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里。下虎形村在今天梅县县城东30公里处,它头饮梅江水.背靠虎形山,故称下虎形村。叶剑英的祖先是宋代为躲避中原战乱而南迁的汉人,又被称为“客家人”。叶剑英的祖父叶福智在下虎形村附近的横山镇以屠宰为生,他借屋娶妻,共生了5个儿子,分别取名:铭祥、钦样、鉴祥、锡祥、钻祥。5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业,经营小本生意,后来4个儿子去了南洋谋生,只有他最小的儿子钻祥,也就是叶剑英的父亲留在了家里,叶福智1893年去世,活了65岁。  相似文献   

2.
叶剑英纪念馆,坐落在广东梅县雁洋镇虎形村。1897年4月28日,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同志,就出生在这个依山傍水、林木繁茂的小山庄。叶剑英故居是一座我国南粤地区常见的普通农舍,泥土石灰混合结构,大大小小共15个房间。  相似文献   

3.
将成即毁原尝试,虽败犹荣应赞扬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189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叶剑英考入讲武学堂.1919年底,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取得陆军炮兵少尉军衔.之后,他来到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担任见习教官.不久,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在战斗中,他受到上司的器重,升任营长.  相似文献   

4.
在广州城东北3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城市梅县。它的东北与福建上杭接壤,西北与平远县为界,直逼江西。自古以来,就是粤闽赣三省之要冲。从梅县沿梅江东下,大约走出30公里,便可望见阴那山。巍峨的阴那山中,有一座虎形山,山后有一个下虎形村。下虎形村依山傍水,苍松翠竹,风景宜人。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  相似文献   

5.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一年后即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附马巷7号一个官宦人家,周恩来比叶剑英小1岁。1924年,两人在黄埔军校共事时相识,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两人的友谊整整52年。  相似文献   

6.
1897年4月28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叶剑英出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叶钻祥经营小本生意,但家境十分贫寒。叶剑英7岁那年,父亲送他到雁洋堡钟傲泉、古玉泉私塾读书,但这种私塾教育受到新学的强大冲击,当时梅县开设了不少新式学堂,1905年叶剑英进入了雁洋堡办起的初级小学怀新学堂,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在怀新学堂读书时,他刻苦勤奋,放学时,常常一边参加家务劳动,一边复习功课。家里买不起灯油,他就从山上砍一种野生的细竹,加工成“竹精子”,用来点灯照明,有时“竹精子”燃烧时爆裂的火星,烧焦了他的头发,他仍旧在灯下耐心地苦读。业余时间他十分喜爱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7.
《广东党史》2007,(2):F0002-F0002
今年4月28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敬爱的叶剑英同志诞辰110周年。叶剑英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兢兢业业,英勇奋斗,建立了丰功伟绩。现刊发一组叶帅1980年回家乡梅县视察时的照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8.
叶剑英一生曾7次到过香港.他在晚年十分关心香港问题,为香港回归和祖国的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1 叶剑英一生曾7次到过香港.第1次:1916年冬,离开家乡梅县,赴南洋谋生,路过香港.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曾先后三次回返家乡广东省梅县,就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在基层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1953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回到梅县。这次回乡,叶剑英不但听取了梅县、丙村区的工作情况汇报,还走访人民群众,深入基层进行市场调查,亲自询问松口圩镇上布店、国营粮店、油盐咸淡京什店、水果店等的货源、品种和价格。他特别留意倾听有关价格方面的情况介绍,再三强  相似文献   

10.
从小时候看连环画开始,我不知不觉养成一个习惯,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参观名人故里,寻访名人遗踪。在共和国60华诞前夕,我去了叶剑英元帅的家乡,缅怀这位为人民立下丰功伟绩的开国元勋。  相似文献   

11.
从小时候看连环画开始,我不知不觉养成一个习惯,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参观名人故里,寻访名人遗踪。在共和国60华诞前夕,我去了叶剑英元帅的家乡,缅怀这位为人民立下丰功伟绩的开国元勋。  相似文献   

12.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出生,1986年10月22日病逝,享年89岁。在这89年当中,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世纪伟人。叶剑英跟随孙中山、拥戴毛泽东、匡助邓小平,是一位紧跟时代前进的巨人。孙中山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年轻有为”;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评价是长征路上,是叶剑英“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叶剑英是“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评价叶剑英的一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排除巨大阻力,最终推举邓小平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总是习惯地称叶剑英为“老兄”、“老帅”,对叶剑英的评价是“在中国历史重要转折关头为人民建立功勋”。江泽民多次评价叶剑英,他说叶剑英“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的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F0002-F0002
嘉应学院位于叶剑英元帅的家乡——广东梅州。梅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中心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该院已有97年的办学历史,现为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相似文献   

14.
查阅关于叶剑英的相关资料得知,在毛泽东临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队与卧在病榻上的毛泽东诀别,当叶剑英经过时,毛泽东突然睁开双眼,活动手臂,轻轻招呼叶剑英,给叶剑英留下了一份无声的遗嘱。毛泽东到底给叶剑英留下了一份什么样的遗嘱呢?作最后的诀别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在"四人帮"看来,周恩来逝世后,妨碍他们夺权的还有  相似文献   

15.
1991年9月25日至10月5日,88岁的全国政协常委、黄埔同学会副会长李默庵将军和81岁的该会理事、美籍华裔名人戴坚将军,在副会长兼秘书长杨荫东陪同下,由北京回到家乡湖南参观访问。李、戴二位将军都是湖南长沙县人,李默庵将军毕业于黄埔第一期,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军长及集团军总司令。抗战初期还和叶剑英元帅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  相似文献   

16.
王维 《广东党史》2004,(2):41-42
1945年7月下旬的一个下午,中央军委参谋长叶剑英在延安中央军委所在地王家坪,召集南下闽粤赣边干部大队正副中队长以上干部开会。叶剑英在会上作了讲话。我是干部大队第二中队副队长,参加了这次会议,听了叶剑英的讲话。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广东叶剑英研究会召开理事大会 6月27日上午,广东叶剑英研究会在广东大厦召开理事大会。老同志杨应彬、范希贤、王维、郑群以及广东叶剑英研究会理事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弘君主持。  相似文献   

18.
叶帅二三事     
2007年是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回顾叶剑英元帅戎马生涯可以发现,他担任参谋长一职最多,以至于党外人士都叫他“叶参座”。在位于叶剑英故乡—广东省梅州市雁洋镇的叶剑英纪念馆里,当人们看到一百多件与叶剑英有关的实物、资料时,便会想起毛主席用来夸奖叶剑英的诗句:“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宋朝宰相)大事不糊涂。”  相似文献   

19.
范硕等著《叶剑英传》说,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指使部下发动叛乱,“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秘书林直勉和参谋林树巍不顾一切,强架着孙中山,走出越秀楼,冲出叛军的包围,向长堤天字码头奔去。”时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随陈策在码头上迎接孙中山,接着护送孙中山乘小艇登上了停泊在江中的‘宝璧’舰。这是一艘内河浅水军舰,武器装备较差,攻防能力较弱。孙中山于是转登‘永翔’舰,后又改乘‘水丰’舰”。研究叶剑英的几种著述如《叶剑英光辉的一生》、《历史转折关头的叶剑英》、《叶剑英在广东的实践与理论》等及七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元帅叶剑英》都持此说。  相似文献   

20.
查阅已经出版的关于叶剑英的相关资料后得知,在毛泽东临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队经过毛泽东的病榻前与毛泽东诀别时,当叶剑英经过时,昏迷中的毛泽东眼睛突然一亮,并活动手臂,轻轻招呼叶剑英,并给叶剑英留下了一份无声的遗嘱,让我们揭开历史的真实面纱,看看毛泽东到底给叶剑英元帅留下的是一份什么样的遗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