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脚踏三省,鸡呜黔桂闻。”在湘、桂、黔三省(区)交界的莽莽群山中,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通道侗族自治县。这里古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称,今有“青山绿水白云间,丹霞美景醉神仙”的美誉,大凡到过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人,无不有“天下侗乡通道美,人间仙境何需寻”的感叹。  相似文献   

2.
东到东极     
东极是散落在东海碧玉盘中的一串玛瑙。东极位于中国浙江舟山群岛的东部,由28个大小岛屿和108个礁石组成,是祖国大陆最东端的居人岛。东极岛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岛上奇石嶙峋,礁岩交错,美景奇观令人叹为观之。有中国海洋最东端的甩山岛上的国界碑,有“海上布达拉宫”之称的青浜岛,有“静卧观沧海”的“东海睡佛”……驾一叶轻舟,荡漾在万顷碧波中,海阔天空,神仙悠游。黄昏里,听老渔民讲述“青浜庙子湖,菩萨穿笼裤”的传说和白云洞中的种种神奇,思绪仿佛与遥远的年代遥远的人一同徜徉。东极岛优越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使其成为休闲旅游理想去处…  相似文献   

3.
在起伏连绵的武陵山脉深处,在西水中游两岸的百里大地上,湖北来凤、湖南龙山与重庆酉阳三省(市)三县在这里接壤,故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来凤与龙山仅有一河之隔,两座县城相距7.5公里。“走路腿碰腿,说话嘴对嘴”,用来形容来凤、龙山两座县城距离之近,虽然有些幽默与夸张,但这两座县城距离之近确实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这里还是一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来凤30多万人,龙山60多万人,少数民族均占60%以上,两县土家族、苗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同舟共济,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下了浓厚的友谊,1988年、19…  相似文献   

4.
三省咽喉荆紫关许华敏在八百里伏牛山南麓,豫、鄂、陕三省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小镇──荆紫关。它以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名扬中原。据史料记载,荆紫关始建于西汉,兴起于明清,这里扼居三省咽喉,自古为由豫入陕、入鄂的水陆重要通道,具有“战略要塞”...  相似文献   

5.
这里不是国家划定的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但却是典型意义上的“西部”———倚鄂陕渝三省(市)门户,囿秦巴深山腹地,镶鄂西北边角,是全国贫困县和全省特困县。知晓竹溪的人肯定不多,而知道竹溪这个县名的人,也许是从了解魔芋开始的。因为竹溪是中国唯一的“魔芋之乡”。提到魔芋,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至今仍在山民们的笑谈中常说常新。在竹溪深山,有个小地方叫双竹园,这里地理条件独特,环境优美,每逢太平盛世便生长出一棵离地一米处分盆的竹子,形成双竹奇观。此时便有神仙托梦给山民的长者,说只要用双竹撞开山上的石门,便会得…  相似文献   

6.
在美丽的渤海之滨辽东湾畔,有一座神奇的山,因为它的外形酷似笔架,于是人们就给这座山起了一个美妙的名字——笔架山。很早很早以前,一个貌美的仙女在笔架山的脚下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后悄然离去,于是这个美丽的传说连同那神奇的潮涨而现、潮落而没的“天桥”陪伴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这个美丽又富有无限神奇色彩的地方就是辽宁省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7.
哈巴罗夫斯克(简称哈巴),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重要城市,中国人习惯于称它为“伯力”。哈巴原属于中国,唐代的勃利洲和黑水都督府都曾经设在这里。清代,它归属于吉林三省副都统所管辖。为女真族“博和星”的居住之地,“伯力”一词,就是由“博和星”的发音转化而来。1858年,“伯力”被沙皇俄国用  相似文献   

8.
王树盛  牛睿杰 《前进》2010,(10):F0002-F0002,I0001
朔州市平鲁区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是晋陕蒙三省五县的金三角地带,这里自古就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险”之称。该区国土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0.3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全区辖2镇11乡,共352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9.
梧州,东瞻粤港澳,背联大西南,山水相依,城江相连,半城山色,半城碧波,空气清新,风光旖旎,是怡人的山水城市,被誉为“中国骑楼博物城”和“世界人工宝石之都”。梧州,源远流长,风情妙曼,人文发达,民间艺术瑰宝丰盈。古老动人的传说在传颂着梧州悠长的历史,有“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之史载,有“金牛仙渡”之传说,有“白鹤仙女”的故事,还有龙母利泽天下之“龙母文化”。如果你走在享有“中国骑楼博物城”之美称的梧州骑楼城中,收获更丰。你知道中国一绝纸包鸡由来吗,还有德  相似文献   

10.
河南商丘,素有“豫东门户”之称。这里曾经是一片充满传奇的土地。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先商文化的起源,赋予了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这里是一片开放腾飞的热土,正以前所未有的快节奏向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高速前进。商丘的发展变化,凝聚着各条战线的  相似文献   

11.
《望夫云》及其“核心”《望夫云》在大理白族中可谓妇孺皆知。口头流传的比书面记载的丰富得多。据查,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卷之二“古迹”有“无渡云”条,仅二十字,有自然现象,无传说,无“望夫云”之名,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不见记载,明末诸书亦未见。“望夫云”之名出现于清康熙黄元治《重印大理府志》之“精气化云”条,也有了传说;民国周宗麟《大理县志稿》之“望夫云”条,始点明云起风作与石骡之关系。但清康熙问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云:“赵州有洱海,土人诣大理府必由之。然风波甚恶,稍知自爱者,皆从陆路。其海中有望夫云起,则不  相似文献   

12.
一、“西藏的江南” (亻登)巴人聚居于西藏东南部的察隅县内。这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云南省和缅甸、印度的边境紧邻。这里气候温和,夏季最高温度达31℃,全年无霜期为200天,雨量充沛,适宜各种亚热带作物生长,是西藏仅有的生产水稻的地区之一,素有“西藏的江南”之称。 在这得天独厚的地方,很早就有称为“卡登卡登”((亻登)语意为“本地人”)的先民,他们靠狩猎采集为生,在山林中渡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据(亻登)巴人传说,距今12代人(约300年)前,西西丹巴江流域的部份“义都人”,还有东面今缅甸布绒山区部份“格曼人”,先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有着古老传说的地方,这古老的传说没能使这里成为风景名胜地,但这里却因其与众不同的“大集体”体制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欧洲的民间传说,人世间有一种人是能变为“狼”的,“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变形之后,它会对着月亮长嚎,难以自制地想吃活人或动物生肉。早在史前,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化中就有关于“狼人”的种种传说。一位温文儒雅,风度翩翩,堪当良师益友的书生,却在月圆之夜失去自我意识,变身为六亲不认、残忍凶暴,令人不寒而栗的“狼人”。这些传说的原型,或许是来源于现实社会里具有“双重人格”的人吧!  相似文献   

15.
寿山石雕     
在距福建省省会福州市约35公里的北部郊区,有一个群山环抱、景色秀丽的山村,这里因盛产品质珍贵的寿山石而闻名。寿山石石质脂润,品质丰富,色彩瑰丽。关于它,在民间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称寿山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姐娘娘炼石补天时剩下的彩色石,另一种传说则认为是凤凰神鸟的蛋液渗入寿山附近泥地中变成了寿山石。清代(公元1644-1911年)著名学者朱彝尊为此而赋诗赞叹:“到之斑玲具五彩,他山之石皆卑凡。”寿山石品种繁多,一般以产地,洞别及色相为名,不下100余种。主要有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田坑石按其颜色又可分为田…  相似文献   

16.
传说清朝时,民间的一位女孩儿被乾隆皇帝认为义女,死后以“格格”之名葬在“公主坟”。今天的公主坟已是北京城现代化的交通要道。素以擅长描写儿女情长而著称的台湾作家、制作人琼瑶,被“公主坟”的传说激发了创作灵感,改变“戏路”演绎了一出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线的古装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并以其轻松、活泼的风格,在台湾创下收视冠军的记录,经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大力合作,《还珠格格》在大陆一百多家  相似文献   

17.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20):14-17
猪场林场遭受化工侵害协商无果被逼上访 湖北省钟祥市山清水秀,明代嘉靖皇帝的父母合葬于此,“一陵双冢”的明显陵举世无双,莫愁湖的美丽传说更是闻名遐迩。环境优美,人杰地灵,这里是有名的“长寿之乡”。但钟祥也是中国第四大磷矿产区,磷化工是其支柱产业,西北部有个镇就叫磷矿镇。  相似文献   

18.
杨汉申 《人民公安》2006,(19):20-24
公元2005年6月23日凌晨,四名境外毒贩身背毒品悄悄进入云南省陇川县芒拉村48号界碑附近的边境公路,他们要在这里完成一桩毒品交易。这伙毒贩正要交易毒品时,一大群缉毒警察突然从路旁的甘蔗林向他们冲来,四名毒贩正要反抗,前来接货的老板也突然大吼一声:“不许动,我是警察!”  相似文献   

19.
洱源,洱海之源,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南诏时期六诏的三诏(浪穹诏、施浪诏、邓赕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卓越的智慧、辛勤的劳动、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留下了无数神奇、优美的神话故事传说,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民族文化。洱海源被誉为是“神话的王国”,“民间故事的宝库”。“本主”文化,就是洱海源民族文化之花中馨香四溢的一朵奇花。在洱海源的白族村村寨寨,自古以来,就信奉“本主”。“本主”,本境之主,即一个自然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庇佑之神。在洱海之源,本主多达一百七十…  相似文献   

20.
毛妹 《今日民族》2001,(4):24-25
昔日躲炮火,退回山寨;今朝闯市场,潇洒出关—— 阳春3月,我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都龙镇政府出发,行程近20公里,来到中越边境5号界碑旁的国门前采访。一天下午,看到一群壮族妇女用背篮背着塑料桶、雨伞、电池、电筒、凉鞋、锄头等中国生产的塑料制品、小铁农具、日用生产生活用品,从5号界碑处跨出国门,向距5号界碑几十米处的越南箐门口岸走去。我初到这里,不知这群壮族妇女从何而来?到哪里去?去干什么?正惊诧之际,同行的都龙镇党政办副主任梁正发告诉我,这是勇闯国际市场的少数民族“娘子军”,来自都龙镇的少数民族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