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林 《黄埔》2011,(3):59
贵州多山,自然少不了弯弯的山路。然而,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境内的那段山路——"24道拐",却彰显出特有的魅力,弯弯的山道里装满了故事、书写着传奇:它曾定格在二战的历史深处,珍藏着那些关于抗战岁月烽火狼烟的记忆;又蜿蜒于今天的生活里,呈现出一幅让人心醉如诗如梦的画卷。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反映二战时中美盟军联合抗战的一张著名黑白全景老照片,它由1943年美国随军记者巴特先生拍摄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照片里长长的美军GMC十轮大卡车队,沿着  相似文献   

2.
观音岽     
既然是观音岽,那一定是跟观音有关的地方。没错,观音岽在平和西半县九峰镇的军溪村。走近军溪村你就会发现,这里群山环抱,风光秀丽。村庄背靠美丽的大山,山上有座观音庙——碧石寺,山因庙得名,叫观音岽。村前一条弯弯的小溪穿流而过,依山傍水间把一个村落围在山脚下。村前良田碧野,山上常年烟雾缭绕,  相似文献   

3.
小村散记     
在路上我们要去的是个叫“庆胡”的小村。这是我们统战部的扶贫村。车在梁上行驶着,能感觉风很大。正是阳春三月,太阳暖暖地照着,但从车窗吹掠而入的风,还是带着丝丝凉意。抬起头,远处随车而动的山峰,还覆盖着白雪。就是路边的坑洼处,也能看见斑斑的雪,仿佛一夜后的残梦。但不管怎样,春的气息已经能让你感觉到,看得见了——路边枯黄的草丛里,已有一脉脉的绿茸茸的,在风中轻轻而动。车行驶的山梁,叫“中梁”可以看出来,这儿的植被是相当不错的,路边是一棵接着一棵的洋槐树,一道道坡上也是一层厚厚的枯草,间或有连成片的洋槐林。梁高沟深,路上…  相似文献   

4.
三江并流之后在滇西北的迪庆高原,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很久以前,太子雪山和梅里雪山有三个女儿,大女叫金沙,二女叫澜沧,三女称怒江。三姐妹在雪山峡谷中长大成人,父母想把她们远嫁东海。善良温顺的金沙顺从了父母之命,任性的怒妹偏要到南海,而豪爽大度的澜沧姑娘既想随金沙到东海又舍不下小妹。想了九天九夜,澜沧决定随着怒妹嫁到南海。南下途中,遇到大山阻挡,她仓皇间在无量山与怒山之间夺路而走与怒妹失散。澜沧在大山之间怒不可遏地挣扎着、呐喊着·”’”’””走出无量大山,这是一个很古老很古老的梦,人们已经做了很久…  相似文献   

5.
清灵的临湖     
正临湖是玉山县一个边贸重镇。原本叫灵江坞,民间一直沿袭这种叫法,因境内有一条源自灵山的河流坐落大山坞而得名,当地口音天长日久地叫,叫着叫着就谐音为灵江湖。再继续衍变成现今的临江湖,简称临湖,以致第一次去临湖的人都会纳闷,哪里有江有湖啊?不就是一条称作饶北河的溪流嘛!而饶北河在临湖一段又被称为葛仙溪,传说东晋  相似文献   

6.
罗安武  钟锋 《传承》2003,(6):33-34
“太阳升起的地方/大山延绵的地方/流水年华也平常/硝烟过后难忘;山雨飘洒的地方/故事流传的地方/血染山花也平常/青春之歌难忘;山路弯弯小河弯弯/不老的故事越讲越长/岁月茫茫大地茫茫/故事里的歌轻轻唱……”这是由著名歌唱家苏小明演唱的一首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这部首次再现广西剿匪作战史的连续剧就是曾得到广大观众好评的《大围剿》,该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八套等黄金时段播出后,全国许多省市电视台纷纷热播,是一部真实、全面反映广西剿匪的长篇历史剧。担任该部电视剧总制片和编剧(合作)的就是广西军区《军事志》主编谭开先。现年69岁…  相似文献   

7.
记得那年的十月,我跨进了一个绿色的世界:绿装、绿被、绿色的大山。春天里,我们爬上了山顶那座孤零零的哨所。尽管艰辛,却迎来了春天,花儿开了,漫山遍野。这里没有村庄,没有人烟;只有老班长和我,还有那只叫“阿虎”的大黑狗。一天天,除了巡线,便是查电缆,唯一高兴的事就是对着大山喊,任凭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四年服役期满,我“解甲归田”。山道弯弯,一次次回眸凝视。我轻轻地问那绿色的哨所:“我走后你可孤单?”我轻轻地和“阿虎”道别,硬咽着嗓子喊:“大山──再见!我爱你──绿色的世界!”更难忘老班长送我的那句远非…  相似文献   

8.
李乍虹 《今日浙江》2001,(16):45-46
一个镇拥有近700名退复军人,这也许并不特别;一个镇有现役军官77名,也并不稀奇;一个镇在同一年一下子涌出93名抗美援朝战士,就让人既惊讶又钦佩了。这个镇叫楼塔。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踏上这片被青山环抱的热土,去探寻英雄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在“一脚踏三县”的隆回县金石桥镇华群村,有座大山叫扯旗寨,在这座海拔1464米的大山上,有一架小棚屋。屋的主人叫游政明,今年36岁,是全国劳动模范,省、市、县三级农村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他从育苗入手,已跨地市承包开发荒山14000亩,为国家创税12万元。  相似文献   

10.
突兀灵通     
江南多丘陵,山势低矮连绵。进入平和县地界,放眼望去,山路崎岖蜿蜒,青山或远在日落之处,突然又逼到眼前。车往山上走,涧水却奔绝崖而去,来无影去无踪,刚想探头寻找水的行踪时,车子突然打了一个拐,峰回路转,又是另一番绿色画卷。这就是拜谒灵通山经过白叶塘时所必定看到的景象。车子颠簸着穿出山峰的包围,进入梅子岭山界,这时会有熟悉灵通的人提醒,  相似文献   

11.
正五指山是海南的第一高山,也是海南秋天欣赏红叶最美的山,每到秋季,不少人慕名前往,一睹红叶尽染五指山的绚丽。我虽生活在五指山脚下,却从未有闲心专程去欣赏五指山红叶。一个秋风送爽的周末,在友人声声催促下,才得以成行。车子在山路间蜿蜒前行,坡度越来越陡,弯路越多,风也越大,越有秋冬的气息,山路两旁的青山已有稀少红叶点  相似文献   

12.
一对夫妻教师支撑起一所山村小学。他们在大山的那份坚守与执著,改变了山村愚昧无知的历史,就像一轮太阳给大山带来了朝气与希望。六肥村距岑溪市区40多公里,是岑溪市波塘镇大山深处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在大山脚下,有一所小学——六肥小学,在这里任教的是一对夫妻,丈夫叫廖亚华,妻子叫黄兑梅。廖亚华在这所小学已经任教22年,妻子黄兑梅也任教了19年,村里人把  相似文献   

13.
春的记忆 雨,滴醒了蛙鼓,滴醒了山野一串冬眠的梦。风,摇曳着时光,抖落了岁月的惆怅与忧伤。山歌,从三月爆出鼓包的枝条上冒出,多彩的旋律灿烂了苍白的脸庞。时光催熟梦想,生命之舟穿越岁月的渡口,分娩出一道春的彩虹。  相似文献   

14.
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的龙脊大山,巍峨奇丽,这里有天下一绝的龙脊梯田,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前往。然而,为了在这蜿蜒曲折的龙脊山路上创建平安大道,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艰辛和汗水……  相似文献   

15.
杨志坚 《今日民族》2002,(11):48-48
莫口,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佤族山寨,从盂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县城来到位于中缅国界旁的富岩乡莫口村,需沿着蜿蜒若蛇的崎岖山路-路颠簸才能到达。  相似文献   

16.
一秋到沂蒙山。老区的盛情令人陶醉。路边的野菊花摇曳着满身的绚丽向你致意,树上的喜鹊从高高的窝里探出头来唧唧喳喳向你问好,山风从幽谷密林深处匆匆赶来相迎,漫山遍野的红叶则以火焰般的热情拥抱山外来客。沂蒙山,顶天立地的英雄化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里曾发生过大小战斗4000余次,巍巍青山掩埋过十万将士的忠骨。历史留给沂蒙山许多佳话。最动听的是百万沂蒙山儿女用山脊一样的肩背支持着中国革命,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其壮魂烈魄,让世人动容,叫岁月难忘!解放后,贫穷与落后藤条攀树一样苦苦地缠住这片土地,沂蒙山成为挂满…  相似文献   

17.
边走边唱 走在西部的大山中,对日出日落时的景物特别敏感,不像回到城市里,时间只在手表上.刚进入云南巍山的地界,夕阳落下山坡时,有一种野草在晚风中逆光摆动,同行的民族学家杨教授告诉我,当地民歌里有专门唱这种草的,认为这种草有风无风都自由自在,是世界上最自我放松的草,并把它用来形容男人.老教授一边说一边哼起调子唱道:"男人不欢快呀,女人不会去爱……",听着这好听好玩的歌,我记住了这种草叫兔尾巴草,名字有点俗,却很让人难忘.  相似文献   

18.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如诗如梦的绿色画境。但生活在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下,我们似乎感觉到这样的画境正渐行渐远。为了唤醒那片失落的绿色,人们一直在努力。5月11日至16日,记者随2011年环保赣江行检查采  相似文献   

19.
美梦成真     
我来自黄土高原,是大山的儿子。从小在我心中就有一个不可磨灭的梦,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天地,走走外面的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带着梦来到北京当保安。“呜──”一声尖锐的火车长鸣声,回头望望熟悉的大山,还有风中妈妈摇摆的双手,想着妈妈临走时的嘱托,我心中不禁一阵辛酸……“这是你们公司的主任,你们随他到基地训练之后再安排上岗。”送我们来的领导指着眼前一位穿着警服的人说。我们坐的车嘎然停到一个小院子里,随后,简单的伙食,枯躁的“摸、爬、滚、打”式的训练。时近中午,夏天的太阳如同火球般炙烤着大地,而我们,正…  相似文献   

20.
山路弯弯     
突然心血来潮,要去看望山里的朋友。披着晨雾踩着露珠匆匆向县城边那座山走去。一条曲里拐弯的山路象梯子般架在天地间,我踏着被无数山民的双脚磨损的山路拾级而上,两边时而簇拥着密密匝匝黑茫茫的树林,时而突兀着磷峋壁立藤蔓披拂的山岩,时而可见轻轻摇曳的叫不出名的各色山花。行不到*半,我便汗水淋漓了。终于有了个可供小鼓的缓坡,其左侧有珠三四人才能合抱的黄桶树。我坐了下来擦汗间,见一位身着红色毛衣的姑娘拿1柬山花向上走来。我和她闲谈中了解到,她是县城姑娘,两年前从学校毕业分到山那边的乡上搞民政工作。与她*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