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本刊特约请外交部档案馆保管处处长张素林同志撰写此文,与读者一起回忆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曾经走过的许多不平凡岁月。  相似文献   

2.
On February 21, 1972, U.S.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started a weeklong official visit to China, the first by an American leader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Nixon later called it "The week that changed the world." At the end of his trip the two countries released the Joint Communiqu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lso known as Shanghai Communique), in which both expressed a desire to normalize relations and stressed common ground on several key issues. The frosty ties between two of the world's biggest countries began to thaw. On December 16, 1978, China and the U.S. signed the Joint Communiqu6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officially recognizing each other and establish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on January 1, 1979. On March 1 the same year they exchanged ambassadors and embassies, and Sino-U.S. relationships entered a new epoch.  相似文献   

3.
夏明星  华灵强 《传承》2009,(7):17-19
由于卡特出生于1924年10月1日,生日恰好同中国的国庆节在同一天。每次会见时,邓小平总要说:"你的生日是你与中国人民友谊的特殊情结。"对于邓小平的外交风采,卡特也深为折服,他在邓小平逝世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我深感荣幸的是,在我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邓小平与我实现了中美建交。"  相似文献   

4.
70年代,世界风云变幻。苏联对我国虎视眈眈,在我国边境上屯兵百万,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如何迅速促使美国成为钳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砝码?如何迅速解除苏联对我国的军事威胁?这篇改变世界格局重大变化的大文章,周总理却从一位“猪倌”身上做起……经过几年艰苦、细致、神秘的工作,周总理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场由周总理亲自指挥的中美建交前的秘密战斗,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奇迹。周恩来看中了下放的“猪倌”邓山理,想把他当成打开中美建交大门的钥匙。周总理还虚心地请教邓山理,尼克松会不会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在解放军的护…  相似文献   

5.
马修回到美国,带着周总理关 心的一些问题,不但用计套开了尼 克松秘密的话匣子,惊喜地获得了 他要打中国牌的绝密大情报,马修 通过地下秘密通道迅速送到了周恩 来手里,他还见缝插针地给尼克松 出点子,使尼克松聘他为中国问题 的唯一顾问。 马修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去见尼克松。 “唔,香港怎么样?”尼克松嗓门很高,“跟我说说香港的情形。听说你拉来了一位香港当事人,是谁呀?”  相似文献   

6.
美国总统布什于2月2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布什选择2月21日抵达北京,恰逢30年前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到达北京,开始历史性破冰之旅的日子。这一巧合为21世纪初中美两国领导人继往开来的重要会晤注入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这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王永钦先生撰写的一篇长文。考虑到本刊篇幅有限,拟分两次刊登完毕。 本期刊登的第一部分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容。 ——编者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尼克松果然当选了。马修的行动不但引起了英国情报部门的注意,更引起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注意,基辛格下令对马修进行全面的严密监视。但中方派了一位神秘的焦将军,巧妙地传递了中苏冲突情报,马修收到后给尼克松出点子,尼克松当即采纳,作了有利于中国的冷处理,中苏才没有打大仗。尼克松选举之夜的“万神殿”是座高层大厦。尼克松住在最高级的房间里,身边只有霍尔德曼、马修等心腹。尼克松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光屏,记录牌上显示着各个选举点的得票数。尼克松不喜欢电视新闻人物的评论,只好把电视机的声音关掉。事实上,尼克松已…  相似文献   

9.
邰言 《黄埔》2012,(4):68-71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订上海公报,改变了两国长期的敌对关系。但是,两国关系还远没有实现正常化,无法建立外交关系,主要障碍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存在尖锐分歧。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主持中美建交谈判,并最终实现了中美建交。  相似文献   

10.
张国庆 《小康》2009,(12):122-122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的访问,进一步夯实了中美关系的基础,这其中的一大亮点,便是美方对中国立场的更多理解和尊重,是坦然面对中国的崛起,是乐见两国共同发展和繁荣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上海公报"中台湾问题的交涉可谓一波三折,从基辛格第一次访华开始就成了双方讨论的重点.解密资料显示,经数十次艰难磋商,台湾问题的措辞在尼克松访华结束前夕始得定案.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台湾的法律地位、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美国驻台军事力量是否最终撤出,以及撤军是否要附加前提等方面.谈判过程中,双方互有坚持,互有妥协,最终达成谅解.总体来看,中方在重要问题上坚持了原则,在对某些问题的处理中表现了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13.
赵宇 《台声》2002,(12):22-23
今来以来,美国加强了对台湾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美台“实质关系”;台湾当局也全面推行依附美国政策,谋求实现“对美外交的重大突破”。美台关系趋向密切,令人关注。那么,如何认识这种变化?美国对两岸关系的政策会不会突破一个中国的框架呢?美台官方交流层级有不断提升的趋势布什政府上台后,放宽了台湾高层赴美访问、“过境”的限制,台湾当局也借机大搞“元首外交”,提升赴美“政府”官员的级别,加紧与美国国会和行政官员的接触。2001年陈水扁“过境”美国期间,美国在原有的“安全、舒适、方便”三原则外加上了“…  相似文献   

14.
正式开始哲学之旅之前,我们需要运用一些鲜活的材料才能增强其说服力。在哲学教学中,我选择了以下一组材料,分别从哲学对人生、社会的发展、思维或者认识影响这些不同的角度去说明哲学的功能与作用。一、一个伟人物:毛泽东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前夕,尼克松来到中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当尼克松直言要和毛主席谈论台湾问题,毛主席却推托说,台湾问题上我并不  相似文献   

15.
媒体     
美国《新闻周刊》2011.5.23-30基辛格博士的中国处方40年前,基辛格首次秘密访华,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地访问中国做准备。此后,基辛格先后50次到访中国。若将他的第一次破冰之行看作原点,时至今日,世界格局已经有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张景媛 《传承》2009,(15):36-38
坐落在北京城西面阜成路2号的钓鱼台国宾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可谓历经风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家就住在国宾馆西北角墙外的小区,每每途径国宾馆,目睹警车开道的国宾车队,读出的只有神秘。它那特有的森严戒备,曾将其与外部世界隔开。  相似文献   

17.
张杨 《友声》2014,(4):12-13
<正>在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为让更多美国民众增进对中国及中美友好关系历史的认识与了解,争取美国各界人士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与支持,全国友协今年在美国举办了"向友谊致敬——二战中美合作图片展"系列展览。5月19日,全国友协在美国华盛顿雷伯恩众议院大厦举办了首次图片展。全国友协会长李小林,中国驻美国使馆公使陆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联邦众议员、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查尔斯·波斯坦尼,弗吉  相似文献   

18.
总理精心布置5号楼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之间关闭了几十年的大门打开了。  相似文献   

19.
在华演讲时露两手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是许多外国政要的爱好。他们在引用中国的古典名句上,都选取了示善、积极、友好、让大家一听就懂的语句,以此来表示对我国民族文  相似文献   

20.
卞庆祖 《友声》2012,(1):3-5
【正】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访问,开启了新中国与美国交往的历史和中美接触的新时代。40年来,中美关系持续前行,发展到现今的深度和规模,出乎人们预料。跌宕起伏,反复曲折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