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56年2月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应苏共中央的邀请,中共中央派遣以朱德为团长的代表团,赴苏联参加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团成员有邓小平、谭震林、王稼祥和刘晓等。当时,朱德因出访已在莫斯科,刘晓是驻苏大使也在莫斯科。邓小平和谭震林、王稼祥以及随行人员于新华社发布消息的当天,离开北京赴莫斯科,并于11日抵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2.
在2005年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中,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是功不可没的。吴建民曾给毛泽东、周恩来和陈毅做过翻译,担任过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等职。为表彰他为中法交流作出的贡献,2003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向他授予了“大将军”勋章。其实在这位外交“大将军”的身后,有一位同样出色的大使——他的夫人施燕华。施燕华原是中国驻卢森堡大使,曾多次为邓小平做过翻译。“夫妇俩都是现职大使的,我们给外交部开了头。”吴建民自豪地说。  相似文献   

3.
<正>罗贵波胸前曾佩戴了一枚“胡志明金质勋章”,这是他担任中国驻越南大使的历史证明,也是他担任驻外使节期间作出突出贡献的重要标志。“胡志明金质勋章”是越南最高荣誉的象征,罗贵波受之无愧。一、中国革命战争经历成就罗贵波成为越南“战火大使”的最佳人选  相似文献   

4.
雷颐 《廉政瞭望》2012,(12):70-70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临危受命出任首任驻英大使以前,曾有一段因“反腐”反受打击、仕途受到重挫的痛苦经历。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派出了第一批14位大使,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军队兵团、军一级的高级将领,其中就有驻印度大使兼驻尼泊尔大使、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袁仲贤(1904-1957),他是将军大使中唯一的正兵团职高级将领。应对新中国诞生前夕的第一桩外交事件1949年10月,将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施燕华是第一批进驻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之一。她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驻卢森堡大使等职。施燕华经历了中国四代领导人。参与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外交传奇的见证人和亲历者。  相似文献   

7.
王凡 《党史博览》2008,(2):36-39
吴建民来到欧洲时,正是东欧剧变的前夜/他批改研究人员的文章,主要是从大局观上着眼 1988年底,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调研组当参赞的吴建民,突然接到来自国内的调令,调他到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当参赞,协助大使刘山工作。  相似文献   

8.
袁南生 《湘潮》2006,(6):38-42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派出了第一批14位大使,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军队兵团、军一级的高级将领,其中就有驻印度大使兼驻尼泊尔大使、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袁仲贤(1904-1957),他是将军大使中唯一的正兵团职高级将领。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秘鲁人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许多年长一点儿的中国人都知道,因为他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十年,闻名于世。迟到的见面1993年8月笔者结束在古巴的工作任期后,转任中国驻秘鲁大使。到任初期,在拜会秘鲁政府、议会、司法部门和各政党领袖及社会知名人士时,笔者便想到要拜会一个重量级人物,这就是德奎利亚尔。  相似文献   

10.
李景贤 《党史博览》2010,(6):15-17,22
2009年10月2日,中国与俄罗斯(苏联)迎来了建交60周年。悠悠岁月,两国关系在一个甲子轮回中.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可写的东西很多。在本文中,笔者只截取一个侧面,写一写王稼祥这位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也是第一位驻外大使,着重讲一讲他到任前后所发生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11.
1965年,刘少奇在与苏联驻中国大使的一次谈话中详细地叙述了他第一次去苏联的经历。 1921年列宁还在世的时候,刘少奇和几个朋友偷偷跑到莫斯科去学习。刘少奇说:“从那个时候即从1921年起,我就一直关注着苏联所发生的和在报刊上报道的一切事件。所以我可  相似文献   

12.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04,(10):31-35
黄镇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从事外交工作前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建国后,黄镇历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法国大使。任驻法国大使期间,黄镇还兼任了中美在巴黎接触的中方代表,为促进恢复中美关系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73年,黄镇任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在美期间,他广交朋友,积极地促进了美国总统、国务卿及美国国防部长等美国高级官员和美国国会一些议员的访华,增进了中美双方的相互了解,使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友好往来不断发展,卓有成效地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作了准备。中美…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施燕华是第一批进驻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之一。她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驻卢森堡大使等职。施燕华经历了中国四代领导人,参与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外交传奇的见证人和亲历者。  相似文献   

14.
郑潇滢 《党史纵横》2001,(11):39-39
司徒雷登是美国人,然而,他不但出生在中国,而且他一生的多半时光是在中国度过的。对于自己的经历,他在晚年撰写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以中国为家。精神上的缕缕纽带把我与那个伟大的国家及其伟大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不但出生在那个国度里,而且还在那里长期居住过,结识了许多朋友。我有幸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后来又回到了那里当传教士,研究中国文化,当福音派神学教授和大学校长。1946年,我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一跃而被提升为美国驻南京大使;然而在1949年,我作为大使,最终却是很不愉快地离开…  相似文献   

15.
常红 《党史纵横》2004,(11):17-17
2004.11党史纵横与这样一位精神健旺、思路清晰的智者对话,听他侃侃而谈,你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他已年近九旬,这位令人敬慕的老人就是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此刻就与我面对面,距离近得可以清楚地观察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仿佛将我也带回到那段历史中去。在贯穿整个70年代始末的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柴泽民是一位承上启下的“枢纽人物”。他是新中国最后一任驻华盛顿的联络处主任,也是新中国第一位驻美国大使。1979年3月1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柴泽民作为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载入了中美关系和中国外交史的史册。在那段岁月,柴泽…  相似文献   

16.
解明 《广东党史》2013,(7):33-35
王光亚,曾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现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丛军,原名陈珊珊,陈毅元帅最小的女儿,曾任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后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这对结缘伦敦的“伉俪大使”,在外交事业和感情生活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7.
1998年9月25日,中国新任驻葡萄牙大使王其良抵达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向葡国总统沈拜奥递交国书。而前任驻葡大使韦东,则离任回国。 在70年代初的中美两国秘密外交接触中,韦东可算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担任过重要的角色——在当时的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的领导下,被指定执行与墓辛格指派的美国驻法国大使馆武官沃尔特斯将军进行秘密联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13,(10):21-25
黄镇,1909年生于安徽桐城。在战争年代曾历任红五军团宣传干事、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进入外交领域。曾历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和驻法国大使。1977年12月。中共中央为了彻底整顿“文革”中的重灾区文化部。同时也为早日恢复党的文化阵地,决定把时任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的黄镇调回国内。黄镇临危受命。出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这一重要任命刚在《人民日报》上公布,就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王凡 《党史博采》2007,(10):9-15
现任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曾是外交部第十位发言人,前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特命全权大使,前中国驻法国大使。他在任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大使期间,在反击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发起的"人权战"中赢得非常漂亮,在担任驻法国大使期间,他促成了江泽民主席的第二次访法,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首次出席西方七国集团会议……显示出他卓越的外交才华。他在回顾自己的外交生涯时说:"我的外交人生铺垫,是在联合国的十年完成的。"我们有幸在著名传记纪实作家王凡的《吴建民传》一书出版前,得以先在本刊连裁书中有关吴建民在联合国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5,(11):30-35
耿飚是我军一员著名战将,长征途中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团长,和团政委杨成武一道,强渡乌江,夺取天险娄山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作为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耿飚率部参加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南渡乌江,从云南境内巧渡金沙江等重要战役战斗.1950年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耿飚,走上了外交工作岗位,先后担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驻缅甸大使等职,成为著名的"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