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宪改”长期以来是台湾岛内政治斗争的中心内容,目前各种势力围绕“修宪”、“制宪”、“行宪”之争关系到台湾“宪政秩序”的塑造。从李登辉时期“宪政改革”到陈水扁当局的“宪政改造”,台湾的“宪政秩序”同时具有法理意涵和政治功能。目前台湾“宪政秩序”塑造的焦点在于:“行宪”和“宪改”哪个更迫切,“宪改”本质上到底是“修宪”还是“制宪”?不同的“宪政秩序”的塑造途径将会产生对民众的不同“国家认同”导向,导致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倾向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殷礼”与“宗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书勇 《求索》2008,(1):150-152
周初文献记载有“殷礼”与“宗礼”,历来学者有不同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铜器铭文、文献所载“成王周公之命祀”及封建诸侯等史实作了新的考察,认为“殷礼”指殷人之礼,“宗礼”指周人之礼,这有利于对周初相关史实作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谈谈“问题”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湖湘论坛》2008,21(4):83-85
“问题”与“理论”,总是难分难解地“纠缠”在一起。“问题中的理论”是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中所蕴含的理论问题;“理论中的问题”是属于理论研究范围内的问题。“理论中的问题”只有来自于“问题中的理论”才是现实的;“问题中的理论”只有提升为“理论中的问题”才是深刻的。真正的理论是源自“问题”的理论。围绕“问题”而发展是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准确捕捉和回答时代性“问题”是理论发展的根本途径,任何理论的发展史集中表现为问题史;离开“问题”的理论,就变成了书斋之中的幻梦,时代之外的遐想,世界之外的独白,注定缺乏关照现实的力量。当前要重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5.
“福”是由“一”、“口”、“衣”和“田”构成。也就是说,老百姓心目中美满生活的基本标准:“一家人”,要“有饭吃”、“有衣穿”和“有田种”。只有具备了“有饭吃”、“有衣穿”和“有田种”这三个基本条件。才可以算得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徐镇强 《公安学刊》2006,(5):9-12,21
在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中,基层困惑最大的是“抓基层”“打基础”。上级怎样按基层的需要“抓基层”,使其与“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相得益彰;“打基础”怎么打,其范围和标准到底怎样?诸如等等的问题不解决,基层基础工作就难以有作为。从调查看,其实,基层对上级“抓基层”的要求并不多,不过是希望上级能按照公安部的总体部署尽好该尽的如“警力下沉,保障有力”等职而已。当前“打基础”最关键的是明确基础范围和标准,做到“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7,(3):21-22
“正名”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去除公营事业名称中的“中国”字样而改用“台湾”字样,破除“大中国意识”,推动“台湾主体意识”。随着2008年“大选”的日益临近,民进党已开始加紧利用权力为其选举牟利“正名”正是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良方,同时民进党欲借持续炒作“统独”议题把握选举主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与前十个“五年计划”明显不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由“计划”改成了“规划”。虽然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折射出的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民本意识”在新时期的升华。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牢牢坚持“民本意识”,永远不停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推进党的事业,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上,“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属于传统哲学的论题,而非马克思主义的论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题,是基于实践论基础上提出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把前者混淆并等同于后者,这是误解。这种误解发端于苏联教科书,也构成中国理论界的一种范式和理论立场并反映在教科书中。其实,唯物史观不是在“真理”与“价值”这两个范畴的直观视野上直接讨论二者的关系,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讲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即唯物史观没有“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论题,“真理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论题。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思想,本质上是一种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的发展观。“三个面向”重点指向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立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的现实和发展问题,其强调的核心是要在开放的系统中确立发展的定位、在比较的选择中定位发展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说,“三个面向”的思想理论,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以人类文明的视野对中国现实和发展问题的观照,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坚持“三个面向”,落实“三个代表”,这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必然的实践选择,更重要的在于,这是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红包,即红封包,在我国南方又称为利市(或写作利是、利事),是将金钱放入红色封套内做成的一种馈赠礼物,民间以它来传递喜庆和慰问。中国人讲“礼”数,“红包”就是“礼”的一种具体表现。然而,在市场化浪潮的涤荡下,这种传统的“礼”数也渐渐沾上了“铜钱味”,尤其是对别有用心的人来说,“红包”已经异化了:里面包的不再是真情谊,而全是赤裸裸的个人的、肮脏的“小九九”。于是,“红包”实际上就沦为“黑包”了。  相似文献   

13.
何为“实年”,伺为“官年”?顾名思义,“实年”是实际年龄,30岁就30岁;“官年”是当官后登记存档的年龄,30岁可能是25岁,也可能是28岁。一位官员既有“实年”又有“官年”,似乎不可思议。其实,此事古今皆然,在某些地方甚至已见怪不怪。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安》2014,(17):3-3
领头羊是在羊群内部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的,有着超越普通羊的能力、66性和威望.是“权”和“威”的象征它为羊群确定前行方向,遇到岔路,要作出选择,碰到豺狼虎豹,也要第一个面对,整个羊群的命运部寄托在它身上。  相似文献   

15.
李家泉 《台声》2002,(9):11-12
从近期台湾当局领导人一系列言论看,“渐进台独”有走向“激进台独”之势,此种趋势已愈来愈明显。李登辉是搞“激进台独”的,如今以他为“精神领袖”的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党”,也是搞“激进台独”的。台联党成立以来,“独”招频出,毒汁四溢,呼风唤雨,气势凌人。然而这毕竟不符合台湾社会民意主流,虽有一定影响,但多数民众是反感和反对的。民进党鉴于“激进台独”太过暴露,有违主流民意,故而在所谓“新中间路线”掩护下,改采“渐进台独”路线,采取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内到外、由量到质、化整为零、蚕食渐进的“台独”…  相似文献   

16.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事关后勤管理保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做好安全工作我认为离不开“慎”、“勤”、“细”三个字。  相似文献   

17.
一个平日里身体强健的人,突然因出现“状况”而被疑为肿瘤转移病人的时候,一个对工作非常热爱且执着的人,突然被“告知”将远离工作静静休养的时候,一个刚知“天命”、热爱生活且有着众多亲朋好友的人,突然需要“强制思考”未来的人生之路还有多长的时候.这个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32-32
人的一生中。总会不可避免地、不止一次地说“是”或“不”。说“是”与说“不”。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二者运用和处置得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运用和处置得不好,会留下遗憾,乃至后患。  相似文献   

19.
陈水扁上台后,一直在执行“台独”路线。碍于岛内外的局势和各方压力,“急独”走不通,他们就采取“渐进式台独”的手法,而“正名”、“去中国化”等伎俩,正是“渐进式台独”的招式。进入2007年,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的“正名”、  相似文献   

20.
鲁钟鸣 《政策》2005,(6):56-56
时下,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抱着“小节无伤大雅”、“小节不碍大局”的信条,干着有损道德品质的“小事”:有的管不住眼,总喜欢看些带“色”的“小碟”;有的管不住嘴,老爱喝些不该喝的“小酒”;有的管不住手,经常打着带“彩”的“小牌”;有的管不住腿,时常进舞厅跳点粗俗的“小舞”……这些,往往被认为是不一而足的“小节”。而殊不知,正是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