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他一条水龙,他能降伏火魔;给他一架挂钩梯,他能救民于水火。作为一名消防战士,入伍17年来,他先后参加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战斗上千次,成功抢救遇险群众上百人。他就是本期封面人物冉志江,现任辽宁省鞍山市公安消防支队特  相似文献   

2.
听一个男人在电视上讲他和藏獒的故事。他说他的藏獒和他的感情非常深,首先,只认他一个人,只有他可以摸,可以逗。其次,他的藏獒非常有灵性。一次,他去新疆,玩了半个月,几乎玩疯了。半个月之后,他回家,不进家门,先去看藏獒,但他的藏獒却给他"脸色",嫌他出门时间长了。他用手去摸,藏獒"糠哧"就是一口,他胳膊立马就青了,他当即给了藏獒一巴掌,说是一巴掌,也不是真打,就是比划了一  相似文献   

3.
骗谁     
有一个人向朋友炫耀,说他在一次买卖中,如何瞒天过海巧施心计,骗了合伙人,自己从中多得了多少钱云云。他自鸣得意,讲他的精明与高明。朋友呢,一边听,一边呵呵笑。但没过多久,朋友疏远了他。后来,这个人觉出了缘由。他以加倍的真诚来待朋友,但朋友总是以为他假戏真做,他做得越真,朋友认为他越假。最终,他失去了朋友。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名人民检察官,用责任坚守公平正义;他似一只春蚕,用奉献诠释忠诚使命;他是一位雷锋传人,用行动彰显楷模风采。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肖斌。  相似文献   

5.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8年冬来到延安,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他政治、艺术生命的新起点。在延安一年半的时光中,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他的创作获得大丰收,这是他40年短暂人生历程中最光彩的一页。追求光明奔延安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  相似文献   

6.
洪梅  刘睿 《世纪桥》2010,(6):58-60
<正>一李先念曾是西路军中的一员大将。一部写西路军红军女战士的电影请他看,他说不看。一台西路军女战士与马匪厮杀的戏请他看,他仍说不看。一部西路  相似文献   

7.
非常张五常     
火或者熄火张五常在内地的走红,多少跟他的狂傲有关。他的走红多半因为他有"卖点",让内地经济学界的后生们"耳目一新"。在青年学子看来,他的表情、手势,他乱蓬蓬的银色鬈发以及清瘦的古铜色面庞,几乎成为一种经典。以致他幽默的一笑,他  相似文献   

8.
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了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后来,他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这本书给他带来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 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  相似文献   

9.
正他把对党的忠诚熔铸于一言一行;他把敬业精神化作一步一印;他把率民致富落实于一传一帮;他把帮困解难送至一家一户。多年来,他心系国防,情注武装,真心为民,激情演绎了一名基层专武干部对强军梦想的执着追求、对专武事业的责任担当、对人民群众的真挚热爱。他获得的荣誉称号数不胜数:辽宁省政府、辽宁省军区的  相似文献   

10.
明天我退休     
60大寿和退休日赶在一天。老沈谢绝领导让他提前一天退休的“恩准”及儿女和亲朋要为他祝寿的好意,非要到单位上班不可,他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老沈最后的工作岗位是刑警大队接待员,这是他上了年纪后领导照顾他才把他放在这个岗位上的。老沈对接待工作非常认真,他认为自己现在这个岗位说小了是刑警大队的一个窗口,说大了是公安机关的一个窗口。他认为自  相似文献   

11.
怕与悔     
传说中一位修行者在临终前交给跟随他的徒弟两封信,一封嘱咐他徒弟等他离世后拆,另一封让他徒弟到自己临终前才拆。修行人辞世而去。徒弟独自上路,面对苍茫的人世莫知的未来,他拆开了第一封信,发现里面只有三个字:"不要怕。"  相似文献   

12.
法庭里座无虚席,开庭审判的是一桩绑架案。罪犯是一个30多岁的民工,他绑架了一个6岁的男孩。让人欣慰的是,孩子安然无恙。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他仍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民工绑架的是老板的儿子。之前,他在老板那里干了8个月,却没有拿到一分钱。他几次求老板先预支一点钱,哪怕几百元也行。他是家里惟一的顶梁柱,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一天也离不开药。孩子上学也要用钱。还有他的妹妹,因为失恋患了精神病,他还要为妹妹治病,他不能看着妹妹天天披头散发满街乱跑。他每次找老板要钱,老板都一脸的不耐烦,往往他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被老板叫来的保安  相似文献   

13.
刘春燕 《当代贵州》2007,(11):54-55
他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天之骄子,他却在工作的同时到大街上卖豆芽,一卖就是一整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人们眼中成功的企业家。拥有数千万资产的他,却认为自己仅有资格被称为“企业管理人员”。他不抽烟,也不喝酒。他说自己不懂得商业应酬,谈判成功率却达到了几乎100%。  相似文献   

14.
王石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去日本,他买了一架具有最新科技的数码相机,相机很好用又使他很有面子,所以他很是珍惜。常常旅游的他,在一次航海中,相机因被巨浪打湿而损坏了。于是,他托朋友拿去日本修理。数日后,朋友回来,相机未修,被告知修理相机的  相似文献   

15.
甘孜行     
秦刚 《廉政瞭望》2006,(10):55-55
著名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余世维先生,曾在讲座上谈到这样一件事:每年大年初一,他和妻子都要去寺庙烧香,但他从来不进寺庙,妻子曾问他为什么不进去,他说,我是个“奸商”,没脸去见菩萨。原来,在这之前,他曾经历了一件事情。在德国时,有一次,他在一座教堂前  相似文献   

16.
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投机善变,蝇营狗苟。他曾参与中共上海发起组,是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之一。然而不过一年的时间,他就脱离中共,并反共反马克思主义,成为蒋介石的亲信。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丧失人格、气节,叛国投敌,参与另立伪政府。他,叫周佛海。  相似文献   

17.
杨敬东 《湘潮》2004,(4):46-48
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院士走了。世界地质界的一颗巨星殒落了。  他是2004年4月8日凌晨4时23分走的。这天一早起来,我心里总惦记着要去他家里看看。9时半,我到了他的家门口,像往常一样按门铃,这时出来开门的不是陪侍他的服务人员,而是他的二儿子,戴着黑纱。我急忙赶往他的书房,已是人去楼空。我哪里相信他已经走了呢?春节期间他大病一场,早已康复了。现在怎么走了呢?  (一)  1980年底,我从西藏内调湖南,一踏上潇湘大地,就听到陈国达的名字。就在这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引起我的注意。有一天,忽然从剪报上发…  相似文献   

18.
他来自古老的印度,战斗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医术挽救了许多伤病员,被誉为“贴心大夫”。他病逝后,毛泽东悲痛地说:“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朱德发表文章纪念他,并为他的陵墓题词。周恩来给他的家人写信,对他予以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9.
笑脸     
他爱对领导点头微笑,领导批评他,他也微笑;领导讨厌他,他也微笑。领导就开始喜欢他了。凭着笑脸他入党、转正成为领导手下爱将。一天,领导见他没笑脸了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30日,吴晓辉站在法庭上,但这一次他不是以辩护律师的身份,而是接受法庭对他的审判。他说,有人要搞倒他。可事实上,搞倒他的正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