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带来新的契机,加强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海峡两岸旅游合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建立两岸旅游合作机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抓住两岸直接“三通”机遇,开创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展两岸经济合作关系,需要推进ECFA(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需要以两岸和平发展协议为保障,同时,要反对各种形式的“台独”。两地政府要在“九二共识”的政治框架下,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造福全体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3.
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平潭产业发展应具鲜明的“两岸合作”特色.由于两岸产业合作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两岸产业合作不论是合作领域、合作模式还是合作机制等方面都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而近年台商大陆投资已在某些方面反映出这种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平潭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全新的观念:一是产业发展定位要体现两岸关系战略大格局;二是要着重在两岸产业合作新方向上“先行先试”;三是要在海西区产业体系下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平潭产业的新举措包括:建立领导机制;优化投资软硬环境;推进科学招商;争取中央政策支持等.  相似文献   

4.
"5·20"之后,两岸关系出现了重大积极变化,"两会"恢复协商为两岸经贸合作插上腾飞的翅膀.从功能性合作向制度性合作转轨的过程中,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无疑要从"坐而言"进入"起而行"阶段.  相似文献   

5.
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发展中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和合作进行纵向的历史回顾和在横向的特点概括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两岸闽南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充分发挥两岸闽南文化交流和合作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漳河两岸商潮涌齐海舜,明祥从武乡进入沁县境内.我们欣喜地看到夹道两旁的山丘上树木杂多,或浓或淡的绿意如雾如纱般在每一座山丘上笼罩,让我们感到沁县这块土地的肥沃而美丽。而那一道滚滚流淌过县境的漳河水则如甜美的乳浆般滋润着两岸青青的麦田,也滋润着两岸人们...  相似文献   

7.
ECFA实施后,为两岸产业合作主体提升市场竞争力、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大陆中西部吸引台资和大陆资本入台投资等方面带来了新契机,从而使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布局都发生了新变化。后ECFA时期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的战略重点是:进一步拓展两岸服务业双向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大陆资本入台投资、加强两岸品牌的合作、着力构建两岸产业策略联盟、发挥海西在两岸产业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学生互动是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台生"、"陆生"两大群体角度研究两岸互动往来现状,能够近距离地了解两岸合作交流的实际效果、存在的问题和阻碍因素。文章通过对两岸学生互动往来研究现状的梳理,归纳当前研究的基本特点,并在评述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提出从社会学研究视角构建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建构提升两岸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社会认同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支持福建“进一步探索在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2009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应运而生。2011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全文公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岸共圆中国梦后,得到了台湾一些有志之士的积极回应。2013年12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阐释了两岸共圆中国梦的内涵和三个阶段:从对立到交流,封闭到合作,走向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分析了实现中国梦面临的困难:美日霸权阻挠中国崛起,部分台湾人对大陆有错误认识,并提出了两岸共圆中国梦的三条路径:增强两岸实力,大处着眼,本身做起;加深两岸关系,促进交流、和平发展;共同走向世界,突破西方霸权。  相似文献   

11.
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关键在于相关政策是否转化为有效的法律制度。这种制度应当是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培植起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进而逐步形成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认同乃至家国认同。在综合实验区建设中应当发挥法制的引导作用、规范作用,以提升海西及实验区建设的“政策”地位,弥补相关政策在权威性、稳定性、明确性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形成有赖于政府的强力推动和大力支持,法律同样不能缺位。为了防止政府介入过深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消除市场主体的短期行为因素,促进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早日形成,厦门有必要就促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进行立法,以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刘任 《世纪桥》2013,(11):64-65
无论从两岸关系的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全中国具有普遍的空间效力。因此,探讨当前的两岸政治关系并作出合理安排,必须在“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则下来进行,也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法律基础来进行。承认和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行使中国主权的国际法地位,承认和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中国的国内最高法和根本法权威,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WTO框架下构建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在目前两岸政治问题没有解决之前 ,经济融合或许是实现两岸最终统一的最现实的办法。适逢两岸“入世”之机 ,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一国四席”的特殊地位 ,从争议较小的贸易政策着手 ,采取一定的策略 ,突破两岸经济互动的困境 ,在WTO框架之下 ,构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两岸自由贸易区 ,促进大陆经济与台湾经济的融合 ,以经济上的融合促成政治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谢静  李松林 《新视野》2007,(5):94-96
2000年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在两岸政治关系紧张对峙的情况下保持了发展的势头,两岸投资、贸易及金融关系等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然而迄今为止,两岸经贸关系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两岸经贸的健康发展,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仲祖文 《党建文汇》2008,(12):13-13
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敦义近日在接受专访时,畅谈台北“陈江会”成果,坦言大陆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在经济上已快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这样的前提下,除非是“白痴”,否则不可能逆时代潮流而行,冲击两岸的和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两岸经贸交往日益频繁,台商对大陆的投资逐年增加。台湾当局把两岸经贸联系的加深视为一种潜在的“威胁”,加强了对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分流、抑制和控制措施。(1)推动“南向”政策,分散台商赴大陆投资。所谓“南向政策”,其意图除可分散台对大陆投资、贸易,减小对大陆贸易依存度以免未来损及两岸谈判筹码外,同时也是借助南向政策下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的互动关系,加强台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扩展台湾在国际政治舞台的“空间”。为推行“南向政策”,1994年初李登辉、连战分别以“私人度假”名义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活动,为“南向政策”鸣锣开道。台“经济部”设立了“南进专案小组”,“经建会”颁布了“加强对东南亚地区经贸工作纲要”,并由台当局官方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敦义近日坦言,大陆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在经济上已快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样的前提下。除非是“白痴”,否则不可能逆时代潮流而行,冲击两岸的和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是中国近海的重要渔场之一,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在两岸对峙的年代,军用燃油、火药和水中爆破的声波等污染源对海峡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两岸都没有设法治理这些污染。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和经济的互补性,两岸的经济合作日益频繁,但治理海峡生态环境的合作尚未展开。随着台湾海峡两岸重工业的兴起,海峡面临的生态压力将更大。  相似文献   

20.
2月22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例会在台湾桃园县举行,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与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作为双方召集人分别致辞。图为例会上,高孔廉微微起身,隔着桌子扶了扶郑立中面前的话筒。2月23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杨毅表示,两岸经合会第一次例会的召开,是两岸双方共同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一步,构建了两岸经贸领域制度化协商的新平台,启动了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