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92年3月8日,《南方日报》刊发了一则题为《用文字损人·吃文字官司——花城出版社及其作者冯永杰被判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消息:“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一场文字官司作出判决:花城出版社及其作者冯永杰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刊登一篇题为《难题》的文章,侮辱、诽谤深圳一集团公司总经理的人格,从而构成对其名誉权的侵害;判决花城出版社及冯永杰一次性赔偿原告4000元经济损失,并联名在《花城》杂志上刊登启事,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难题》是一篇歪曲事实的文章吗?它究竟说错了什么?请看本文作者对内慕的披露。  相似文献   

2.
王旸  董妍  一鹤 《法庭内外》2011,(10):13-17
2011年3月5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北京数十家重要媒体,以极大的篇幅报道了北京市石景山区法院审理的“远洋山水杀妻自缢案”,“《知音》被诉侵犯名誉权”的字眼赫然出现在文章标题中。在这起错综复杂的系列案中,涉及监护权、继承权、人身损害赔偿、名誉权等多起官司。  相似文献   

3.
《花轿泪》、《巴黎泪》曾一度风靡欧洲。然而,作者周勤丽的婆家人却认为这两本书严重失实,侵害了他们的名誉权。在客观现实面前,他们选择了一条捷径:状告译者。 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法院受理的第一例:不告作者告译者、后追加原作者为被告的侵害名誉权案。  相似文献   

4.
法律问答     
编辑同志: 近年来,经常能在报刊上看到有关名誉权纠纷的报道,有关名人名誉权官司的报道更是连篇累牍。请问人民法院是如何认定侵害名誉权的责任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寒于水 《检察风云》2013,(10):79-81
1992年7月,地处豫西的南阳,因审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诉《声屏周报》、记者汤生午侵害名誉权案——中国影响最大的一起名人官司而名噪一时,成为全国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我作为《解放日报》的特派记者,从南阳连续发回了8篇消息和5篇通讯,及时和较为详尽地报道了这起名人官司。  相似文献   

6.
150万罚单     
钱畅 《江淮法治》2015,(4):32-33
2014年,媒体舆论监督引发了两个名企与两家媒体的公开对垒。其中,360公司在上海打赢了与《每日经济新闻》的名誉权官司,上海法院开出了迄今为止中国名誉权赔偿的最高罚单上海法院用判罚150万元警醒媒体:被称作"无冕之王"的记者,实施媒体监督时,在法律面前没有豁免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周鸿祎怒了2013年2月26日,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接到舆论监测部门报告:一篇2.6万多字的《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正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网  相似文献   

7.
小说侵犯名誉权1996年秋天,彭东明蛰居在距岳阳楼不到300米的寓所里,创作了34560余字的中篇小说《秋天)。1997年2月,《中国作家》以显著位置刊登此文;同年6月,《小说选刊》予以转载,并注明了作者的籍贯和身份。这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然而,彭东明却因此惹来官司缠身,长达三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陶武平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代理三起名人官司出名。三场官司的主角都是女性,案发地都在上海,一为《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作者周励的名誉权案,二为香港影星刘嘉玲的肖像权案,三为上海姑娘潘苹的毁容案。  相似文献   

9.
王发英诉刘真、《女子文学》编辑部、《法制文学选刊》编辑部、《文汇月刊》编辑部以及《江河文学》的主管单位中国水利电力文学艺术协会侵害名誉权纠纷一案,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88年10月27日一审判决(详细情况见本刊1989年第1期《一篇纪实小说引起的“官司”》一文)后。同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分别对本案中的4位被告,作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名誉权的纠纷日益增多。为了正确、及时处理这类纠纷,最高法院根据《民法通则》的原则性规定,就名誉侵权的认定和受理等问题作了具体解释。这也为公民、法人打名誉权官司提供了标准。一、侵害名誉权的概念及认定标准。侵害名誉权,是指以口头、书面形式侮辱、诽谤他人,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宣扬他人隐私,擅自公开他人隐私材料,或者诋毁、诽谤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名誉或给法人造成损害的行为。行为人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  相似文献   

11.
正一部畅销小说引发主人公孙女为爷爷正名的名誉权之战2014年5月,一个名为"长篇盗墓小说《洛阳铲》作者司卫平十一问洛阳中院"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于是,关于一把铲子和一起名誉权官司走进了大家的视野。2011年,国家二级编剧、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司卫平创作的小说《洛阳铲》出版发行。《洛阳铲》将洛阳铲的发明者李鸭子描写成盗墓贼,这引起李鸭子孙女李金英的不满。她认为洛阳铲是她爷爷李鸭子发明的,但不是用来盗墓的。于是,她将司卫平告上法庭,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李金英胜诉。  相似文献   

12.
南粤新闻界及演艺界又掀巨澜:轰动全国的“十万元征婚”事件的女主角——广州艺员李怡青以“侵害名誉权”为由,一纸诉状将《南方日报》推上了被告席;1999年3月17日,这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在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是无耻的征婚骗局?还是蓄意的侵害名誉?是恶毒的人身攻击?还是正常的舆监督?这真是一起难倒法官的新闻官司;法庭上,双方律师舌战一天。由于一时无法找到涉及到新闻方面的相关的法律依据,所以,法官们无法在当日作出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13.
轰动京城的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与美术同盟栏目主编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结果是撤诉而终。原被告双方均认为这是最佳的了结方式。为什么如此,不妨读读下文——日前,轰动北京的“中央美院博士下跪”引发的名誉侵权案,以原被告双方同时撤诉而终结。至此,这场被社会和美术界广泛关注的闹剧落下帷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双方当事人都表示,撤诉是了结这件名誉权案最佳的方式。那么,在当事人张博士和吴主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场名誉权官司是怎样引发的?两人为什么又在几个月后的同一天向法院要求撤诉?一封匿名举报信2005年3月1日上午,担任某网…  相似文献   

14.
模拟法庭     
认定某人行为是否构成对他 人名誉权的侵害,应当根据受害 人确有名誉损害的事实、行为人 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 之间有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本案系由艾滋病误诊引出的名誉权官司。能否认定某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即根据上述四个方面来作出判断。 名誉权的损害事实是指某特定人的名誉受到了行为人实施的行为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徐军 《中国律师》2008,(3):69-71
目前,我国法律对新闻媒体侵犯名誉权行为缺乏直接规定。根据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及侵权法基本原理的规定,通常认定新闻侵害名誉权须满足以下四个构成要件:损害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新闻损害名誉权行为、当事人名誉受损害的事实、新闻损害名誉权行为与当事人名誉受到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2月8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中国东方歌舞团录音公司歌唱演员王虹诉《南京日报》社及记者陈文林、编辑马龙侵害名誉权上诉案,经过法庭及双方当事人的共同努力,当庭达成调解协议。至此,这场历时2年零6个月、“马拉松”式的官司,划上了令人欣慰的句号。 笔者仅就参加旁听和了解到的一些基本情况,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对于名誉权的保护,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做了非常抽象的规定。由于司法实践中遇到大量复杂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1993年和1998年通过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和《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但是这两个司法解释并没有针  相似文献   

18.
涉及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案件的受理李大元自1987年民法通则实施以来,名誉权纠纷案件,尤其是涉及新闻报刊和新闻工作者的名誉权案件,即“新闻官司”,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这类案件的当事人大部分是社会名人,其言行举止本身就是大众追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1993年我院印发《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来,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名誉权案件中,又提出一些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现解释如下: 一、问:名誉权案件如何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 答: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案件时,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发生地。  相似文献   

20.
"娱乐明星"+"微博女王"姚晨与一家媒体的名誉权官司揭开了微博营销隐秘产业链的冰山一角。不可否认,微博营销已经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发展成一个颇具规模却又讳莫如深的行业。那么,哪些人依赖微博营销为生?他们如何开展自己的业务又如何整合明星资源?作为网络新生事物,微博营销将面临哪些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