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朝鲜战争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尽管承担了与本国国力并不相称的国际主义义务,却并没有完整的战略决策权。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当时所奉行的“对苏一边例”政策和中苏结盟,又由于苏联居于国际共户主义阵营的核心地位,在朝鲜战争的全部过程中,尤其是历次战局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中方的任何战略方针的变化都必须得到苏朝方面的认可,每一个重大的战略性决策,最后都是由苏联作出最终判断和幕后指示的。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在众多与朝鲜战争有关的国际因素中,苏联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苏联与朝鲜战争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苏联是朝鲜分裂的始作俑者之一,而朝鲜的分裂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朝鲜战争;(2)北朝鲜首先发动的军事进攻,事先得到了苏联的认可和支持;(3)中国出兵朝鲜承受了来自苏联施加的一些压力;(4)苏联空军的秘密参战,意味着苏联事实上参加了朝鲜战争;(5)苏联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苏联虽然没有公开参加朝鲜战争,但在战争的缘起、爆发、进程和结束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战争的后果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3.
出兵朝鲜是 50 年代初中共中央决策层的重大抉择。这一决策具有鲜明的时代 烙印。史料已经表明,中国出兵朝鲜是在苏联和朝鲜方面的主动请求下, 本着国际主义 原则,结合中国安全形势的具体需要而制定的战略计划。中国出兵朝鲜挫败了美国霸权 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民族士气,推动了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朝鲜坦言其并没有放弃秘密研发核武器计划,导致稍有缓和迹象的朝美关系重新陷入危机状态,朝鲜半岛局势也深受影响,再度处于微妙境地。朝鲜核问题成因复杂,绝非短期能够解决。朝鲜核问题最为有利的解决途径无疑是和平对话,但是从中长期分析,在外交等对话途径日显弱化的情况下,动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的潜在危险性还是存在的,并有可能渐成强势。  相似文献   

5.
在华朝鲜人与在日朝鲜人均为朝鲜的移民。一个世纪以来,他们历经国籍问题的磨难。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他们在国籍问题上经历过同样的命运,都是日本的“帝国臣民”。但二战后,他们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在华朝鲜人得到了中国国籍法的承认,取得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而在日朝鲜人却从“帝国臣民”、“皇国臣民”沦落为外国国民,并一直受到日本政府的不平等待遇,到新世纪更面临着“归化”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6.
朝鲜新修订的宪法集中地反映了朝鲜内外政策的一些新的变化。新修订的宪法在内容方面有不少重要修改:增设了序言,经济方面有引人注目的重要修改,国家机构及其职能有重大调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方面也有修改。这些修改以宪法条文确认了几年来朝鲜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一些变化,放宽了一些限制,开始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朝鲜“核牌”战略的缘起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不断打出“核牌”,引发两次核危机,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最棘手问题之一。解读朝鲜“核牌”战略背后的真实意图和战略目标,有助于正确把握朝核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发展前景。一、朝核问题的由来朝鲜开发核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6年和1959年,朝鲜同苏联先后签署两个技术合作协定,在苏联帮助下,60年代上半叶在平壤以北80公里的宁边建成核研发基地。80年代初,美国怀疑朝鲜秘密研制核武并告知苏联,在苏联压力下,朝鲜于1985年12月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此后朝鲜开始自行研发核技术。1989年9月,美国卫星…  相似文献   

8.
近代百余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大量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逐步形成朝鲜族聚居区域与民族群体,为开拓东北边疆经济、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朝鲜移民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受到其他民族与国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相似文献   

9.
朝鲜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外交手段为确保国家生存权利、巩固和扩大国家生存空间创造条件。朝鲜总体外交战略是两轴战略,基本外交战略是先军战略,安保外交战略是均衡战略加搭便车战略,对南外交战略是民族共助加追求经济实利战略,对外经济合作战略是有限制的开放战略。朝美核危机最终通过和平解决的可能性还是大于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的可能性。美伊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将对朝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卫国战争前,斯大林从所谓国家安全利益考虑,对一些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采取强调迁移措施,把他们迁徙到陌生的异地他乡,远东地区朝鲜人就是其中之一。在迁移过程中,朝鲜移民遭到了很大的民族牺牲。  相似文献   

11.
朝鲜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近年来朝鲜借鉴中国的经验 ,走朝鲜式改革开放之路的动向看 ,对内主要体现在“7·1措施”等一系列的改革 ,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建设四足鼎立的经济特区等重大举措上。“7·1措施”是朝鲜改革进入实质性进展划时代标志 ,4大特区建设是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载体 ,这两方面的战略措施支持着朝鲜的全方位改革开放 ,但其战略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经济困境 ,除本国因素外 ,关键取决于能否获得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朝鲜核危机的症结及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朝鲜半岛核危机陷于僵局状态。朝鲜核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再度演变为核危机 ,症结在于朝鲜半岛安全结构转型进程中朝美战略相互冲突。冷战后朝鲜外交战略的核心是缔结朝美“和平协定” ,突破残存的冷战结构 ;而美国的对朝政策取决于其东亚战略的整体设计 ,旨在维持冷战安全结构 ,美日、美韩同盟和美在日韩驻军是其中关键。战略冲突决定朝美之间是零和关系 ,核危机是战略冲突的集中体现。双方力量的非对称性增加了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但战争的残酷性起着关键的制约作用 ,使双方不会轻易放弃达成妥协的微小机会。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长期面临着经济困难和粮食危机的国家来说,外部威胁固然十分危险,但是吃饭问题从来都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和政权稳定的大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固守计划经济体制等人为因素以及水灾等自然因素,朝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而这其中对朝鲜民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粮食减产了。据韩国有关机构和学者估计,从1994-2000年间,朝鲜因饥荒造成的人口损失,最少在63—69万,最多在58-112万名之间。  相似文献   

14.
朝鲜的核开发是近年来涉及东北亚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朝鲜出于自身的诸多目的推出的核开发战略,其产生和发展都极其敏感地影响着韩日美等国针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军事、政治等政策的制定,因而也是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明清之际,中国古典小说大量传入朝鲜,恰逢此时朝鲜爆发了两场战争,人们开始崇拜关羽,这样关羽和三国的故事开始在朝鲜各阶层广泛传播。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其思想和写作方法逐渐被朝鲜人民所接纳继承,朝鲜文人士子模仿《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根据本国的历史人物创作了《壬辰录》等历史战争小说。  相似文献   

16.
朝鲜对外经济关系的宏观经济背景表明朝鲜经济确实已落后了,决定朝鲜经济走向的经济体制依然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朝鲜对外经济通过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两个渠道实现,被视为封闭经济体。朝鲜也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其中“开城工业综合体”是朝鲜经济特区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朝鲜对外贸易大约在50亿美元的规模,中国目前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而美国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客观上阻碍了朝鲜对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俄国对朝鲜的最初了解要归功于来华的使团成员,他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朝鲜的信息:和在北京的耶稣会士接触、沿途见闻、和朝鲜人直接接触.这些人回到俄国后,在撰写关于中国的著作中都要用一定的笔墨来介绍朝鲜,这其中涉及最多的是中朝藩属关系.很长一段时间内,俄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对朝鲜的了解仅限于这些人的著述.  相似文献   

18.
朝鲜经济:危机中出现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朝鲜经济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其经济结构也不尽合理。目前朝鲜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未加利用的比较优势和发展趋势为:工业水平落后,但有相当潜力;外贸形势严峻,外债比例不合理;农业生产连年受天灾影响,导致粮食危机加重,另外朝鲜在林产品、水果、海产品等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但是现在未得到充分开发;地下经济已有一定规模,并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物资的匮乏,同时也使朝鲜经济出现了市场趋向。朝鲜经济只有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才会最终找到出路。当然,这一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朝鲜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朝鲜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在其经济发展中只处于拾遗补缺的地位,外贸依存度很低。但就其对外贸易本身来讲,对于中国、韩国的依存度却非常高。尤其在战略物资和外援方面严重依赖于中国。由于朝鲜对于改革开放存在很深的疑虑,估计短期内在经济改革方面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无论在对外贸易方面,还是在外来援助方面,都将严重依赖于中国。  相似文献   

20.
儒学思想在朝鲜半岛的影响至为深远,而高丽末期从中国引入的性理学思想不仅成为其后的朝鲜朝的国学和社会指导思想,成为政治统治强有力的工具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即便是现代社会的韩国,尽管政治经济领域很多方面都采用了西方的资本主义模式,但韩国人的思想底蕴里却固守着儒学,最主要是性理学的原则,在性理学的继承和维持上甚至比发祥地的中国还要完整,从而发展了国际上津津乐道的“儒家资本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