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用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这是第一次,反映出执政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重大政策考量,为我们国家今后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顶层设计,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直面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迫切期待,提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指导和推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问题高度重视,强调"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我们要认真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高度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释,揭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逻辑,郑重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和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运作的构成要素一、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运作的先决要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有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完备的法律体系。我们这里所说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以各个部门法为主体的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系统。二是社会的各个方面、各行各业都有法可依。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确定下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对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和首要之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依法治国的含义决不是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以权治民"。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是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治理国家,其中包括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运作和行为,也就是"依法治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4)
加强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法律思维是实现法治的重要基础。只有具备法律思维,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7.
1997年12月25日,中央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指出,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要继续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二要保证政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今天,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办第一次法制讲座。在讲座开始前,我讲一下加强宪法和法律学习的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学好宪法和法律。党中央非常重视法律知识学习,几年来已经举办了7次法制讲座。江总书记在讲座上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9.
朱穗生 《公安研究》2007,151(5):12-15,3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是依法治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必须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对照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深入查摆当前公安执法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端正执法思想、树立执法权威、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执法培训等方面入手,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工作,切实提高公安执法水平,确保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全民守法。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居民行为规范有助于提升居民行为规范意识,推进全民守法。培育居民行为规范必须在抓好非法律性行为规范建设的同时,努力改善法治环境,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港湾。  相似文献   

11.
《政工师指南》2014,(6):4-13
(2014年105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立法民主与立法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立法质量是法律体系建设的生命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需要科学、严密的框架设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同时,又明确提出了“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实现这一治国方略,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使命之一是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法规。依法治国客观上要求提高立法质量.法的质量不同于一般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质量问题。如果立法质量不高,不仅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3.
乔晓阳 《中国人大》2014,(22):12-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这一治理方针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民主法制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它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大意义。一.完整准确理解依法治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为了更加准确、完整的理解依法治国,我们必须对以下两个概念进行辩析。(一)法制与法治法制与法治是多年来混淆不清的两个概念,两…  相似文献   

15.
《松州》2014,(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和推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总目标,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松州》2014,(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六项重大任务,其中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并且明确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为构建法治社会指出了路径,从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等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郭伟 《岭南学刊》2002,(2):77-79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 :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九届全国人大通过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的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实行依法行政。这标志着我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依法治国作为治国之道 ,必然要求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重要原则 ,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深刻认识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加强依法行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 ,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 ,管理社会事务。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  相似文献   

18.
陈华 《政策》2015,(3):24-2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们要深刻认识县情,坚持把顶层设计和五峰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着眼于解决好事关五峰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法治五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提升全县依法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和目标写入我国的根本大法中,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我国,能否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是能否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与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建立法治国家相适应,依法行政的目标必然是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求行政机关自觉运用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