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保密制度《刑事诉讼法》第85条第3款中规定:“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为了贯彻落实《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42条和第43条对举报工作中的保密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第42条详细规定了举报工作各个环节的保密制度。第43条规定了违反保密制度的法律责任。二、保护制度举报保护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的保护;另一方面,还包括对被控告人,被举报人的保护。人民检察院举报保护制度主要包…  相似文献   

2.
梁江涛 《江淮法治》2010,(17):46-46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新法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新法加大了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规定监察机关应当对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举报人相关的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还增加了一条规定:泄露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信息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期“一家之言”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八条和财政部《罚没财物和追回赃款赃物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举报人,是指在外汇违法行为未被  相似文献   

4.
《公民与法治》2010,(14):4-4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5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修改后的行政监察法扩大了监察对象的范围,还加大了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增加了一条规定:泄露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与举报人相关信息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一、获得线索的基础 首先,要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第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提高举报人地位、保护和奖励举报人的有效机制,为举报人提供法律保护、法律服务及其它优惠条件,调动举报人的积极性,排除举报人的后顾之忧。 第三,法纪检察干警对于欠缺的行政法知识及相关的行政部门业务特点、内部运作程序,应当认真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07,(9):11-1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扬维建在谈到举报人(证人)保护制度认为,就国家而言,保护举报人最有力度的是刑事法律。我国《刑法》254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 为加强反假人民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安、海关、工商、国家安全部门破获假人民币案件的单位以及提供情况或线索的举报人  相似文献   

8.
举报人在行政法上规定的权利状态是判断举报人是否享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基础。举报人的权利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关键因素"权利"、"利益"以及"关系"相结合可以判定举报人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当前只有在法律规范中明确规定举报人可以获得奖励及答复的权利的时候,举报人享有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举报人其它的举报权利被侵害的时候需要综合权利、利益及关系因素才能判断举报人是否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将举报人的原告资格由"有限"拓展至"扩大",即可以在与行政公益诉讼相关的方面赋予举报人更广泛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9.
肖太福  王琼 《中国律师》2007,(2):101-102
2006年12月14日下午,由北京市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宪法》第41条与举报人权利立法”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宪政与人权研究中心隆重召开。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近10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众多著名学者以及北京市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刑法专业委员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的多名律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维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就举报人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构想和建议。一、举报人保护的现实困境我国举报人保护制度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司法实践,都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举报人保护立法不健全。一是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主体仅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近年来发生在企事业单位的打击报复在上升,且手段多样,  相似文献   

11.
关于“报复陷害罪”罪名的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罪名的逻辑特征上来看《刑法》第254条规定的报复陷害罪的罪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施报复陷害的。”从形式上看,这既不是简单罪状,也不是叙明罪状,它比简单罪状更为繁琐,比叙明罪状更为疏略;从实质上看...  相似文献   

12.
程文华 《江淮法治》2010,(17):46-48
当前,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状况着实不容乐观,有的人竟然明目张胆地以违法手段侮辱、伤害举报人。还有那些手中握有人事权、分配权的领导干部,利用“合法”手段对举报人实施打击报复,常常出现举报人举报后被穿“玻璃小鞋”的情况。更有人为了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甚至动用司法公器。保护好举报人,不但是保护公民权利和公民人身安全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司法制度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公司犯罪举报人是指向相关机构或人员检举揭发所在公司违法违纪事实的人。检举对象是公司法中被称为公司的经济组织。公司犯罪的举报人与一般举报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举报人与举报对象——公司存在雇佣关系,并对公司的某些业务负有特定的职业义务或责任。因此,潜在的举报人在得知所在公司的犯罪事实后是否举报往往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其二,举报人往往处于被动、弱势地位。举报人常常冒着被降职、解雇,甚至被整个行业排斥的风险。由于我国关于公司犯罪举报人保护制度存在法律真空,公司雇员举报后身陷危境而找不到法律保护的依据,使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初查对象、初查目的、制定的初查方案、采取的初查方法和使用的手段,要严格控制知情面,绝对禁止对其他任何人泄露。 其次,对举报人要保密。要了解情况时,须秘密接触举报人。 第三,隐蔽初查意图,隐蔽身份、秘密取证。即根据案件情况,采取跟踪、守候、化妆等手段,或以其他  相似文献   

15.
信息荟萃     
今年以来,山东省临邑县纪委、监察局通过推行实名举报五项保障制度,维护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成案率。一是对实名举报两次反馈制度。首次反馈在收到举报件5天内,向举报人反馈承办机关及受理情况;第二次是在3个月内向举报人反馈举报问题的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如在3个月内未办结的案件,应向举报人进行第三次反馈,征求其对查处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实名举报优先办理制度。对署实名举报件一周之内落实承办部门,并在时间安排、办案人员配置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三是实名举报奖励制度。经核查属实的实名举报,自处理完毕之日起5日内给予举…  相似文献   

16.
3大价值     
人权保障价值从举报人保护制度的性质看,举报人保护制度是一种司法制度,而现代司法制度追求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保障人权,举报人保护制度既然属于司法制度,保障人权自是其应有之意。从举报人保护制度产生的原因来看,我们知道,诉讼中,当事人维护的是各自的利益,司法权维护的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这些利益的维护都与他们自身有着利害关系。而举报人的举报往往没有直接的利益基础,相反却会因为举报而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因举报而成为威胁、恐吓、打击报复的对象,实践中“举报人被害人化”的现象并不鲜见。所以,我国应设计一整套制度来维护…  相似文献   

17.
浅议打击报复举报人的特点、手段、成因与对策吕永康,刘东宽在当前反腐倡廉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举报热情空前高涨,一封封举报信飞向检察机关,一起起贪污贿赂罪案被及时侦破,一条条“蛀虫”纷纷落网“曝光”,一笔笔经济损失被及时挽回。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举报作为...  相似文献   

18.
举报工作是反腐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司法机关理念上的偏差以及举报人自身的尴尬地位等原因造成了举报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状况.本文指出应从立法、完善保护措施和奖励制度、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举报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署名举报,因其举报人的“实名式”特点,而强化了举报线索的真实性、可查性和易发展性,因而一直得到检察机关等反腐败职能部门的重视、支持和提倡。是署名举报还是匿名举报,从表面上看,是举报人举报时自行选择的落款方式,其主动权似乎在举报人自己。然而,由于举报对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的对抗性、斗争性和正义性本质,决定了这种选择方式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一定社会政治生活和环境影响的表现。除了举报人的一些主观因素之外,客观环境中令举报人不敢署名、不愿署名、不能署名和不便署名的因素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重视为署名举报…  相似文献   

20.
当前,职务犯罪举报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实名举报易导致举报人被打击报复、匿名举报又不利于对职务犯罪进行打击,因此设立举报单线联系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方式,既可以有效保护举报人,又可以对职务犯罪进行有效打击,从而起到增强举报人信心、促使实名举报增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