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当看到垭口那棵巨大的黄葛树,就知道三百梯要到了.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公共汽车到歌乐山需要从牛角沱出发,经新桥、山洞上山,需要好几个小时,完全是长途绕行.所以当年我回歌乐山婆家,主要还是靠走路爬山. 汽车坐到烈士墓,然后就开始步行,爬山.当时从南岸到歌乐山,跨长江沿嘉陵江,再登山,路途遥远.喘口气抬头望,百年黄葛树静静矗立,如同一位祖宗在等候,我们抖擞精神走向三百梯.  相似文献   

2.
王尧 《两岸关系》2010,(8):33-35
2000年底,民进党当局就已声称要开放大陆记者赴台驻点,但过程却象小脚老太行路一样步履蹒跚,等不及,我先赴香港驻站去了。香港3年,因工作需要天天关注台湾新闻,所以,踏上台湾土地时,我的心情是“三不一没有”:不新鲜、不激动、不好奇,没有偏见。  相似文献   

3.
舒乙 《北京观察》2010,(1):12-13
<正>北京西部有座西山,上边有一条不被人熟知的山脊小路,走上去会看到惊人的景观。本来西山上面有两处众所周知的公园,一为香山,一为八大处。香山的最高峰叫"鬼见愁",有578公尺高,是爬山盛地。然而,另有一番情趣的也许并不在这里,而在那条小路上。那一条不被人熟知的路线是一条在西山山脊上的爬山路线,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条漫步在山脊上的路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天府四川物华天宝,乐山自古人杰地灵.乐山,古称嘉州,地处峨眉山麓,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乐山这一片丰腴的沃土宝地,不仅因山灵水秀、江山如画而令古今游人赞叹,还因孕育出三苏父子和郭沫若这样的旷世文豪而令天下学人仰止,更因拥有峨眉仙山和众多的佛文化胜地而令一切向善爱美之人追慕.这里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就有四个,即乐山大佛、麻浩崖墓、万年寺普贤铜像和峨眉飞来殿.乐山大佛是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坐佛,“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而由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和乌尤山、东岩山组成的“巨型睡佛”更是气势宏大,妙然天成.乐山还有青神中岩寺、夹江千佛岩等九个省级风景区在内的既相对密集、又分布有致的文物遗迹数千处.“古有海通塑大佛,今有姚笛兴弥勒”,曾是著名指掉家,又是商海弄潮儿的香港姚氏集团总裁姚笛先生,笃行“以文促商,以贸养艺,文贸结合,共同发展”的方针,将艺术家的精致和企业家的实力相互融台,  相似文献   

5.
一日公干去四川成都,就有去拜会峨眉山的念头。因了峨眉山与五台山、菩陀山、九华山合称四大佛山,总会有些仙境、圣景的,我整个一个俗人,到那里去净化灵魂,超脱俗气,然后下得山来,聚精敛气,彻夜码字时,或许会使字里行间更能多些慧根和灵气。虽是一路辛苦,最终还是来到了峨眉的脚下。知情人提醒上峨眉一定要多穿衣服。成都虽不象天津那般燥热,但此时节,怎么也是夏日的天气,我想穿一件长袖衫足矣。知情人曰:不可,须加毛衣秋裤。我暗笑,坚定自己的信念,因为我深知爬山,出汗,衣服缠腿,又无法更换的狼狈相。这日,早早起来,登上爬山的中巴车,恰逢…  相似文献   

6.
记得是1993年年初的事了.尚是冬雪飞飘的日子,朋友们就骂我“热血沸腾得不知东南西北了”——我已获准作为唯一的一个随队记者去珠穆朗玛采访.这是中国登山协会和台湾山友40多年里的第一次合作,联合攀登珠峰.此行的意义是自不待言的,而台湾山友也渴盼圆一下世界最高峰的辉煌之梦.我真是热血沸腾地跑到中国登协去,先了解一下台湾方面的有关情况.当听到此行唯一的一位女性竟是台湾方面的队长时,我大吃一惊.连我去都得准备好遗书,做好了被高山反应折腾死的准备,一个四十六七岁的女人,还是队长,要带很多人,行吗?  相似文献   

7.
江南有嘉木     
时值清明,万物生长,阳光甚好,陪孩子去妙西霞幕山踏青,寻访偏僻的陆羽古道——因陆羽在那一带隐居并终老而得名. 古道始于霞幕山水库,沿山谷蜿蜒而上,两旁山林茂密,仿如一片原始密境,中途经过了陆羽墓、三癸亭.我走走歇歇,孩子不仅个子超越了我,爬山的耐力也超越了我,将我远远甩在身后.  相似文献   

8.
何申 《两岸关系》2004,(9):62-63
7月再去云南,与2月初去云南的心情就不一样了。2月是开中国作协全委会,同时也想领略一下那块神奇土地的绮丽风光;而7月呢,则有一种欲与老朋友重逢的感觉。尽管尚不知参加“情系香格里拉——两岸文化联谊行”的台湾、香港、澳门友人中可有相识者,但一想到去岁在台湾和香港受到的热情接待,我就觉得此次将是非常愉快的。于是,我这个不是特别好走动的人,也就有了半年之内两去云南的旅程。  相似文献   

9.
提起欢快的童年和学习成长,不少人会想起一部摄制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电影《音乐之声》. 在电影中,7个孩子像水兵一样,只要听到哨声就会从房间内快速跑出来,列队、挺胸,迈着整齐的步伐下楼接受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惊呆了新来的家庭教师玛丽亚.她带领孩子们去爬山、爬树,摆脱牢笼式的生活,在大自然的熏陶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台湾爆竹不如大陆响过年在台湾,真切感受了台湾过年的习俗,发现有很多与大陆不一样。从观感上来说,台湾春节不像大陆这边热闹,特别是台北,人都回乡,城里基本都空了,餐厅也不营业,放鞭炮的很少,我记得北京年三十晚上看见放炮,都是一车一车拉到郊区去放,整个城市上空都是美丽的焰火,耳边都是喜庆的爆竹声。我记得小时候可能是没钱,买几个炮还存着舍不得放,今天放俩、明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在东方崛起。中国是新的,东方是新的。地球这边和那边的人们或以惊喜、或以困惑的目光去发现新东方的神魅,去体认新东方的价值。 自从牛顿、笛卡尔以来,西方人发现,上帝把世界创造出来以后就弃之不顾了。自然界就像伦敦的大本钟一样,按照铁定的规律分秒不差地运行着。他们打开了一座又一座的迷宫,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了一则令人莞尔的报道,说是不用多长的时间,台湾的爷爷和孙子英文的姓就不同了。原因是爷爷姓用的是汉语拼音,而孙子的姓用的是通用拼音,两者的拼法不一样,读音也不一样,据说就连台湾领导人陈水扁的个人资料将来在资料库里面也可能查不到。 细看一下媒体的报道才得知,原来在台湾吵嚷了数年的中文译音系统的争议,7月10日有  相似文献   

13.
海峡两岸各有个半屏山,她构成了台湾岛是从大陆飘移出去的美丽传说。1988年我曾有机会去粤闽浙沿海考察,见到了面对太平洋的这个半拉子山;1992年我去台湾探亲,骑车做环岛游时,在台岛西海岸也看到了面对大陆的那个半拉子山。然而,千万年前她俩是不是一座山?就很难说清楚了。在查阅大量地理学、地缘学、板块结构地质力学、近陆海岛生物学之后证实,台湾岛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沉降,海水浸入,地震坍陷,而与大陆隔开后形成的。而顶顶有力的佐证,是两岸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缘往复的真人实事,构成了无数的真正的山海奇观…  相似文献   

14.
理智人生     
一次周末,天气出奇地好,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去爬山。我们天天忙于工作和应酬,能抽出一点时间爬爬山舒松一下身体,可说是个好机会,其中一位正遇上烦恼事,心情正特别惆怅。  相似文献   

15.
从1993年至1994年,我前后3次去我国的宝岛台湾。一次是去讲学,叫做“京剧之旅演讲团”,先后去了17所大学和近10个文化中心,台北、台南、高雄、新竹等地转了一圈,知音者不少。我国台湾和美国不同,懂戏的居多,我第H次带10人小队演出6场的感受也很深刻,和祖国大陆一样,他们是识货的I最大的特点是不保守,香港吃老腔老调,台湾却喜欢新戏,承认戏改和创作。当然他们眼里也不揉沙子,也要看最好的,过俩的。他们接受了我的表演和流派,欢迎我下次再去…多么盼望今后两岸通航,直通北京,那么,台湾那些很好的新剧目及优秀的演员,也应…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8,(2)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限塑令"才刚上路,就爆出"裸卖蛋糕"事件引起民怨,但也有台湾民众努力落实环保,自备洗脸盆买面包、咖啡,这让店员惊喜满分,在脸书上分享客人的创意!一名台湾网友在网络《爆废公社》贴出一张照片并附文:今天早上来了一位可爱的客人,我问他:需要塑料袋吗?结果客人拿出洗脸盆摆桌上,说:用这个!店员看了当场笑翻,不免费提供塑料袋就用脸盆装的霸气让他笑着回应:那下次  相似文献   

17.
杨毅周 《台声》2000,(6):19-20
近期 ,台湾新当选的领导人就采取“以柔克刚”的战术 ,摆出了一副十分柔软的身段 ,说了许多好听的话 ,做了一些“令人动容”的事。但在对待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上 ,他却表示说“一个中国”作为原则是不能接受的 ,但作为议题则可以谈一谈。岛内和海外也有一些人附和 ,说双方可以“各让一步” ,以求得共识。但我们认为 ,“一个中国”只能作为原则 ,而不可能成为谈判的议题。一个中国 ,就像一个美国一样 ,都是现实的存在 ,本来无须刻意去强调一个中国原则 ,就像我们无须去谈一个美国原则一样。但是 ,中国政府必须提出并特别强调一个中国原则 ,主…  相似文献   

18.
尊严     
一位国民党老兵,家里是富农.土改时受了“迫害”,所以死心塌地地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后,因不受重用又去了美国.在美国没找到他理想中的世界。反而受尽白眼和冷遇,就又去了北美一些小国家做小生意。  相似文献   

19.
突然间,台湾就像泄了气的球,经济持续萧条,股市“跌跌不休”,每天有540家工厂无奈地关闭了它的大门,台湾老百姓的消费激情已经熄灭。“趋近幸福”的本能,使台湾老百姓作出选择:哪里日子好过,就去哪里……于是,在台北桃园机场,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航空公司听到的最多声音便是:给我个座位,我要去上海。一个叫夏怡的上海女子,因在台湾电视上教台湾人学上海话而迅速窜红,成为台湾演艺圈里的明星。人们在学习她那甜美的上海话时,也渐渐地认识了上海,了解了上海。还有的因喜欢她而喜欢上了上海。上海台商陈彬的《我的上海经验》一书,畅销  相似文献   

20.
梦想成真:我考上了公务员王力民我是大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尽管很会爬山,可是自从我记事起,没有看见几个山里孩子能爬出大山,领略到山外的风景。因为爬出大山的路径很少,并且你失去了一次机会,就很难有再次的选择。对于我们来说,考学基本是通往山外的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