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3,(18):21-23
“消费”的困惑 1995年3月25日,消法正式实施后的第2年,一位23岁的山东青年来到北京隆福大厦购买了两副假冒索尼耳机,随后理直气壮地要求商家按消法规定的“假一赔二”进行赔偿。这一爆炸性事件的主人公,就是日后被消费者视为英雄、又被许多商家斥为“刁民”的王海,并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激辩,争议的焦点则是,王海式“知假买假”索赔行为,是否应当得到消法保护?  相似文献   

2.
又到了“3·15”,打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职业打假应运而生,前不久西安市却出现打假英雄涉嫌敲诈,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3.
老百姓买到假货、劣货,自然是非常气愤的。然而又往往不愿为一包烟、一瓶酒、一双皮鞋去费时劳神,找商家索赔,但总期望能有什么人,什么部门出来治一治那些兜售假冒伪劣赚昧心钱的经营者,出出胸中这口恶气。于是应运而生,北京出了“以赢利为目的知假买假据理索赔的王海”。以后还有其他地区的“张海”“李海”。消息传出.消费者无不拍手称快,王海也被视为打假英雄。然而世间的事,有人拍手叫好,也就有人痛心疾首。对王海有些人就咬牙切齿地咒他是“刁民”。记得曾在报上读到一篇题为“学做一次刁民”的文章。写的是作者买了一盒在生…  相似文献   

4.
“王海现象”系指我国公民以买假索赔形式打假的一种市场行为。众所周知 ,近年“王海现象”成为一种不仅不受商家欢迎 ,而且得不到司法支持的行为。但一种本质上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出现这种结果显然不合理 ,是值得探讨的。“王海现象”对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秩序有现实意义  首先 ,“王海现象”的社会结果与我国市场经济立法的目标相一致。我国 1993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后 ,市场经济立法的目标都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民间打假、民间环保、民间反扒、民间110等组织的兴起,公权民间化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一直以来,公民个人代为行使国家公权力,执行法律职能的行为是否合法的置疑和质问声不断,但是”打假英雄”、“反扒英雄”、”环保英雄”在老百姓心目中赢得的声誉和信任不减。  相似文献   

6.
纳税,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工资条上一个一扫而过的数字。随便问一个工薪族:一个交了多少税?交了哪些税?税率是多少?一问三不知的占了绝大多数。纳税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笔不用自己的操心的糊涂账,而不是能力和财力体现的荣耀,更不意味着像外国电影中那种底气十足的“我是纳税人!”的主人意识。  相似文献   

7.
你代表谁     
这件事现在已被说得很多了:有几个“国人”骑上华尔街著名的公牛拍照,被北京某电视台女主持人发现,将照片发到博客,并配以担忧国人素质的言论,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国人陋习的反思;随后有评论转引“其他国家游客也骑牛”的新发现,便又觉得“骑牛事件并没那么严重”,还有评论认为:“别人做得,我们为何做不得?”  相似文献   

8.
2007年6月7日.王海、林枫、孙安民、何孔金等全国部分知名职业打假人在北京召开了“促进企业诚信研讨会”。来自天南海北的打假人士见面后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媒体记者将聚焦灯更多地对准了林枫,这是因为这位职业打假人半年前在西安打假时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提及”西安十四天”,打假人们无不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9.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14,(5):42-42
你被“土豪”了吗? ——国家统计局:2013年,如果你每月可支配收入4699元,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6389元,就算高收入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0.
王海在“打假”案件中为什么败诉?已经有了两个最常用的理由:一是王海不是消费者;二是有些商家售假并非故意,他们甚至也是受害者。在实践中,这两个理由的阵地已经越来越守不住了。因为人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关于加倍赔偿的规定,其立法精神就是要使有假骗行为的商家必须为他们的假骗行为付出代价,从而有效地遏止假骗行为:如果一味计较王海一类的购假索赔者是不  相似文献   

11.
闻杰 《创造》2009,(7):46-47
部长能拿多少工资?一般人知道的恐怕不多。最近,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参加国资委网站在线访谈就国企高管薪酬合理性问题进行讨论时透露:国资委的职工收入也不高,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一万元。“如果交掉税,到手上的不超过一万,国资委的处长们每月收入约三千多块钱。”  相似文献   

12.
何为“灰色收入”?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没有被统计到的”灰色收入”总计4.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24%,占了城乡居民收入总额8.3万亿元的一半。何为”灰色收入”?非法收入、违规违纪收入、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其合理性值得质疑的收入,及其他来源不明的收入,统称为灰色收入。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税务机关在检查中发现个体户黄某有偷漏税款行为 ,便令其限期缴纳所漏税款 ,并处以罚款5000元。由于黄某未能按时缴纳 ,税务所便扣押了黄某所经销的影碟机20台。第二天晚上 ,黄某携带工具撬开税务所大门 ,将影碟机偷走。后被公安机关以盗窃嫌疑抓获。请问 ,黄某偷回自己被扣押的财产 ,也构成盗窃吗 ?岩生岩生读者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秘密地窃取公私财物 ,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它侵犯的是他人所有的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要认定黄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最重要的是确定这批财产的所有权。黄某因偷漏税款被税…  相似文献   

14.
王海新浪微博上的大V认证简介标注的是“中国打假第一人。”“集体维权,行动改变中国,自由不是免费的。如果您有任何坑害欺骗消费者的线索,欢迎提供给我们。”——透过王海给自己写的微博简介,记者眼前立刻浮现出了他标志性的黑墨镜,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他给人们的感觉像大侠般神秘莫测。  相似文献   

15.
“什么义务人人有嘞?纳税义务人人有;什么称号人人争嘞?税民称号人人争……”4月2513下午,“泛北经济大发展·税法之歌同欢唱”税法歌王争霸赛决赛在宾阳县城时代影城3楼举行,将宾阳县的税收宣传月活动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6.
李罡 《政策》2002,(10)
以刘晓庆涉税案为导火索,一场以高收入者偷漏税为重点追查对象的“税政风暴”正席卷全国。据悉,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将联合开展为期半年的涉税犯罪专项治理,高收入者偷税将受到严惩。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一项测算数字:按照发展中国家个税收入应占总税收15%的国际标准计算,我国每年的税金流失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每年1000亿元的偷漏税“黑洞”是怎样形成的?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17.
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和“依法征税”人们耳熟能详,但“依法用税”,即使用好财政的钱人们还说得很少。其实,从这几年的腐败案件和所谓政绩公示来看,“依法用税”也很重要。应该承认,在依法用税意识比较强的国家里,总统都不能随便乱用一文钱,否则,要向国会交代,要向纳税人交代。反观我们,在目前大大小小的贪污腐化案件中,蛀虫们都有挪用、贪污公款的斑斑劣迹。据统计测算,每年被政府官员贪污挥霍掉的钱财约有1万亿元,占我们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数目之大令人触目惊心。这些公款,也就是公民纳的税,是公民的血汗钱。还有,由于…  相似文献   

18.
罗宇凡 《今日广西》2010,(19):27-27
随着“全国6000万套空置房”的数据被媒体披露,中国究竟有多少套空置住房的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今年7月底,海南传出正在研究征收住宅“空置费”。在空置房数量尚未廓清的情况下,“房屋空置税”的提出是否开拓了一条调控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任强 《时事报告》2011,(4):70-71
房产税会不会在全国推广?个税免征额标准应该定为多少?围绕着“税”这个字眼产生的话题,成为近期人们持续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精神打假     
精神打假■郭栋国人在被假冒伪劣产品“坑”怕了之后,突然发现假“器”的背后还有假“道”。如古人所云:“形而下者为之器,形而上者为之道”。物质决定精神也罢,精神决定物质也罢,或者叫精神有其相对独立性,“道”还是代表了一种“性灵”。如果精神领域中的“道”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