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格即智慧     
章睿齐 《求贤》2011,(5):28-28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相似文献   

2.
老子散论     
一、老子生于河南鹿邑 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说,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生地在河南鹿邑。一是古文献上有明确记载。《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后汉书·桓帝纪》载,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郦道元《水经注》载:“谷水又东迳赖乡城南……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经老子庙东,庙前有二  相似文献   

3.
“虚实相资”这一命题,是在《老子》第十一章中提出来的。老子从否定的思维方式出发,在肯定“实”的价值的同时,更为肯定“虚”的价值。他以车、器、室为例,指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明代哲学家薛蕙在其《老子集解》中解释说:这一章,“顾其指意,实即有而发明无之为贵也。盖有之为利,人莫不知,而无之为用,则皆忽而不察,故老子借数者而晓之。”老子根据“虚实相资”的原则,进一步提出了“无有入无间”(《老子》第四十三章)的观点,认为无形的东西能穿透没有间隙的东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0,(4):48-48
老子的事迹,已不可考证。根据《史记》所说,老子是春秋时代楚国人,名耳,字聃,姓老氏李。曾当过周王朝的史官,孔子34岁时曾向他请教过有关古代礼仪的问题。老子晚年,看到周王朝日趋没落,于是回到故乡楚国苦县过着隐居生活,著书立说,"言道德之意",这就是今天流行的《老子》一书,又叫《道德经》。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较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是一座极为壮丽的宝库,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在的图书馆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早在我国夏朝就已设有史官掌图书法令之职。据《史记》记载,按现代的称谓来说,我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是老子。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经济观向为学术界所疏略,偶有论及,亦评价甚低。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是《老子》书重在哲理;二是《老子》的经济观从形式上看相当灰色,似不足道。其实,《老子》的经济观不乏可取之处,它蕴含着相当深刻的经济哲理。汉初行“黄老之治”,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其政绩为史所公认。追本溯源,其要出于《老子》。显然,《老子》的经济观有其独到与合理的地方,即使今天,亦有其可资借鉴的因素。惜其常为人弃而不论,本文试作阐述,并以此求教于有道。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史记》,世人无不知晓,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特色也成为从汉到明23史修史的典范。如今,又一部继《史记》精华、承明清民国通史演义文学之后,被学者、读者誉为“二十世纪史记”的首部长篇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易中天做客宁波天一讲堂,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谈到老子的"无为"思想,易中天举例说:"最差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讨老婆也是一样,就要娶最丑的。"怪谈1《史记》谈老子不靠谱这个名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讲座一开始,易中天就向读者  相似文献   

9.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先秦诸子中,对毛泽东诗词创作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是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是与老子并称的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用两段文字记载了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  相似文献   

11.
马一浮老、庄学的一大特色,在于用佛教般若思想注《老子》上篇而有《老子注》,笺《庄子》文句而成《庄子笺》。马一浮对老、庄哲学的评判具有两种态度:一方面,站在儒家“有为”的立场之上对老子辩证法的消极因素予以无情揭示,对庄子“齐是非”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提出批评。另一方面,又极力赞同老子“为道日损”的修养方式、庄子“逍遥游”的自由理想境界并切身实践“心斋坐忘”的为道方式。  相似文献   

12.
“道”是《老子》中的核心范畴。老子正是通过这一范畴,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哲学体系。然而,老子创造出具有哲学形上意义的“道”’的概念,并不是凭空的臆造,而是有其客观的条件及其内在根据的,也就是说,老子的“道”的提出,正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道”的文字学根源 孙希国先生曾著文从文字学根源上考察了“道”所以能够上升和抽象成为哲学范畴的内在根据。(参见孙希国:(“道”的哲学抽象历程”,载《文史哲》, 1992年第 6期)这里,仅结合该文对这一问题作一阐发。 迄今出…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一书中包涵有丰富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消极无为地适应自然。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无知”,要求“绝巧弃利”,反对任何工艺技巧,主张靠天吃饭;反映在消费上,表现为“无欲”、“知足”,主张回归人自然质朴的本性;“无知”、“无欲”的思想最完善的体现,就是构建寂静无事的“小国寡民”社会。《老子》消极无为经济思想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对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说:“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因此,透过其微妙玄虚的帷幕,揭示其内在思维的逻辑,就成了客观认识老子哲学的必要前提。纵观《老子》全书,不难看出:老子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全部发展进程的出发点和根本尺度,是三大自然法则。由此构成了老子哲学思维的内在逻辑。那末,这三大自然法则是什么呢?一、对立相生法则。老子认为,无论自然的、历史的还是精神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相生的。自然界的“有无”、“阴阳”、“天地”;历史的“治乱”、“兴衰”;精神的“智伪”、“昏昭”等等,统统都是彼此相生相成,即庄子所谓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并生)之说也”(《庄子·各物论》)。具体来说,这一法  相似文献   

15.
邹远修 《理论学刊》2002,(4):118-118
儒学在战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显学” ,然而到了秦朝 ,伴随着秦始皇“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文化专制政策的实行 ,特别是“焚书坑儒”惨剧的发生 ,儒学几遭灭顶之灾。秦传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代之而兴。这位“马上公”也极不好儒 ,“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在关系到新王朝能否“逆取”而“顺守”的历史关键时刻 ,陆贾挺身而出劝说刘邦 ,使之转变了对儒学的态度。陆贾尊儒是从改变刘邦对儒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其意,一为掌握政权,主持政务。据《左传》:“有灾,其执政之三士乎!”因此也称主持政务的为“执政”。《左传》:“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史记》:“惟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二为主管某一事物。《左传》:“晋韩起聘于郑,郑伯享之,……孔张后至,立于客间,执政御之。”也就是掌管席次位列的人。三为主持正义。《后汉书》:“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  相似文献   

17.
老子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春秋时代人 ,著有《道德经》 ,亦称《老子》。全书分上下两篇 ,共八十一章 ,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老子》是人类思想发展中的宝库 ,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生态思想、医疗保健思想 ,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遵循“道”的自然法则是老子哲学学说的基础 ,同时又是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基础。老子把“道”从世界本源问题运用到国家政治问题上 ,提出了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老子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思想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第一 ,老子提出了“自然无为”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自然…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17,(21):53-53
“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汉书·枚乘传》均有记载。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中的高雅活动。宋代甚至成立了皇家足球队。  相似文献   

19.
治《老子》的哲学史家多认老子关于道的学说是消极用世,这是未得《老子》之旨。我认为老子关于道的学说是积极用世。理由如次:一、《老子》道的学说,按世界观来说:它不是自然观,也不是社会观,而是人生观。老子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为人类进行有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文明的财富的创造,为繁荣社会,使人类享有幸福安乐的生活(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弘扬中华文明,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源头经典之一《道德经》的哲理内涵及其向现代文明的转换途径与方法等问题,探讨老子思想对现代化建设的启迪性,三门峡老子研究会和河南省老子研究会于3月31日在当年老子应邀著书的函谷关治地灵宝市召开了“老子思想与现代化”研讨会。到会的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