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析国际关系中的逆向公众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红 《外交评论》2006,(1):63-69
公众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客观、适度地反映社会存在的公众舆论即正向公众舆论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带有偏见或错误认识的公众舆论即逆向公众舆论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公众参与国际问题讨论意识的增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公众参与国际事务讨论的便捷,使得公众舆论对国际关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所关注的就是涉及国际关系的逆向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2.
公众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新时期迅速发展壮大的公众舆论给我国舆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确处理两大舆论场关系,强化主流媒体舆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与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它的负面影响,增强它的正向功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政策制定完全忽视公众舆论的影响是不可设想的,但是美国的公众舆论与政策制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硬”连接,而是经过舆论管理的中介与催化。舆论管理同时决定了政策制定者与公众之间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公众在何种程度上介入政策制定,以及政策制定者在何种程度上介入舆论的形成过程。这种格局既因应了美国的文化传统与制度安排,也源于公众舆论自身的属性。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的政治架构以及独立的新闻媒体,共同制约着美国政府的舆论管理与政策制定之间的一体两面关系。  相似文献   

4.
经典现实主义集中批判了自由主义舆论理论及其国际政治实践,认为公众舆论深刻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为此,现代国家应该通过控制和利用多种手段,引导、操控公众舆论,争取国内外民心对国家外交政策的支持。经典现实主义的上述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法律、政治-哲学的方法,综合考察了从"舆论"到"公众舆论"的概念演进的相关内容,尤其关注大规模的集体层面的公众舆论的研究,具有多向度而非单向度的特点,人性、道德思考的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5.
舆论由事实传播生成,事实被传播的过程中,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可以导致和生成不同的传播效果。引导舆论的关键同样靠事实传播,但引导舆论的关键是要预设传播效果,因为传播不当可能适得其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对传播事实真实性的怀疑。因此如何在传播的过程中让公众相信事实的真实性从而达到传播的预设效果、引导公众意见的形成,就要借助方法的运用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社会热点刑事案件在公众面前曝光的几率越来越大,公众希望通过对定罪量刑的影响实现其"正义"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然而,倚借媒体而日益声势浩大的公众舆论对热点案件定罪量刑的影响力超乎想象,甚至产生了不合法理的结果,引起刑法学者的关注。为减少由公众舆论特点导致的对刑事审判的负面影响,颁布《量刑指南》、建立专门的公众舆论调查咨询机构、加强裁判文书的说理可以说是较为有效和恰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公众要求司法机关刑事裁量时要更多地关注公众舆论的声音。大众主流舆论不仅体现了公众对司法个案处置的评价与期待,更蕴含着公众复杂的社会愿望和社会诉求。表达判意已成为公众参与政治、参与社会管理,实施对刑罚裁量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要避免刑事裁量的自我封闭,而更应该是一场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理性对话。在不断的对话中,探索并考察刑事裁量本身的目标与社会价值,并建立达到这一目标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国外的实践表明,限制、废除死刑是国家的宏观政治决策,所以公众舆论成为左右死刑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国决策机构在限制、废除死刑问题上踌躇不前,主要原因也是社会公众对死刑及其适用的强烈支持。从死刑司法与公众舆论之间的互动与交替关系出发,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公众舆论与死刑司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形成支持废除死刑的公众舆论,为今后的死刑改革奠定有利的公众舆论基础。从日本裁判员制度实施4年以来的死刑适用现状与舆论调查结果来看,通过扩大死刑司法的公众参与,让社会成员切身感受给出死刑判决所经受的压力,是改变死刑公众舆论的有效途径,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建立死刑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死刑案件公众参与同样是引导公众舆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水平是衡量一个政党成熟与否的关键指标,也是检验一个政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回顾建党百年来党内外发生的对党的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可以看出:在建党百年来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历程中,我党逐步形成了“内外有别”的舆论引导模式。对于党内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对于叛逃叛变类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强调根据涉事对象身份的差异分别采用正面舆论交锋或维稳基础上的大规模舆论宣传两种策略;二是对于贪污腐败类突发舆论事件,我党则通过媒体及时向公众通报调查进程和相关人员处理结果,形成强大舆论震慑。对于党外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一是强调全域性舆论引导阵地的建设,二是强调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及时性,三是在舆论引导中将“自我叙述”和“他人叙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舆论阵地呈现网络化,公众主体意识觉醒,主流舆论失去垄断性,社会矛盾快速表面化,国内问题容易国际化。舆论环境变化给舆论引导带来困难,信息把关难以控制,民间舆论稀释了政府声音,传统媒体遇到公信力危机,国际传播陷入了舆论的旋涡。要推行民主执政,公开政务信息;收集研判舆情,及时化解国内意见;熟悉传播规律,搞好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1.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日渐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网络舆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公共舆论空间,它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利于促进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同时,网络舆论又会引发情绪型网络舆论蔓延、网络假新闻混淆是非、网络舆论"话语权"被少数人垄断等消极的社会效应.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必须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大做强重点网站及论坛、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快速反应的舆论引导机制、不断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它在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因而需要对网络舆论特点及过程演变的规律进行研究,以便引导调控网络舆论。对此,应认真分析网络舆论特点,对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过程演变规律进行探索和总结,并由此提出政府引导调控网络舆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的蓬勃发展为舆论传播开拓了便捷性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舆论危机事件,社会热点问题言论在网络平台传播时被无限扭曲和放大,对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产生极大影响。透视公众在危机事件不同阶段中的心理取向和行为表现,将公众失范行为归结为信息层面的失范行为、行动层面的失范行为和情绪层面的失范行为,并指出矫正公众失范行为,化解网络舆论危机需要加强网民公共理性精神教育并构建网络社会安全阀系统。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社会上出现了"李昌奎案"、"复旦投毒案"、"于欢案"等多起轰动全国的刑事案件。这些案件之所以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公众舆论和媒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敏感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方兴未艾。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如何构建公众舆论和司法公正的良性制衡体系以及如何应对公众舆论对刑事审判的利弊影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公众舆论的稳定性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议。现实主义者认为公众对外交事物普遍漠不关心、缺乏了解,他们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看法变化无常,立场缺乏稳定性,不足以作为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基础;传统自由主义流派认为人民完全有能力管理公共事物,如果给他们真实的事实和必要的信息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做出理性和正确的选择。他们认为缺乏公众舆论参与的外交无法真正代表一般公众的利益;新自由主义试图用实证手段说明公众舆论的理性和稳定性,从而应当成为外交决策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团的宣传工作是共青团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敏感性;在网络时代,宣传引导者与作为受众的青年界限模糊,青年参与宣传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在网络媒介中团员青年汇聚舆论,易形成力量强大的舆论流。网络媒体的发展为团舆论宣传工作带挑战,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机遇,促使团的宣传工作转变理念,从宣传鼓动转变为传播引导,更注重运用青年人喜欢的语言风格和形式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凝聚全团的力量做好舆论宣传,从而在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的形势下,做好团员青年的引导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舆论是公众对某种事情大体一致的议论,对人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精神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及时掌控负面舆情泛滥的局面,将极大地损害政府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造成被动局面。各级政府部门要正确引导舆论,应遵循舆论引导原则,即坚持党性原则、真实原则、正面原则、时效原则、透明原则、主流原则、适度原则、专业原则、平等原则、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稳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高扬法治精神、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这一成就的取得,与舆论媒体的大力宣传密不可分。在当今这样一个大众传媒时代,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信息发布的迅捷性、受众参与的广泛性使得受众、媒体、相关的涉法机关构成了复杂的互动格局,其间既有良性的互动效应,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对抗冲突关系。本文就是结合一些典型的社会事件和报道,分析法治进程与舆论宣传存在的互动效应,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二者之间关系的建设性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的法治进程朝着健康、有序和充满活力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危机成为冲击官民双方契约关系的又一导火索。在源头上、爆发前、处理中、平息后这整个危机演化过程内,无论哪一阶段处理不善都会损害政府公信力、弱化政府形象、危及政府合法性地位。在传统的强势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有效排解网络舆论所带来的危机时刻,追求善治与善政,以透明、回应、合法、高效为着力点,寻求政府与公众在网络舆论中的最佳状态,成为化解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的制造主要在互联网公众账号或者社交门户网站实现,其传播则主要通过微信、QQ等进行。网络舆论主体一般具有表达负面偏见,显示话语权,追求共同利益或情感,释放偏执、不满情绪,集体无意识盲从或集体狂欢等六个方面的传播心理。为此,公安机关应当按照以下策略引导"涉警"网络舆论:有效建设和占领网络舆论传播阵地;及时据实发布系统信息、依法释疑解惑;充分把握网络舆论传播主体的心理、情绪规律;积极挖掘网络舆论领袖和网络推手的正面引导作用;善于制造正能量舆论化解网民的负面心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