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真话,自己付出代价;不说真话,国家付出代价。这是中国新闻人延续至今的困境和悲哀。  相似文献   

2.
论傲慢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大多数人肯定自己的聪明,仅仅是为了表示自己不愚笨而已,但有少数人不仅认为自己聪明,更认为自己聪明绝顶,与众不同。自认为聪明绝顶、与众不同的人,往往矜夸傲慢,目空一切。  相似文献   

3.
在“人道主义”栏目扩版的第一期,作为编辑,选择了这样一组文章刊出,是希望读者朋友都来思考一个问题:当今我们生活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心以及相互间的扶助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也许,是人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的怀疑造成了这样的现状;也许,那些曾奉献过爱心的时刻和情怀被欺骗和谎言无情地捉弄过;也许……但,我们仍然不认为,这就是可以变得冷漠和拒绝给予的理由。生命是胜过其他一切的东西——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珍爱自己,也包括珍爱他人的生命是人的最基本道德底线。眼看身边的生命遭到危难和威胁,不尽其所能帮一把,扶一手,你自己的良心真能安然?想想如果轮到自己头上,你哭你唤,没人理你,你难道不心彻如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可以脱离他人而独自存在,所以,在我们还有能力的时候,关注别人、帮助别人,归根结底就是关注和帮助我们自己;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最终让我们自己获得珍惜。  相似文献   

4.
探析生态危机中人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文娟  李建珊 《前沿》2011,(5):181-184
在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中,人类逐渐意识到自身才是这场危机的真正主导者。主体性的过度膨胀,成为生态危机的诱因;传统价值观对自然的漠视,成为生态危机的内在因素;人的外化器官——科学技术的强势,成为生态危机的助力。只有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念,确立自己的有限主体性,并恰当运用科学技术,寻求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才能彻底解决当前所遇到的生态难题。  相似文献   

5.
刘志军落马前一天还在会上信誓旦旦,"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要管住自己"。话音刚落,自己就从铁道部长的宝座上轰然倒下。为什么口口声声强调自律,强调"管住自己"的刘志军最终却没能自律,没有"管住自己"?他怎么就不"管住自己"?大家都知道,人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一点,是人有自控力、自律力,能够"管住自己"。人与人的差别以及一个官员的成败,很多时候都体现在和取决于自律力的有无和大小。有道德戒律和法纪敬畏的  相似文献   

6.
万事之根     
云溪子 《小康》2012,(6):118-119
虽然都是凡夫俗子、寻常百姓,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操劳,但却因逐利的手段不同,而有"君子"和"小人"之别世界之大,目不能及;世人之多,何止万千。人与物相涉,人与人往来,便生了"事"。物与人其数巨近无限,故"事"更无以数计了。"悠悠万事",言其多而也,其实何止万事。  相似文献   

7.
所谓"以人为本",即以人的管理为核心,以激励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组织职工主动、积极负责、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安全的最大效益。要落实好这一思想,应该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王焱麒 《前沿》2014,(23):65-66
古往今来人们毕生都在寻求自身的价值。人类始终不渝地把关注自己命运的现实和未来作为追求的动力和目标,思考和寻找自己的价值。而价值观的建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人类真正的自我认同,表达了人类对从现实生存状态到理想状态的一种有意识的追求。在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中,对人的价值的形成、本质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刻、精辟的分析。本文主要运用唯物史观,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探讨人的价值以及引发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安》2012,(2):56-56
步入社会,在人前易脸红的毛病让人不堪其苦。其实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想改变自己,自如地与人交往,但就是做不到。有时同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本来还好好的,突然心里“咯噔”一下,心跳加快,一股热血直往脸上冲,自己难堪不说,还叫别人莫名其妙,常常被别人笑话,致使与人交往时几乎成了惊弓之鸟,不敢与人交往。但又渴望与人交往。在人的身体里常常经历着两个不同自我的战争:一个害羞、懦弱、缺乏自信,一个则强迫自己去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0.
心中有阳光     
<正>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得都是黑暗,说的都是邪恶。说人是非者,本足是非人。每个人用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态度,思考所遭遇的情境,判断别人的作为。每个人的心灵,就像是一面镜子,在自己的心中反射出自己眼中的花花世界。同样的夕阳,有人感受到美丽绚烂,是人间绝好美景,是一天最美好  相似文献   

11.
居住权制度的适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设立方式。居住权可通过书面合同或遗嘱设立。遗嘱继承取得的居住权自继承开始时设立,遗赠取得的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二、主体范围。居住权人仅限于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包括同住之人;三、客体界定。使用权人不可为他人设立居住权,所有权人不可为自己设立居住权;四、法律效力。对于住宅维修,有偿设立居住权由所有权人负责,无偿设立居住权分通常维护与重大修缮分别由居住权人与所有权人负责。居住权不得抵押;五、期限与消灭原因。特殊情况下可推定居住权的期限。住宅灭失或被征收后,所有权人需承担一定的经济补偿义务。  相似文献   

12.
王新华 《求索》2008,(1):69-70
政府相对与社会而言只是工具,因此,政府人只能扮演“公共人”的角色。为此,有必要严格区分“公共权力”与“私权利”,明确“公共人”(政府人)必须拒绝私人意志,排斥私人利益,行为公开透明,让渡自己的“超额权利”。  相似文献   

13.
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的内涵。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指人为求得生存和谋取发展将自己的本质属性、内在需要、能力创造等主体性元素能动地、客体化地施加于自然界和社会,以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人类要想在自然界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个体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和进步,都必须外化自身的本质力量。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外化成为可能的现实途径,人在实践过程中外化自己的本质力量会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只有在保持人类与自然界、个体与社会之和谐的前提下,才能使人的本质力量外化得到合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是以弄清人的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人或个人的本质为前提和出发点的。他把个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背景下来考察,把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规定同个人的应有发展、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个人的和谐发展联系在一起。其思想实质在于:使人在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价值和主体地位,以达到自我实现;达到自主活动和保证自己的生存;求得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使人类社会朝着有利于个人和个人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在社会上,人心都比较浮躁。有事都会找别人的毛病,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学了传统文化后,才知道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不对。正己化人就是只有我们自己身正、心正、行正、言正,才能感化身边的人。古人有云:唯谦受福。只有谦虚、活在低处的人,才能够收获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王丽芳 《当代广西》2009,(18):13-13
和谐社会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大处讲,有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小处说,有家庭的和谐,邻里的和谐,团体的和谐。这些都是外在的和谐,而内心的和谐才是最本质的。外在的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助来建立,内在的心理和谐则依靠自我约束、自我调适,自己给自己“做思想工作”去达到。  相似文献   

17.
不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与互动关系被毒化了,而且每个人都会为求自保而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将自己封闭起来,变成一个"原子化的个人"。  相似文献   

18.
在—个单位工作,弄不好可能使自己成为—个多余的人。如果成了多余的人,那就离下岗失业不远了。除非自己真正不想再在这个单位工作下去,谁也不想使自己成为用人单位中多余的人而被迫离去。那么,怎样才能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呢?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前沿》2012,(1):57-60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认识自由的方法论前提。自由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应该对每个人的自由权利给以尊重;人的自由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人与人结成各种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人的自由依赖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的需要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因。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可以把人的自由划分为生存自由和发展自由。按照自由的内容可以将自由划分为经济自由、政治自由、道德自由以及法律自由等。经济的、政治的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因素综合影响着人的自由实现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分粥     
<正>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