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刑事警察》2007,(2):40-42
“打黑除恶”的基本含义除了打击和铲除黑恶势力外,还应包括预防和控制黑恶势力的滋生、蔓延和发展。我们往往过多强调“打和除”,而忽视了“防与控”。打黑除恶应坚持“立足于防,着力于打,防打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其长效工作机制的构建也是一项全社会、全民族共同参与的系统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向纵深发展,必须处理好“八种关系”,克服“八种做法”,即:正确处理打击与预防的关系,克服“轻打重防”、“以打代防”、“重打轻防”等做法;正确处理地位与作为的关系,克服“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等做法;正确处理份内与份外的关系,克服“无用论”、“额外负担论”等认识;正确处理巩固与创新的关系,克服“形式主义”、“简单应对”等做法;正确处理预防与服务的关系,克服“机械执法”、“随意执法”等做法;正确处理长期作战与实现阶段性成果的关系,克服“消极畏难”、“无所作为”、“急功近利”等认识;正确处理好专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的关系,克服“越俎代庖”、“离职越位”等做法;正确处理好专门工作与依靠群众的关系,克服“孤军作战”、“包打天下”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打防互动互赢格局的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昭示我们,必须坚持打防互动,实现打防双赢“无打不安,无防不稳”。打击和防范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打击不力就会防不胜防,防范不力就会打不胜打。对于公安机关来讲,打击和防范都是基本职能,都是  相似文献   

4.
一、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重打击轻预防的问题。 一是重打轻防、以打代防;二是零打碎敲,似有似无;三是机构小而又小,地位次之又次;四是东西地区差异大,预防工作各有难处,整个东部发达地区发案多,且大要案多,因此整天忙于办案,无暇顾及预防;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组织犯罪是集团犯罪的最高组织形式之一,因为从本质上讲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马克思语)。黑社会组织犯罪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之一,因为犯罪的根源在社会,犯罪是社会生态体系中必然存在的一个系统。在治理犯罪的系统中,刑罚只起到一部分而且是较小部分的作用,根据“刑罚崩溃”理论,刑罚不能随着犯罪的增长而增长,刑罚发展的趋势是打击面趋宽,打击度趋轻。在犯罪的预防和打击中,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6.
唐兢 《政法学刊》2013,30(4):118-123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看守所羁押形势和“牢头狱霸”活动方式和行为特征出现新变化.预防看守所“牢头狱霸”要全面落实《看守所防范和打击牢头狱霸”十条规定》,贯彻直接管理原则,实行监管民警交流轮岗等;打击处理“牢头狱霸”活动要做到打“早”、打“小”,坚持区别对待、宽严相济,实行心理矫治、寓教于管,加强队伍管理,实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综合产物、必须运用各种手段综合治理为主线,从揭示打击和防范的概念、区别和功能入手,论证单纯的打击只能刹风治标,难以根治治安问题;严密的防范才能刨根治本,逐步减少治安问题。但在产生治安问题的条件和原因仍然存在且可能增加的情况下,只打不防或只防不打,都无助于治安的稳定和好转。欲求治安良性循环,社会各部门尤其是政法部门,必须坚决贯彻打防并举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2006年以来,河南省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按照“以打促建、以建促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业务工作,组织开展了以侦破命案为龙头、以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为重点的“中原卫士杯”破案追逃防控竞赛活动,全面提高整体打击效能;一手抓打击刑事犯罪基层基础建设,抓好基层、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犯罪的代际发展和技术性特征,打早打小刑事政策可以适用于网络犯罪的治理。这也是由“源头治理”的总体要求、“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轻罪化刑事立法模式所决定的。在打早打小刑事政策的适用过程中,应当恪守罪刑法定原则,不能打得过早过小,要坚持形式入罪和实质出罪,避免打击扩大化。适用打早打小刑事政策要处理好打击网络犯罪与促进网络技术发展、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两对关系,实现犯罪治理、人权保障与技术进步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0.
陈今朝 《法制与社会》2011,(14):216-216
“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是反腐倡廉的指导思想,但在实践中受种种不利因素影响,预防效果不佳.本方从八个方面提出完善“惩防并举”工作的思路,以期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和打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深入开展,许多地方的检察机关都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过去的重“打”轻“防”变为“打”“防”并举.充分发挥“打与防”的综合效能.从末端惩治和源头治理两方面人手.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以期更有效地减少和根除腐败现象。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2.
(一)打击预防与教育预防相结合 打击犯罪本身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预防手段。检察机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办案。要通过依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是基层从事调解工作的同志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总结这一经验并加以推广。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提法和作法是“调防结合,以防为主”。也有个别省、市的提法是“正面教育,预防为主”,或者叫做“预防纠纷,减少犯罪”。也有的省、市叫做“一手抓预防,一手抓调解”等。全国各地的实践证明,凡是在“防”字上狠下功夫的地区,纠纷  相似文献   

14.
从将人作为目的的命题中不能推论出将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目的必然将人仅仅作为实现社会目的的手段,因而得不出否定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目的的正当性的结论;一般预防与报应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基于两者的同一性、将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的目的未必会导致严刑苛罚,基于两者的对立性,一般预防具有相对于报应而作为刑罚目的的独立的意义;一般预防与个别预防的关系同样是一种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解决两者冲突的正确途径不在于简单地舍弃一般预防而保全个别预防;一般预防否定论者所提出的否定一般预防正当性的任一理由均可用以否定其所赞成的个别预防,否定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目的的正当性,必然陷入自相矛盾的逻辑误区。  相似文献   

15.
年关之际,防盗是热门话题.在陕西省西安市一个小区,物业公司白创了“防爬刺”,安装在住宅楼一层与二层中间.物业工作人员介绍,“防爬刺”很尖锐,能有效防盗,这一防盗神器也受到居民的欢迎. 这些年,人们为防盗,开发出了不少神器. 防盗不只是“科技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一是警方防范与个人防范的关系.而对普通百姓研制出的防盗神器,有人质疑:警察在干什么?对于防盗,警方的作为是否足够?这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而,不管警察如何打击偷盗,都不能代替个人的防范,晚上睡觉关好门窗、出门在外看好钱包,这是每个人基本的注意义务;另一方面,警方也要通过自己的行动给市民足够的安全感,不仅要扎实地开展反扒防盗行动、认真对待居民的报案,还要把所做的一切努力告诉群众,让群众心里踏实.  相似文献   

16.
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反腐败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的指示精神,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重要举措。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组织实施一系列查禁专项行动,广东‘六合彩”赌博活动猖獗的势头得到遏制。但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变着花样顶风从事“六合彩”赌博,使得当前广东“六合彩”赌博活动出现一些新动向,增加了警方打击查处的难度。同时也引发我们对“六合彩”赌博活动屡打不绝的深层思考。从而提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防治体系,最终根治“六合彩”赌博。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初,辽宁省召开公安局长会议,李峰厅长代表厅党委在谈到今年公安工作重点几个关键环节时提出:“打黑除恶”要着眼大局,立足长远,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预防、控制、打击犯罪的长效机制。他在进一步阐述如何建立“打黑除恶”长效机制时强调:应该紧紧围绕指挥、打击、防控、保障四大系统来进行。这里面依靠党委、政府领导是保证;建立一支专业队伍是关键;坚持整体协作、抓早抓小是前提;加强相关犯罪信息研究和利用是出路;落实责任制、加大投入是保障。深刻表明了厅党委对组织开展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战略意图和坚强决心,同时也清晰地勾勒出在辽宁省组建反黑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城中村扫黑除恶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闫雨 《政法学刊》2021,(1):52-62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广州市公安局侦破的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绝大多数在城中村.打击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存在对核心骨干成员深挖不够,运动式打黑除恶的现象以及思想仍然存在,“打早打小”政策落实方面不到位等问题.应从治理与预防两方面入手.治理方面,除司法层面的治理措施以外,还需要综合治理.预防方面,总体层面要重构“打早打小...  相似文献   

20.
误区一:讲服务就是“搞搞预防,讲讲课”。一些同志片面理解“服务”一词的涵义,一提“服务”就只想到了预防犯罪、法制教育等,不能完整把握高检院提出的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服务的“打击、监督、预防、保护”的“八字”指导思想。产生这一心理误区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同志在认识“服务”这个概念时,离开了检察职能这个根本点,脱离了检察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