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年前,我和大明同在广州天河的一家公司里打工,我做人事,他做生管,天天打照面,我们不可避免地恋爱了。  相似文献   

2.
小菡老师     
唐俊峰 《新青年》2005,(9):34-35
10年,那座小学依旧平卧在黄家镇的西头。10年前,我就在那所小学读书。小菡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只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后来,她就被开除了。小菡老师很美丽,高挑单瘦,大眼睛,双眼皮,睫毛很长。那双眼睛,总是很温情,所以小时候,她发火训我们时,我们也不怎么害怕,还敢盯着她美丽的大眼睛。不过现在,我肯定不敢盯着看那眼睛了。因为在那种眼睛里,永远也没有责备和嗔怒,有的只是期待和关爱,就像现在,我很失败,每次离开家都不敢回过头来看送我到村口的母亲。小菡老师教我们语文。10年前的老师,在学历上的要求不像今天那样严格,小菡老师只是高中毕业,我1…  相似文献   

3.
细雨:你好!我是一名农村女孩,3年前,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他对我也很好,他曾经对我说:“我就喜欢跟你在一起,跟你在一起没有压力,说起话来自在。”就这样,我们总在一起无拘无束地闲聊。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似乎都很美好,他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每天都在偷偷地编织着自己的梦。然而快乐总是不长久,就在我们相识的第二年,他喜欢上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节拍     
7年前,我回到了我的出生地,蒙大拿州的一个小镇。那时我刚满18岁,而且觉得自己是个百分之百的城里人。虽然说在镇边的小河里游泳,在路边的小卖店里买牛奶冰激凌都是很有趣的事,但我却不想在这里久留。城里人在我们这个只有7600人的小镇里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他们也许是到附近的农场度假的。有一些人能留下来多住一阵子,但他们四处看看,问候几句你好,就又都打包回城里去了。有很长一  相似文献   

5.
"马老师吗?我是一个24岁的青年,在政府机关工作,我谈了一个女友……"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铃声响过,耳机里传来一个年轻人低低的声音。"好啊,祝贺你!"我大声说。虽然受了我的感染年轻人的声音有所改变,却有点窃窃私语:"可是,我们工作不在一个单位,相聚的时候很少。我们是两年前相识的,应该说感情很好,我们曾经发生了最亲密的关系。可是,有一次我发现她和  相似文献   

6.
青春的足迹     
张子焕 《新青年》2022,(Z1):66-67
<正>三年前,母校团委举办了一次“重温青春路”主题活动。昔日的懵懂少年如今都已两鬓斑白,然而在三天三夜的时间里,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倾情讲述着逝去的年华,一道回忆起那过往无悔的青春。我率先回忆了克山县亚麻厂大火事件。事发当时我在县第六中学读初中二年级,入团还不满三个月。正在上课时,忽听大街上消防车鸣叫不止,  相似文献   

7.
10年前,我刚考上大学要去北京的那个暑假,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我小学里的一位好友打来的.自打小学毕业后,我们因为彼此住得很远,各自去了不同的中学读书,当时家里都还没有电话,所以就此失去了联络.后来这位发小偶然发现他的一位朋友竟是我的高中同学,这才重新联系上了我.  相似文献   

8.
见字如晤     
正当我再次走进宿悦先生的书房时,气氛如我三年前第一次到这里时一样,淡然、安静,饮一杯茶,与一个人天南地北地对话。不由得感叹时光,三年前的场景和当时的文章,似乎早已凝固。久置沉淀,于我,再次落笔,有了更多感悟与共鸣。一切都在变化,无论是对宿悦先生还是对我自己而言。三年时间,足以留下一段明显的印记,这印记,清晰地留在宿悦先生的书法中,也留在我的文字里。  相似文献   

9.
2001年,我与妻子受团结出版社之邀,撰写一本有关北京老宅门的书籍,为了避免单纯文字的枯燥,给读者以更多的视觉效果,需要拍摄一些相关照片。在至少大半年的时间里,我们梭子一样地北京的胡同里跑来跑去。那时候,北京已经开始大规模拆迁,伴随推土机的轰鸣,时常可以看到比肩的院落,在高亢的声浪里,化为瓦砾。一天,在南锣鼓巷地区的一条盲巷,我突然看到一座古老的宅门,是那种四合院中最高等级的大门——广亮大门。但是,已经颓败不堪了,象征官品的雀替早已无存;瓦垄里原本苍翠的青草,被秋风漂洗成暗黄的颜色;屋顶倾斜,仿佛一座荒凉的山丘。我突然涌起一  相似文献   

10.
朋友     
年前,我在准葛尔盆地深处的卡拉麦里山当兵。这里与世隔绝,没有人烟,我们连喝水都要到一百公里以外的油田去买。看不到电视,日报成了月报。战士们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连看到的黄羊都是公的多。这里有我国第二大有蹄类动物保护区。有成千上万的黄羊、野驴和据说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专门从俄罗斯引进的西伯利亚狼。我在这里战斗生活了5年,黄羊和野狼成为我惟一的朋友。我们从凌晨5点出发,浩浩荡荡的车队穿城市,过乡村,进沙漠,越戈壁,在千里荒原上飞奔,扬起的尘土像一条黄龙,久久不肯散去,搅醒了万古荒漠。夕阳西下时,我们来到了一片开阔的…  相似文献   

11.
挣扎 毕业之后,我打消了直奔上海的念头.西部是我的家,是我所有的情感依托.四年前,我从西部的大山里走出来,负笈到了湘南一带.原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重归西部,去最贫困的山区里支教两年.而今,当前程与家乡真正立在面前时,我却畏缩了.  相似文献   

12.
一 将近10年前我跟一些朋友想把格瓦拉搬上中国舞台,当时我们找到今天会议的主办方拉美研究所,找到刘承军同志;后来我们又找到今天会议的东道主古巴驻华使馆.我们得到了无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依旧存在的侵华日军监狱炮楼抗战期间,北京曾经有日本法西斯嚣张一时的苦难岁月;我们北京在被侵华日军占领的时候也有血腥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甚至,直到今天,侵华日军北平陆军监狱的炮楼依旧在我们北京古老的城市里矗立着。这些炮楼展示了当年的罪恶。数年前我就采访了北平日本陆军监狱的幸存者:86岁的老八路赵忠义和83岁的当年为北平地下党工作的尹文成。  相似文献   

14.
往事     
最近,我在一只旧皮箱里找到了一些发黄的信件。其中的一封是这样写的“:太棒了,这是我来到夏令营的第四天,我的皮箱终于到了。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糟糕,因为我的东西都在皮箱里,随身带的尼绒背包里的东西就成了我的一最切。可是,几天下来,我发现其实我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这是多么明智的观察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都是几经挫折才认识到这一点嘛,我们其实并不需要那些我们认为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些体会并不是来自名人贤哲,而是来自1979年的夏令营,更确切一点说,是我儿子年轻的时候,在远离家乡的夏令营里写来的。我是在一次家里进行大扫…  相似文献   

15.
那年我刚刚20岁,是花枝乱颤的年华。我在一家珍奥核酸公司做策划,18层的写字楼里一水水明眸皓齿的年轻人。白天大家对着电脑玩命地调集脑细胞,晚上一到便三五成群地去酒店拼酒。至今我还能对那些昂贵的红酒牌子如数家珍,老板大方,把我们白天为他赚来的钞票大把地掏出来犒劳我们的胃,不醉不归。我对甜酒格外偏爱,而且不知从几时起见着甜的就两眼放光。每天晚上往沙发上一坐,男友就得一个接一个给我削苹果,碗大的苹果3个4个没问题。为此他送我一昵称叫“Apple猪”,我“咯咯”地笑。男友许峰是我大学学长,毕业后就在当地电台作DJ。他上班不到…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我按照传统的方式遇见了一位让我心仪的男士:在酒吧里,喝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接下来我却按照一种摩登现代的方式把自己的机会给彻底毁了:我用谷歌搜索了一下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砚文 《新青年》2007,(8):23-24
午夜两点,我躺在床上给子建打电话:"明天是我们认识6个月,他怎么一点表示也没有?"我说的"他"是肖洛,我的男友,一个刚刚步入中年,事业有成的男人。子建大概还没完全清醒,声音里一股子被窝味:"你要他给你什么表示?"我说肖洛没有向我求婚。子建爱搭不理:你不是说他一早就告诉你了他不会再结婚了吗?他如今事业如日中天,有一个正在长大的儿子,一年前又刚刚挣脱婚  相似文献   

18.
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  相似文献   

19.
正"姑奶奶回家了!"每逢叶广芩大姐回到北京时,我们满族作家都会这样欢呼。姑奶奶指父亲的妹妹,在满族的家族里,姑奶奶有着很高的地位。认识叶广芩是在10年前的一次满族作家聚会上,久而久之便是向大姐约稿。这本新书《去年天气旧亭台》里的《唱晚亭》这篇小说,便是首发于《民族文学》的。在研讨会的前一天,我正在阿克苏组织多民族作家看新疆活动,满族作家孙春平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20.
与查理同行     
几年前,我同丈夫克利夫及10岁的儿子乔治一起去墨西哥旅游。我们被当地五光十色的艺术品所吸引,决定要买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带回家。在我们参观一个叫蒂库鲁的小镇时,我们注意到一种当地特殊的瓷器,他们用各种各样的颜色,在瓷器上描绘出玛雅神话的种种传说。太阳神、雨神和其他众神灵在一起指挥着大自然的风风雨雨和人间万物。在一家商店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一个美丽无比、琥珀色的瓷罐,跟我儿子乔治差不多一样高。我轻声对克利夫说:“把它放在我几们家客厅里,一定会很漂亮。”他说:“别瞎想了,我们根本不可能带它上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