃的是土豆、萝卜和白菜 ,那刺骨的寒冷要侵入他们没有多少脂肪的肌体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几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唧唧喳喳拽紧一位大学刚毕业的支边男青年的衣服 ,央求他唱那些好听的抗战歌曲给她们听。北大荒有着三锹下去不见黄泥的肥沃黑土 ,却因气候条件和居住条件的极度恶劣 ,将那里人…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我国外交学研究机构得以组建,专业期刊杂志纷纷创办,还出现了许多享有较高学术声望的学者。抗战时期中国的外交学研究,既推动了中国外交学的发展,也促使中国人的外交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更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力量。由于受限于当时极端恶劣的国内国际环境,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学也出现了一些缺失,如理想主义色彩浓厚、学术性不足等。  相似文献   

15.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大战场之一的东方战场的开辟,极大地改变了东亚与世界的政治格局。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的中国全民族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主力军,它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国力,打破了日本“北进”的迷梦,拖住了日军“南进”的步伐,为苏美英等盟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虽然中美自建交以来的 30年间从来没有互为主要敌手 ,但美国一直没有改变对中国两手政策的实质 ,没有改变对中国实行战略牵制的战略意图。在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美将相互加强防范 ,但仍会在广泛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一般情况下 ,中美间的战略矛盾不会发生正面对抗与冲突。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在国际刑事侦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然而两个国家在侦查组织制度、程序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借鉴学习美国的先进经验,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侦查制度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赵曜 《理论前沿》2002,(19):8-11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态势,在认真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及世界各国共产党纷纷进行新的探索,西方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升温,同时西方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是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重要源泉,技术进步的贡献是其GDP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其技术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模式,表现出鲜明的特点。这种模式和特点,一方面使日本从困境中快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给日本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随着技术创新从模仿向自主研发的推进,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对技术创新作用的加强,日本以往的技术创新模式面临着转型的困境。作为日本经济推动力的技术创新模式能否成功转型,对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英国学派如今已成为非主流理论中影响力颇大的一支。随着英国学派在冷战结束后重新受到国际关系学者的重视,随着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学科意识”的普遍增强,中国学者对英国学派的兴趣开始增长,并有意识地对其理论特征进行深入探索。作为摆脱“美国话语霸权”之束缚的成功样板,英国学派别具一格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启示.主要体现在理论定位、发展方向以及“问题意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