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7月1日,法国开始担任为期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一坐上主席国的位置,法国就办了一件大事:主导成立了地中海联盟。7月13日下午,包括以色列、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以及27个欧盟成员国在内的43国领导人在巴黎出席地中海峰会,与会者还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等国际和地区组织领导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拒绝出席此次会议,他指责“地中海联盟”计划企图破坏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团结。不过与会者还是皆大欢喜,会上通过了联合声明,宣布成立地中海联盟并正式启动“地中海联盟”计划。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任国家主席时曾四次踏访非洲大陆,先后应邀访问了12个非洲国家,为我国最高领导人访非次数和访问国家之最多。他在1996年5月8日至22日对肯尼亚、埃及、埃塞俄比亚、马里、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6个非洲国家进行的国事访问,足迹遍及非洲北、东、西、南各地区,历时15天,并在访问埃塞俄比亚时于非洲统一组织总部作了题为“中非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提出了发展中非关系的五点建议,在非洲引起了热烈反响。他的这次访非是我国最高领导人面向全非洲的一次历史性访问,也是一次高瞻远瞩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共同构筑面向21世纪中非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梅 《党课》2007,(11):82-85
2007年8月2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召开驻外使节会议,就外交政策发表讲话。这是自5月17日入主爱丽舍宫以来,萨科齐首次系统阐述其外交政策。从欧洲一体化到伊拉克战争,从法美关系到非洲问题,萨科齐的讲话显示了法国发挥更大国际影响的意愿,也体现了其崭新的外交理念与风格。希拉克时代,法国外交特点十分鲜明,即强调多极世界与多元文明,重视欧洲,疏远美国,反对伊拉克战争。而萨科齐上台短短几个月内就颠覆了前任的外交框架,对具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让法国外交步人了“萨科齐时代”。  相似文献   

4.
一 1962年秋天,在非洲北部,刚刚独立的阿尔及利亚,向世界发出紧急医疗援助的呼吁! 阿尔及利亚是一个曾被法国殖民主义者统治长达130年的阿拉伯国家,独立前没有自己的医疗卫生事业。1962年7月3日,阿尔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推翻了法国殖民统治。法国人带走了一切可以带走的东西,砸烂了带不走的设备,法籍医务人员全体撤出,阿尔及利亚的医疗卫生事业几近一片空白。人民沉疴缠身,求医无门。  相似文献   

5.
<正>法国总统马克龙不久前对非洲四国——加蓬、安哥拉、刚果(布)和刚果(金)展开访问,此行被认为意在重拾法国对非洲的影响力。同时,马克龙在国内矛盾重重、国际局势春寒料峭之际,决定出访非洲,凸显法国似乎正在非洲尝试实现“转型”,即从传统的“上下尊卑”关系,转型至未来的“平起平坐”关系。  相似文献   

6.
薛琳 《党课》2010,(15):86-89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洲部族和宗教构成最复杂的国家。全国人口达1.47亿,共有250多个大小部族和三种宗教,部族宗教矛盾和经济文化差异,造就了尼日利亚纷繁复杂、乱象频发的政局,自1960年独立至1999年第三共和国成立,  相似文献   

7.
20国集团是由8国集团、欧盟以及一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共20国的国家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会议上创建的。20国集团属于非正式论坛,旨在加强国际金融体系架构,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此外,20国集团还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国家提供了一个共商当前国际经济问题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杨文彬 《党课》2013,(15):78-80
2013年6月初,第五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在日本横滨召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会议期间承诺,未来5年日本将向非洲提供32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其中包括100亿美元的政府开发援助),并加快日企进军非洲的步伐,以实现从援助到投资的对非战略重心转换。日本为什么要做出如此表态?其对非实施经济援助的背后又潜藏着哪些利益?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9.
声音     
《党课》2014,(4):47-47
非洲各国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实现发展的权利,也有实现发展的潜力。没有非洲的发展,就没有世界的繁荣。国际社会应该尽可能帮助非洲的发展。中国是对非提供援助最早的国家,也是合作成效最显著的国家,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相似文献   

10.
环球扫描     
《党课》2011,(18):20-23
德法倡议建欧元区“经济政府”不发行欧元债券 法国总统萨科奇和德国总理默克尔8月16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会面,强调实现财政平衡,开征金融交易税并寻求建立欧元区“经济政府”,协调监管经济决策。两人还表示,不会通过发行欧元债券的方法,帮助希腊和其他陷入危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郭靖安 《湘潮》2014,(4):45-4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贯支持非洲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并在经济不富裕的条件下援助非洲各国发展民族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因此,非洲国家和人民把中国视为最可信赖的朋友。我们的每项援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于1991年至1993年出使加纳,在任期内正赶上我国两个援助项目竣工交接,它们被加纳政府和人民称为中加友谊的“里程碑”和“纪念碑”。  相似文献   

12.
作家与画家1964年6月2日,外交部副部长黄镇作为首任中国驻法国大使,乘飞机去巴黎。坐在飞机上,黄镇陷入了沉思……早在1925年,黄镇读上海美专时,就想毕业后积蓄一大笔钱,去巴黎学几年西洋画法。想不到40年后,终于成行了,不过不是带着做画家的梦,而是作为新中国驻西方国家第一位大使来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位神秘的人物,黄镇虽未与他见过面,却对他有些好感。这不仅是因为他和罗斯福、邱吉尔齐名,更重要的是,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戴高乐冲破了美国和西方势力的阻挠,使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和中国建交前,法国…  相似文献   

13.
陈毅与非洲国家接触始于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当时周恩来总理作为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和首席代表,陈毅副总理作为代表,在会议期间与非洲代表团进行了初步交往。1958年陈毅兼任外交部长后,与非洲国家交往日益增多,除热情接待到访的非洲代表团和友好人士外,还多次前往非洲访问,为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中涉足非洲次数最多者。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省人民政府主办,以"天人合一·高品质生活"为主题的2018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开幕。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嘉宾出席会议,共商国际山地旅游发展大计,共促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法国前总理、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主席德维尔潘,韩国前总理、韩中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总顾问李寿成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指出,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同12亿多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坚持做到"五不",即: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10):14-15
世界银行近日公布的《2010非洲发展指标》报告称,“隐性腐败”正悄无声息地破坏非洲国家,并对贫困居民的生活和非洲国家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受这种现象的影响,截至2005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每日生活费低于2美元的人口数量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已经达到5.55亿。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力与地位的不断提升,并且日益深入地参与和融入国际体系。其重要后果之一就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开始不断向海外拓展,并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震荡性”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中国在非洲利益及其对西方国家和非洲的影响,并对中国如何调整与优化对非战略以更好地维护与实现中国在非洲的利益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多党制风潮席卷非洲,但是效果并不好,泡沫民主酿成了灾难性后果。由此引发我们对政党制度的思索:民主的实质是什么?多党制风潮席卷非洲80年代末期,非洲有29个国家实行一党制,占非洲国家的58%;有10个国家实行多党制,占非洲国家的20%;其余为实行军人独裁而无政党的国家。自1989年起,受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影响,多党制开始登陆非洲,仅仅数年间,绝大多数国家通过修宪立宪、全民公决、总统和议会的直接选举等程序,从一党制或禁党制过渡到多党制。非洲大陆的这场多党制风潮主要采取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地位的日益增强,对外交往十分活跃。特别是今年初以未,我国高层领导频繁出访,开展全方位的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亚、非、拉、欧、北美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更为举世瞩目,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江泽民主席出访非洲六国为中非友好合作创立新的历史丰碑非洲有53个独车国家,约占不结盟国家的一半,占联合国成员国近1/3。非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世界向多批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陆非洲携手共进,具有极为重…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8,(7):58-60
2006年11月,深秋的北京刮起一股强劲的“非洲风”。48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相聚北京,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共叙友情,畅谈合作,热议发展。从中非合作论坛到中俄互办“国家年”,从与美国举行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会议到积极斡旋重启六方会谈,从紧急救援印尼地震到向黎巴嫩增派维和人员……,“和谐世界”的理念,清晰地写在中国外交的每一页日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