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珠海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和她直接关怀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十五年来,为实践邓小平建设经济特区的理论,把珠海经济特区办成“开放的基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窗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场”,珠海人民经受了来自各方面的严峻考验,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珠海的面貌,昔日  相似文献   

2.
“珠海经济特区好”,这是邓小平同志今年一月二十九日视察珠海时的题词。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广东省珠江口上出现了两个经济特区,东边是深圳,西边便是珠海。深圳特区有三百多平方公里。珠海特区在珠海市东南角的海边上,总面积为十五点一六平方公里。珠海特区是一九八○年十月开始筹建的。它的南端有个狭长地带与澳门相联。过去,澳门那边是高楼大厦,这边却是荒滩茅屋。可是,时不过三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于1994年下半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到珠海经济特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写出了《珠海经济特区好》的调查报告,一致认为:珠海经济特区在实践中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按照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章程规定:“对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贡献的单位、人物、著作、文章给予奖励”,从1994年下半年起,基金会开展组织专家学者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活动。珠海经济特区是基金会选定的第一个单位。应中共珠海市委的邀请,基金会聘请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等部门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珠海经济特区调研团,于1994年10月对珠海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并在反复研讨论证的基础上,于1995年11月撰写成约50万字名为《珠海经济特区好》一书。这里刊登的是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海藩教授为《珠海经济特区好》一书所写的序言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珠海经济特区调研团撰写的该书的第一章中的一节题为《马克思主义在珠海的实践及其贡献》一文。本刊将陆续刊出这部著述的其它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5.
《珠海特区报》记者赵聪于1996年7月24日报道:昨天,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授予珠海经济特区金奖颁奖仪式在珠海度假村隆重举行。市委副书记雷于蓝代表市委、市政府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一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海藩教授手中接过了金  相似文献   

6.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近来备受各方人士关注。七月下旬,记者走访有关方面后得到这样的印象;在不断总结经验中迈步前进的经济特区,目前正在爬坡,走向以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综合经济。 前进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九八○年以来,我国四个经济特区相继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在给外商投资创造环境条件方面,  相似文献   

7.
再过100天,离别四个多世纪的澳门,就要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了,这是继香港回归后,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珠海百万人民热切期盼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珠海与澳门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近邻。长期以来,两地人民情同一家,往来频繁,既有地缘情缘又有事业发展缘。在珠海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澳门同胞对珠海的开发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珠海崛起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珠澳两地经济关系不断发展、日趋紧密的过程。在经济特区成立之初,是澳门企业家在珠海创办了第一家补偿贸易企业——香洲毛纺厂,是澳门企业家在珠海办起了第一…  相似文献   

8.
十年前,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会会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向国内外正式宣告:中国举办经济特区。 十年过去了。这十年是经济特区开拓奋进的十年,是党的改革、开放方针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也是我国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十年。 十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在全国的支持下,艰苦创业,开拓奋进,以罕见的速度,从原先基础设施简陋、生产落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全国将掀起新一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同时,经济特区进入了二次创业时期,即经济特区的发展必须由主要依靠特殊政策支持转向依靠两个根本性转变,依靠发挥自身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在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作出更大的历史性贡献?4月1日至3日,国务院在珠海召开的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作出了回答。李鹏总理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经济特区16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他重申了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的对特区工作…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九日先后到广东省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和顺德县等地考察  相似文献   

11.
冯健 《瞭望》1985,(24)
珠海: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新落成的珠海市政府大楼,面对着一个十字交叉街口,这座赭色、白色相间,向两侧展开的建筑物,形似摊开在海滨的一本书。据说,它寓着一个颇具时代色彩的设计构思:珠海经济特区建设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组建,在党的领导下,结合珠海经济特区实际,通过国家生活的程序和政治体制机制的运行,有成效地推动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事业的飞速发展。 一、政治体制机制的运行程序 就我们国家的政权建设而言,构成政治体制机制的党组织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社会基层组织,都有着各自的职能。这些组织的职能的行使,应按国家宪法规定的程序运行;各个组织行使职能而形成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13.
观察长三角、珠三角发展道路,对明确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路径有重要借鉴意义。珠三角需要产业升级1980年,国家正式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增加了海南省。在经济特区的带动下,珠三角成了我国最先快速发展的地区。珠三角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胆、最成功的尝试,就是在与港澳以及东南亚紧密联系,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直接参与了国际产业链的调整与循环。但是这种模式却在战略上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偏颇:  相似文献   

14.
编者寄语     
《瞭望》1990,(35)
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已经整整10年了!10年来,特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开拓奋进,成绩斐然,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为了庆祝特区10周年,总结兴办特区的经验,本刊最近两期连续刊出了两组“专题报道”。上一期集中报道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就和经验,这一期发表了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何椿霖的文章《经济特区:探索和发展的十年》,以及珠海、汕头、厦门等特区建设的文章,比较系统地向大家介绍全国特区十年的发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深圳珠海国际艺术节,于5月6日到15日在深圳、珠海两市同时举行。这是迄今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艺术节。 这次艺术节是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珠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一些企、事业单位共同举办的。有人说,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在中国的开放改革中起了“南风窗”的作用,为中国的四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应该走在前面。而且,也只有深圳和珠海,具有举办如此规模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经济特区工作会议在珠海召开国务院经济特区工作会议4月1日至4月3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鹏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后经济特区必须把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重点真正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到依靠两个根本性转变上来,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按照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办好经济待区的精神,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李鹏总理重要讲话,在总结“八五”经验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在新形势下,经济特区如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问题,是~次推动经济特区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17.
2001年8月22日,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正式挂牌,“十大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变成为“十加一”,在十五期间珠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如何发展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等经济特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市场经济发达,公民权利意识较强,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对社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经济特区社会保险发展的基本状况是: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收支增幅较大,经济适应性普遍不强,待遇标准逐渐提高。新常态下,经济特区面临着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凸显、社会养老负担日益严重、社保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大、社会保险的法治化程度不高等现实困境。推进经济特区社会保险发展,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经济特区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经济特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经济特区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保障社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营;完善经济特区社保政策法规体系,提升社会保险的法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廖逊同志是研究特区的专家,他每周要为《海南特区报》、海南电视台、海南经济广播电台等五个理论专栏主持节目或撰稿,深受特区人尊敬。为进一步了解有关专家学者对特区发展方面的思路,记者最近专程采访了廖逊先生。记者:中国经济特区走过了十五年风风雨雨的历程。实践证明,在中国创建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当前,经济特区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有关特区的地位、作用和进一步发展的路向等问题,国内学术界尚有不同意见。您认为中国经济特区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廖逊:于光远同志在最近…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 2 0周年 ,进一步总结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深入探讨如何“增创新优势 ,更上一层楼 ,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海南省委省政府 ,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市委市政府和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经济特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 9月 12~ 14日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 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10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专家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一、邓小平理论与特区建设的关系1 关于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