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地革命初期,在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开始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探索的同时,井冈山地区共产党人郭化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郭化非参加过万安暴动和湘赣边革命实践,赞同毛泽东的主要观点,他结合学习党的六大精神,对井冈山斗争进行研究,1929年10月写成《中国革命之路》。他认为工农武装割据实质是政权割据,是中国目前新的革命之方式;认定武装斗争(割据)最终目标是要夺取政权;提出完成政权割据的重要任务,应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共产主义文化对革命的推动作用。尤其可贵的是,面临种种困难,他仍坚信革命一定会最终胜利。《中国革命之路》丰富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初期没有确定农民土地的所有权,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议土地改革后,不禁止土地买卖和出租。毛泽东同志在1931年2月依照中央上述决定,在给江西省苏维埃的信《民权革命中的土地私有制度》中,全面阐明关于确定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各项政策界限,最后说明从这一变化中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兵员来自多种渠道,但到后期主要兵员补充来自国民党士兵。其原因在于:井冈山地区人口稀少,无法更多补充兵员;土地政策不完善,群众参加红军的积极性受影响;红军的俘虏政策好,许多被俘国民党士兵留下来。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对国民党的俘虏兵进行改造,即不断加强政治教育与训练、实行军内民主、执行铁的纪律,最终起到了明显的成效,并为后来加强红军及解放军建设总结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井冈山斗争时期经济建设的研究,研究者主要从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土地革命、农业生产、工商业政策、金融财税等经济建设各项举措,以及井冈山斗争时期经济建设整体情况及其历史经验等方面进行论述。总体而言,目前已有的研究论文数量不算很多,仍值得我们今后继续加强研究;研究范围虽较广,但角度、思路还可以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5.
柏露会议是在国民党大军压境,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写给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讨论了如何粉碎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会上,毛泽东力保袁文才、王佐,提出主动出击赣南闽西的策略,得到会议同意。由于井冈山红军主力的出击,才使赣南、闽西的武装割据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才有日后中央苏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笔者有幸参加在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学习培训,亲身实地感受了井冈山精神;最近,又观看了《苦难辉煌》、《长征》、《八路军》、《寻路》等革命历史教育片,深受教育启发和感动;特别是通过近期对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有关文件材料的学习,更是加深了对做好群众工作、反对“四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学习,感受很深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传统优势和克敌制胜的传家宝。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就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人群众,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解决好群众的困难问题,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7.
自土地革命以来,以毛泽东、方志敏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通过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他们的探索得到总结、提炼。但受六届四中全会后“国际路线”全面贯彻的影响,不仅打破了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也冲击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进程。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方志敏等共产党人在对“国际路线”给予不同程度抵制的同时,也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坚持与反思。他们的努力特别是之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逐渐确立了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开展的查田运动,是在王明"左"倾错误占据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特殊情况下发生的,是全面否定毛泽东正确土地路线、贯彻"左"倾土地政策的产物。毛泽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直接领导了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在查田运动中,他力求把运动引向健康的方向,把"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领导查田运动的实践,为以后正确开展土地革命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是一座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民房,位于井冈山市茨坪挹翠湖岸边,过去称店上村,这里是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地方。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便经常住在茨坪店上村李利昌家这栋房子里。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初期,以朱毛红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青年运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青年运动,支援了革命战争,锻炼并保护了青年。然而,由于青年运动开展时间较晚,以及受"左"倾错误干扰,运动中难免存在不足。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青年运动为日后的共青团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毛泽东、方志敏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思想相通、命运相同、不谋而合、心神交往的曲折历程,解读毛泽东的方志敏情结,旨在探索一对伟人在相同或不同的地方、环境,坚持从符合中国国情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同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作出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基于对中国社会特殊矛盾、社会结构、农村阶级的深刻分析,坚定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革命新道路,并在井冈山进行了具体的实践,这是中国革命进行独立实践探索的起点。在井冈山,毛泽东把枪杆子、农民队伍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井冈山是这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的首创基地,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之地。  相似文献   

13.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举。在斗争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创造性地提出和总结的丰富斗争经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得到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星火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不断巩固扩大,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胜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1928年3月,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来到井冈山,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毛泽东被中央政治局"开除党籍"了。从此,毛泽东失去了总前委书记的职务,由此也导致了"三月失败"等一系列后果。毛泽东受到中央错误批判和严厉处分不是偶然的,其原因要追溯到八七会议发言、秋收起义计划改变以及转兵井冈决策等。通过毛泽东的曲折经历,充分昭示:追求真理,探索创新,不仅要有超人的智慧,而且要有不畏挫折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领导开创的。毛泽东自从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辗转开上井冈山,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开端。此后,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开辟了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通过书信、报告及革命实践传播井冈山斗争经验,让中央及湖南、江西省委了解并最终认同井冈山斗争经验。井冈山斗争经验的传播对全国各地的革命起了示范作用,鼓舞着中国革命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