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依法公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文书制作的法定性、不可行政诉讼性、制作者不具有直接公诉性及并非不可否定性。只有正确解读交通事故认定书、充分认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特性,才能切实维护道路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合的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实维护国家法律之尊严。  相似文献   

2.
在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的司法解释中,认定交通肇事罪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前置性条件。此做法未必妥当。认定交通肇事罪除了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划分外,还应当进行严格的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评价,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证据材料归入评价体系,并允许专家证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进行质证。被告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责任划分提出异议的,应当综合全案情况判断是否影响成立自首。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认定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重要环节。然而,交通事故认定的性质却一直为理论界所质疑,司法实践对交通事故认定的性质及其是否具有可诉性也没有形成共识。《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安全法》回避了原《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对交通事故进行责任认定”的提法,强调“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并将过去一直沿用的“…  相似文献   

4.
王殿强 《天津人大》2006,(10):43-43
2006年3月,张某请朋友陈某帮忙购置一批物品。并请朋友李某帮忙开车运送。李某驾车时出现交通事故。造成其本人及陈某死亡。经检测,李某在事发时血液中酒精浓度超标,系醉酒驾驶。事后,交警支队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李某在这起交通事故中应负全部责任。为此,陈某家属向法院起诉,要求李某家属及张某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交通事故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构成、性质和作用,以及交通事故责任与法律 责任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认定的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 任不是法律责任,不应纳入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  相似文献   

6.
一、案情介绍 2005年12月26日,在A市向阳路路面上,有许多水泥石、块等遗撒物,长达几十米。凌晨1时40分,金某驾车因碾轧遗撒石块后车辆失控,撞上了路边停放的张某的车辆,由此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并造成金某、张某受伤和两车损坏。事件发生后,张某向C区法院起诉,要求金某承担损害赔偿责任。2006年1月18日,C区交通支队出具了《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金某的行为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全部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健 《人大建设》2007,(11):56-56
编辑同志: 几个月前。我弟弟被一辆小轿车撞成重伤。现仍在医院抢救治疗,已花去医疗费8万元。可肇事司机仅给我们8000元就不再管了,并说他买的有保险,法院判多少让保险公司赔多少。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肇事司机负全责。现在,我们准备起诉肇事司机和车主,可我们没钱缴纳诉讼费。请问,我们能否中请司法救助?应该提供哪些材料?  相似文献   

8.
司法人员每案必作关键证据使用的材料一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刑事诉讼法七类法定证据中无法找到合法归属,有理解为鉴定结论,有理解为书证,有理解为勘验、检查笔录等.交通事故认定书是特定国家机关制作的证明文书,在证据种类中不应归类于书证、鉴定结论、证人证言和勘验、检查笔录等证据中的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证据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认定不仅关系到民事赔偿份额,更关系到刑法上罪与非罪的认定,因此具有重要意义。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准鉴定结论类证据,鉴定人员应具备专业素质,享有准入资质;鉴定机构应具有专门独立的性质,以实现鉴定结论的中立性、客观性,为交通事故处理提供高效、权威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从交通警察执法的角度看,该法有以下重要变化第一,适用简易程序处罚交通违章行为时罚款数额大幅增加,有效解决了执法实践中的法律冲突问题;第二,重证据收集,以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取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第三,改革交通事故赔偿的救济途径,不再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调解作为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第四,法律设定15条"高压线",严禁交通警察的权力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11.
法博士信箱     
如何送达《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法博士:《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自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按事故等级类别在规定时间内作出,但具体如何将责任认定书送达,却无明确的时限。请予解答。山东王强王强同志:《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二条中规定的时限是指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时限,不包括送交《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时限。根据上述《规定》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应当召集各方当事人,当面公布交通事故责任,出具有…  相似文献   

12.
问:王某有一辆大卡车挂靠于我公司,后来王某将大卡车卖给了李某,但没有告诉我公司。后来李某将大卡车租给了A公司,A公司安排员工张某在工地上驾驶时发生侧翻,致使副驾驶搭乘人员黄某受伤。本次交通事故该如何承担赔偿责任?陈健康律师答:本次交通事故系单车事故,《事故认定书》应确定张某负担全部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之规定,本次交通事故的赔偿是:首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超过交强险赔偿限额部分,在出借方无  相似文献   

13.
张凌 《公民导刊》2013,(7):47-47
<正>问:王某有一辆大卡车挂靠于我公司,后来王某将大卡车卖给了李某,但没有告诉我公司。后来李某将大卡车租给了A公司,A公司安排员工张某在工地上驾驶时发生侧翻,致使副驾驶搭乘人员黄某受伤。本次交通事故该如何承担赔偿责任?陈健康律师答:本次交通事故系单车事故,《事故认定书》应确定张某负担全部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之规定,本次交通事故的赔偿是:首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超过交强险赔偿限额部分,在出借方无  相似文献   

14.
物流公司的法务人员说:“你没有看交警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吗?那上面清楚地写着肇事司机负主要责任,你儿子陈海负次要责任,我们最多赔偿8万元!”陈建设一看《交通事故认定书》上还真是那么写的:原来出事那天陈海是无证驾驶摩托车,而且没有佩戴头盔,  相似文献   

15.
现行法律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而提起的行政诉讼。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属性问题饱受争议,从法理上来讲,交通事故认定应当属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重构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认定程序及救济程序,使之公正、合理,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交通肇事案件中逃逸行为的认定 ,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司法认定 ,都要从实际出发 ,准确把握案件的定罪和量刑幅度。交通事故认定书只能作为确认交通事故的行政、刑事、民事责任的证据使用 ,不具有可诉性。审理交通肇事案件应坚持一定的量刑原则 ,正确处理好交通肇事案件中附带民事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关学者及司法实践均将交通事故认定或定位于具体行政行为或认定为证据,而将该两种属性置于相互对立的地位。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当事人申请重新认定、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随之丧失,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救济。事实上,交通事故认定属于一种行政确认行为.其书面结论的证据能力并不影响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本质属性,两者完全可以协调统一于交通事故认定一身。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4,(1):68-68
李某经营的物流公司接到一笔大业务.因人手不够,便临时委托江某个人运送货物去外地。运输途中江某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经诊断,江某肋骨折断两根,左腿严重骨折。根据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对方车主丁某负全责。保险公司赔付后,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公安部的部门规章随即取消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重新认定程序,人民法院也不再受理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使得关系当事人重大权利义务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丧失了有效的救济途径。交通事故认定一旦错误。便将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正确把握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属性,将交通事故认定纳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为其引入制约与监督机制,以切实维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当建立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正、高效地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提供一条便捷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就业与保障》2012,(9):6-6
小保:半个月前,我单位的职工洪某驾驶私家车上班途中,与一辆货车相撞,洪某身体多处受伤。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洪某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货车司机负事故的次要责任。洪某要求单位为他申报工伤。单位认为,洪某受伤主要是由于自己违章驾车造成的,因而不同意为他申报工伤。请问.单位的做法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