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培源先生是我的老师。周老家与我家又是几代世交,我们两家的往来,得从周老的父亲文伯公与我祖父童伯章的交往说起。我们两家是同乡,祖籍都是江苏宜兴芳桥,周老家住芳桥后村,我家住桥南河边,近在咫尺。清末,芳桥的读书人不多,文伯公常与祖父在一起交流思想,切磋学问。我祖父有八个子女,他就在家中开设学堂,教育我的父、叔、姑母等,周老也就来我家与父、叔们一起念书。因此,周老常说,“我与你父亲是拖鼻涕朋友”,意即自小就在一起。当时,文伯公与祖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振兴社会、教育先行”。祖父在镇上创办了阳山小…  相似文献   

2.
刘文锋 《黄埔》2020,(3):66-67
光阴荏苒,转眼父亲刘秉坤已逝世20年,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他生前经常向我们讲述黄埔历史,教育我们要发扬黄埔精神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一直激励着我和我的后代。父亲刘秉坤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祖父是前清秀才,终身执教私塾。父亲小时候在祖父身边读书,后来考取黄埔军校第9期,毕业后在国民党81军担任过少校参谋。抗日战争期间,父亲参加了长沙保卫战等战役,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洗礼。直到晚年,父亲的大腿骨上还残留着一块抗战留下的弹片,用手可以摸到。  相似文献   

3.
父亲于1979年3月30日去世,至今已整整20年了。回忆往事,有许多事至今仍历历在目。父亲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贫穷的山村里,家境清贫,幼年在本村祖父的私塾读书。13岁时祖父去世,他在伯父们的抚养下,刻苦自学,17岁考进宁波师范学校,后又进效实中学。他在农村艰苦朴实的环境中,养成了勤劳、坚毅、奋进向上的性格,在中学、大学的学习中克服了许多困难,逐渐成为优等学生。他常说:“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勤奋劳动换来的;别人以一分力量能做到的事,我加倍地努力。也一定能做好。”他就是  相似文献   

4.
嗜书的缘份     
嗜书的缘份从头说起,我之成为读书人,大约缘于我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老师,生于教书人家,又因为读书半世坎坷。“文革”期间的1969年暑假,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回老家,河南信阳吴店,就记得在一大片田地问走啊走啊。那里有些水田,田里似乎还有晚稻秧苗,更多的是旱地,高梁青青。有小河,光脊梁小孩们在河里洗澡。又有山,山上不长大树,长些个高不高矮不矮的山楂。多年以后,我想起,我祖父怎么就是个教书人呢?他跟谁学的书?在那一片乡野间,他又怎么选了教书为生呢?无论如何,到我这一辈,我要算是第三代读书人或教书匠了。但是我们家恐怕不能算书香门第,几乎没有书传下来。父亲幼年失怙,后来更在战乱中成了流浪难童。再后来幸逢我外祖父收养,才得到读书机会。不过这一收养,加之再再后来的经历,到了“文革”可算是全完。那10年,我父亲等于是给打回原形,重新改造成不普通的劳动者。先是挑大粪扫厕所之类,再后来就是拉板车开拖拉机送学生学农之类。。可我爸仍是个读书人,这真不知是不是本性?尽管他臭汗淋漓,一身补钉,整个一苦力的干活,回到家里他还是爱翻些书看。我爸看书倒不是为了写书,他是干什么看什么,比如修表、修钟、汽车拖拉机修理之类。所以,人家  相似文献   

5.
《春秋》1994,(1)
我父亲由芝贵,自幼口拙,不善辞令。他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童年就读于村中族长设教的家塾,读的自然是四书五经了。他勤奋用功,同窗关系也好,但总以自己口讷为忧,平日显得寡言少语。一天,我祖父开导他说:“你不也熟读过《论语》吗?上面说得好,‘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想想看,口讷不要紧,只要能敏于行,就成为美德了!”一句话的指点,使我父亲把讷于言而敏于行奉为终生的圭臬。他12岁到烟台学徒(钱铺、票号行业)。当时的规矩,学徒们不经东主掌柜(即经理)允许,终日不得离开店铺一步。  相似文献   

6.
回忆父亲     
父亲在一天天衰老,以前每天能吃三个花卷伴些水米饭和菜;后来是每天两个花卷伴少许水米饭和菜;再后来只吃一点水米饭和菜,饭量越来越少……我每两个星期为父亲剃一次头,每天最少一次去探望他,偶尔因事或身体欠佳不去,父亲总会亲切地询问。父亲为每日能见到我,曾在我的面前流泪说:爸爸老了,身边就你一个女儿,一天看不到,我想啊!以后的日子,不管怎么忙、怎么累,身体怎么不适,我都尽力抽出时间多陪陪他。如果丈夫能在家做饭和照顾孩子,我会坐在父亲身边,听他唠叨陈年往事,但我的眼不时会溜向电视,而无闻父亲的絮语,父亲也…  相似文献   

7.
苏小川 《台声》2010,(12):41-42
<正> 父亲辞世11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身材消瘦,精神矍铄,时常穿一身蓝色旧中山装,慈祥而和蔼,威严而庄重。每每忆起,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今年是父亲离世11周年,我代表兄妹几人,拾笔追忆父亲的一生,以寄托子女们对他无限的哀思。父亲别名苏晓云,号子明。1913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譬如要回报社会等等。爱读书,读好书我于1940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祖父当年从广东梅县被"卖猪仔"卖到印尼做苦工谋生。父亲从店员起家,后来自己开商店成为东主,建立起小康之家。当时的印尼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  相似文献   

9.
祖父黄炎培的客厅里摆着一张父亲的遗像,旁边写道:“我们每一回走过北京天安门,望见高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想起千千万万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生命者中间有一个是你。”父亲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记得在我孩提时,父亲是那么慈祥。大概是中年得子的缘故,他从不对孩子发脾气。有时我们顽皮受到母亲责打时,父亲总是出来袒护我们。上海解放前不久的一个晚上,父亲没有回家。特务们闯进家搜查,母亲很紧张,说父亲被捕了。从此家里就得不到安宁,白天是特务的恫吓和调查,晚上听到的是上海周围的隆隆炮声。上海解放了!可是父亲却没有…  相似文献   

10.
王明昆老人是某医院的退休医生,老伴7年前去世,两子一女均已各自成家,与老人分开生活。由于子女们各有各的事业,很少顾及到父亲,王明昆老人生活过得很孤单。唯一让他欣慰的是正在读大学的外孙王凡十分孝顺,放假时经常来看老人,并曾在老人患病期间特地请假从外地回来照顾他,为此,王明昆于2004年暑假期间,亲笔写下遗嘱:"我死后,房屋、财产  相似文献   

11.
我的祖父郑金声生前同冯玉祥将军相处达20余年之久,是冯将军的老部下,又是盟兄弟,后来他还当过冯玉祥的中将总参谋长,两人亲密无间,情同手足。正因为如此,1937年抗日战争一开始,冯将军就带我父亲郑继栋到了南京,并送他去广西桂林读书。1941  相似文献   

12.
父亲想错了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的儿子,他从小就跟着祖父,过着上顿饱、下顿饥的日子。艰苦的生活使他萌发了不想当农民的念头。通过日夜苦读,父亲终于实现了愿望。他到城里当上了一名干部,终身享受国家的俸禄,再不用受那日晒雨淋的罪,而且在生活上比起当农民的叔叔来富裕多了。因此,父亲常常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沾沾自喜。可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父亲突然发现自己想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那还是从头说起。祖父去世以后,他的家当交给了没跳出“农门”的叔叔。当初几年,由于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  相似文献   

13.
三叔典当被褥供我念书   我们家是相声世家。从祖辈上说,我爷爷马德禄就说相声。到了父辈,我父亲马桂元和我三叔马桂福还说相声。我三叔说相声不久,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马三立。   本来我父亲也能成为相声大家,当时与他合说相声的是刘宝瑞,他还带过徒弟。然而,他却在艺术的盛年染上了毒瘾,最后竟断送了自己的生命。他离开这个世界那年我才 7岁。   我是 1932年在天津出生的。我曾有过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但他们生下来之后没活多久,就都先后夭折了。我出生后,父亲为了保住我的命,就按照当地的习俗给我认了尚未娶妻的干…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安》2013,(14):80-80
编辑者师: 我做保安员已有3年多了。近期在执勤时,发现有一个6岁左右的小女孩颈部疑似有伤痕,但我又不太确定,没有上前询问,后来又一次看到她胳膊上也有多处明显的大块的青紫伤痕,便上前询问,小女孩说是她爸爸打的。于是我向街区派出所报警,后来警方介入后,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孩子遍体的伤痕让医生很震惊。医生询问随同来的父亲程某,孩子身上的伤痕是怎么回事,程某声称,是孩子不小心摔伤造成的。而医生认为,孩子身上的伤应是遭受过严重殴打所造成。在接受警方询问时,程某承认有一些伤是他打的。但孩子胸、腹、头部及四肢有十几处留有内伤,反应出程某手段粗暴,涉嫌虐待罪。请问,虐待罪具体应该如何认定?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李默庵将军诞辰100周年,回想我家几代人曾与他交往的经历,我更加缅怀这位老前辈。李默庵将军是湖南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血战沙场几十年,战功卓著,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过重要贡献,是位著名的爱国人士。由于我的叔祖父段霖茂(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在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所辖的第九十八军任军长,我的二姨父杜心如(黄埔一期毕业)亦是湖南人,因此,我的父亲段德峻(后更名德怀,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毕业)在抗日战争期间便与李默庵将军相识,称他为叔叔。后来,我父亲回安徽地方工作,从此,我致)在我的求…  相似文献   

16.
棋类运动具有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作用.要说开发人的数学能力,最好的一项活动当然非围棋莫属。柯召或许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他早年对围棋的爱好,与他后来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就有一定关系。 1910年4月12日,柯召出生于浙江温岭一个平民家庭。江浙一带在近代是一个文化发达的地区,柯召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布店店员,但也粗通文墨,而且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柯召从5岁开始启蒙读书,11岁就小学毕业。但柯父仍不放心,又把他送去读了一年私塾。 柯召的围棋爱好是从他读小学时候开始的,这与他生性文静,喜欢动脑筋的特点有关。学会下…  相似文献   

17.
1943年,祖父田汉在桂林《文学创刊》上发表了《孩子的行路难》一文,讲他的长子——我的父亲田海男(又名田申)在中国远征军中服役,赴印缅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事。一父亲田海男(田申)1923年1月25日在上海出生,因祖母怀胎于日本,由海上返回中国,故取名"海男"。一年后,祖母因病离世,是曾祖母把他带大。长大后的父亲经常参与祖父组织的宣传活动。1934年,他在祖父编剧、聂耳作曲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饰演小栓子,与扮演爷爷的聂耳同台演出。  相似文献   

18.
蔡怡 《北京观察》2009,(2):54-55
我出生在1947年的内战时期。小时候父亲对我说,1945年光复后,祖父随铁路部门从四川去了台湾.以后便杳无音讯,是他给你起名为“怡”,意为“心想台湾”.就是希望你心里记着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你这个长房长孙。父亲早逝,因为爷爷这个“海外”关系,使我们兄妹不能参军.不能入团、入党.甚至连找工作都有困难。那时我想,这个未曾谋面的爷爷,真把我们全家害惨了。  相似文献   

19.
常言说:“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远胜于子女对父母的爱。”父母疼子女是人的天性,但疼的方法不同,光让子女吃好穿好不是疼,捆往子女的手脚一切为子女包办不是爱,只有用自己的所做所为去教育和影响子女,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才是真正的疼和爱。我父亲是一名军人。全国解放后,我父亲退了伍,战争给他留下了满身的疾病。1986年我母亲去逝了。风蚀残年,他仍壮心不巳,每日和大伙一起劳动在田间地头。秋天丰收了,他又把积攒下来的钱,存入银行,来支援  相似文献   

20.
刘兴雨 《同舟共进》2013,(11):82-82
电视剧《大宅门》有一个细节,人们未必留意,那就是少年白景琦的父亲让他好好练字,他抬出自己的老师季先生,季先生说字是为了“用”的,不是为了“看”的。言外之意,就是字不用写得像字帖似的,一句话把父亲的嘴堵住了。也就是说,他用自己的精神之父,战胜了自己的生身之父。亲不过父母。父亲也可以指导自己的子女在精神上成人,但能让子女完全信服的往往不多。人们常常是在儿童时觉得自己的父亲什么都对,很了不起,甚至很伟大,可到少年、青年时又觉得父亲落伍或者什么都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