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初,经中共中央与苏共中央商定,中共中央派出一个“党的组织工作者代表团”(以下简称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学习。苏联翻译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代表团”。中央任命时任东北局第二书记的张秀山为团长,中央组织部的王甫,上海市委秘书长王尧山、西北局组织部部长马文瑞为副团长,东北局组织部秘书长金铁群为代表团秘书长,代表团成员由5个中央局、中直机关及各省市的组织部门的干部抽调组成,全团50多人。中央组织部为代表团配备了专职秘书和翻译。  相似文献   

2.
提起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的名著《青年近卫军》,很多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部纪实长篇小说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苏联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几代人前进的动力。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记者不久前亲临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地,却感受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惆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青团团徽诞生经过王连弟一、征集工作的开端1950年,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开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活跃在新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团组织与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及世界各国青年组织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在各国青年代表团的互访中,代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已编目在册的20万件藏品中,有一件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物,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泽东为从匈牙利布达佩斯赶回北京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国民主青年代表团”成员王湘题字签名的照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到1949年下半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一个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7月22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派来了由123人组成的“中国民主青年代表团”,出席8月14至9月4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民主青年第二次代表大会。世界青年及学生联欢大会与第35届国际青年节。这支由即…  相似文献   

5.
在全世界范围内.直接用马克思命名的地名并不多见。然而在中国.也有一条独一无二的“马克思街”。这条街诞生于1933年7月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4方面军为当年苏区军民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所创.而且从红军时期沿用到现在,原貌旧址仍在。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色政权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拜和敬仰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谈话时说:“看来,关于海军提出的核潜艇的请求可以撤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将毛泽东的这篇谈话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时,为这句话作了这样一条注释:1958年6月28日.中国方面根据苏联军事顾问的意见.向苏联提出为发展中国海军核潜艇提供技术援助的要求。同年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向毛泽东转达了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关于苏联同中国建立一支共同核潜艇舰队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1958年8月23回到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对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海快的金门和马祖两个沿岸岛屿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这些被称作“台湾危机”的事件,几乎把人类引向世界大战的边缘。后来、在中共与苏共的意识形态“大论战”期间,苏联的历史文献断言:“毛泽东是所有这些事件的真正策划者”。在一些有关“台湾危机”史的学术著作中,同样也说:“炮击岛屿是苏联政府首脑同中国领导人七月末八月初在北京会晤后立刻开始的,似乎进行这次战争是征得苏联同意的.实际上,毛泽东没有向苏联代表团通报关于中国军队的动向,这是对《苏中友好…  相似文献   

8.
克力更 《实践》2009,(11):39-40
新中国60周年国庆节之际.目睹现在我们国家的国力和国际地位.想到60年前旧中国贫穷落后屈辱的状态。思绪万千,想说的话真多。但因篇幅有限,现只说一段激动人心的在北京天安门举行新中国诞生的隆重庆典前夕.中国青年代表团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中新中国诞生、世界欢动成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1978年3月18日至3月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文革”结束后,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盛会,是拨乱反正的重要突破口。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方向。大会闭幕时,8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并由著名播音员虹云当场朗读。会场上顿时响起一阵阵春潮般的掌声。从此,这个书面讲话就成为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名篇力作。你可知道,《科学的春天》是怎样诞生的?“文革”结束,百废待兴。中国科学院决定筹备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原中宣部工作人员胡平被“借调”过来参加文件起草工作1977年6…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15大对这一理论的新概括、新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十五大创造性地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一科学概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内涵作出科学界定。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 《福建党史月刊》2013,(9):44-44
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经过毛泽东的努力.莫斯科同意与新中国重新签署条约.放弃其在旅顺、大连乃至整个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殊权益”。这样的谈判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毛泽东和中共的威望,但苏联却损失了其在远东地区的两个极为关键的不冻港。斯大林转而希望在朝鲜半岛为苏联找到新的不冻港,以弥补战略损失。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科学与良知的携手而行,那么科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呢?在今天这样一个人类文明面貌因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剧烈变化的时代,恐怕谁也不会扔掉科学这把钥匙而放弃“步入天堂”的梦想。这导致了今天任何一项全新的科学技术从诞生到应用的转化期越来越短;即使是尚不成熟、乃至于有致命缺陷的研究成果,只要有可观的利益可言,恐也难逃致命的诱惑。如果再加上那些利令智昏的“科学”骗术、沽名钓誉的学术“巫师”,而今的科学与科学工作者确实面对着大江奔涌、泥沙俱下的复杂环境。也恰因此,良知与责任———作为科学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述的是新中国诞生前后遇到的一极重大的外交纠葛案。“沃德事件”当事人安格斯·沃德是美国老资格外交官,1925年便被美国国务院外事处派往海外,先任职中国沈阳,后派往苏联,前后在中国任职9年,在苏联任职10年。1946年沃德再赴中国,担任美国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1948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沈阳。由于当时中共还未建立正式全国性政权,沃德及其领事馆的地位问题,便成为中美间必须正视的外交难题,这也是国际法上无先例可循的新课题。沈阳解放前,美国国务院曾指令沃德“寻求与共产党地方官员对话的机会”,①沃德为贯彻这…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中国宣布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受政府委托致电周恩来,表示苏联愿与中国建交并互派使节。1949年10月3日,周恩来复电葛罗米柯,欢迎中苏立即建交并互派大使。这样,苏联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吹响了“文化强市”的号角。 文化强市,需要文化精英引领。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批重庆“文化人”,正用精湛的艺术陶冶大众,用睿智的思想引领大众,用高贵的人格感动大众:已故“故事大王”魏显德老先生倾尽毕生精力挖掘和传播民间故事;川剧的又一朵“梅花”黄荣华艺路坎坷、痴心不改;重庆动漫“女掌门”张炼红正努力打造中国动漫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6.
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曾经历过各行各业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历史阶段。本文将对这一时期学习苏联的情况作个粗浅的考察。一 早在建国前,中共中央就认识到我们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必须向外国学习。1949年5月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秘密访苏期间,曾提出:“现在看来管理一个这样大的国家及进行经济建设与进行外交活动,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希望苏联能在这方面给予方便,为培养新中国的建设管理人才作出帮助,除了派专家外,还希望派一些教授到中国讲学,并由中国派一些参观团到苏联参观学…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领导艺术,贯穿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过程中,它浑厚凝重,独树一帜,反映了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本质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的领导态度首先,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在科学对待国情的问题上。小平同志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是实践展开的历史舞台,也是领导艺术形成的客观依据。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弄清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能看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要跨越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的“卡夫…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一生与外国交往中,与苏联交往的历史最长,关系最深,恩怨也最多。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的苏联观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毛泽东对苏联怎么看?为什么会这么看?他的苏联观发生变化的原因何在?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一.历史的恩怨对建国以前的中苏关系,毛泽东有个总结性的看法,即苏联“有四个好”,也有“四条错误”,“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①1956年9月,毛泽东在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话时指出:“苏联一般来说,总的是好的。他们有四个好:马列主义,十月革命,主力军,工业化”。②在毛泽东眼中…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冷战即将开始的时候,斯大林出于苏联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考虑,提出了外蒙古“独立”等问题,这使得蒋介石非常恼火,但由于蒋介石需要苏联出兵帮助解决国内的各种武装力量和限制共产党的发展,使中国完全统一在他的手中,于是决定派出代表团前往苏联与斯大林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20.
1957年.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当时的苏联有一定的核力量和经济实力。正在争取超过美国。毛泽东认为。中国也应该努力超过英国,这样。社会主义国家就能够以“赶英超美”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成效.来确保国家的实力和安全。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这样。才能藐视一切敌人。所以。在莫斯科期间。毛泽东在各个场合赞美苏联取得的成就,乐观地展望中国的发展前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毛泽东提出了“赶英超美”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