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现实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既要注重"哲学的问题",也要注重"问题的哲学"。因此,要"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要扭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在场"、"失语",甚至"边缘化"局面,就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解决好哲学"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研究应当自觉回归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关注中国哲学和中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走向面对"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路,从而展现马克思哲学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是与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根本观念问题,重视哲学价值观的研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造就“四有”新人,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重视价值论研究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原则的体现,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原则,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强调“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另一方面又注重效益,  相似文献   

3.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和谐哲学.因为,和谐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的共同呼唤.  相似文献   

4.
近期来,不断看到《哲学动态》等刊物,围绕“哲学与现实”这个主题连续刊登了“本刊记者”的专访文章及其他学者的多篇论文,引起强烈反响。这种迹象表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条件下,哲学与现实的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在哲学实际上受到市场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迫切需要理论界进行全新的探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的研究作如下概述,并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陈雷 《求实》2016,(2):40-48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哲学指导思想,是核心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处于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之中,构成一体两面的关系,与之共存共在,不可分离。然而,面对二者之间如此紧密的共在关系,时至今日,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现实中是何种现实性质的、何种政治地位的和何种哲学功能的这三个最为根本的问题的认识依然不够深入和彻底。因为现实生活中还不时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用论"的杂音,甚至还出现了抵制和取消之的思想态势。这就不仅仅需要从思想上对之加以重视,而且更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反思和分析,以辨明真伪,明断是非,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性认识,从哲学的理论高度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地。这无疑是当前需要做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7.
孙跃纲 《学习论坛》2009,25(4):52-56
发展哲学认为发展是主体实现发展理想、提升生存状态的实践活动,只有发展才是人的真正本质,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存在方式,离开发展就不能说明人和社会的历史性跃迁.发展既是外在性过程,也是人的内在性诉求,是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从人的生命价值与存在方式视角来理解发展,构建发展哲学,应该成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生活化的最佳选择和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关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正中 《理论学刊》2003,1(1):37-39
现代化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外在现代化 ,即社会现代化 ;二是内在现代化 ,即人的现代化。人们对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处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 ,是一种有机统一的关系。同时 ,在发展过程中 ,二者也存在着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9页)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一直根据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把哲学的基本问题规定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然而,恩格斯提出这一论断到现在已经一百年了,时代的发展向哲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文化哲学已经从哲学的边缘学科发展成为哲学的显学之一。考察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实,可以看到,当前文化哲学研究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文化哲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范式;(2)文化哲学的问题意识与实践品格;(3)文化哲学研究的具体问题;(4)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身份认同、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这些主要问题也预示着文化哲学研究的未来走向: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保守走向创新,从精英走向大众,从一元走向多元,从斗争走向共生。  相似文献   

11.
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的关系是:在当代西方哲学的三大思想运动中,生活儒学更接近于海德格尔现象学,但对后者进行了根本性批判,由此重新获得孔孟儒学的"生活"观念;生活儒学的"生活"观念与马克思的"实践"观念之间既有可对应性,又有非等同性;生活儒学承认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转换,但解构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还原到生活存在的本源视域。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发展指导面临着理论指导与实践教育脱节、人才导向与社会目标错位、个性指导与全面发展对立的矛盾。马克思"现实的人"致力于解决人的生存危机与发展困境,以马克思"现实的人"为切入点解决当代大学生发展指导问题,要充分认识"现实的人"对大学生发展指导的意义、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发展指导的原则和方向、客观遵循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当代道德教育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三大症候:道德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分离、道德教育中知行脱节以及道德教育与德性远离。其原因在于:道德教育多是一种"你说我听"的模式,是一种"重知轻行"的模式,是一种"事实教育"的模式。解决道德教育问题的主要策略是:道德教育在过程中注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在目的上实现受教育者通过知而指导行,在结果上落脚于受教育者良好德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作为当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在人们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类社会正经历由原子(atom)时代向比特(bit)时代的转变。国际互联网及其拓展的广阔的“数字空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那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如何认识“虚拟社会”,如何处理“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以及怎样去应对互联网本身给传统社会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一、虚拟社会的概念解读我国学者对“虚拟社会”已有了相关的研究,多数社会学者认为“虚拟社会”就是指“网络社会”,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它的虚…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我们了解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为现实提供经验教训。历史离不开现实的支撑,现实也不可能脱离历史而独立存在,它们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注入了现代血液的历史研究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四海 《唯实》2003,4(7):15-18
追问和回答哲学究竟是什么、能够做什么 ,是决定哲学理论的表现形态、整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首要问题。从历史上看 ,哲学的存在是多元的 ,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相统一的严密科学体系 ,实现了哲学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维度 ,需要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与普世性、思辨性与大众性、社会性与功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学术界就经济哲学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这一讨论,是有深刻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的。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经济哲学;另一方面,当代哲学与经济学不断交叉、融汇。这两股力量促使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新的学术兴奋点——经济哲学。实际上,经典的经济哲学发端于亚当斯密。马克思的一些经济学、哲学著作也可称为19世纪经济哲学的力作。今天,高科技产业的兴起,跨国公司的盛行,金融体系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都大大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历史在向我们召示:哲学家再不能淡漠经济学,应当通过经济学去联系现实,把握时代的脉搏;经济学家也不能再拒绝哲学,应通过哲学提高理性思维,深刻认识变化着的经济现象。世纪之交,促进哲学与经济学的联姻,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文就近期来专家学者们基于这一课题的见解概述如下,以引起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施福昆 《理论建设》2018,(3):103-107
人群共同体是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各种社会联系的人们存在的社会形式。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致力于破解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回归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经典视域,挖掘马克思思考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思想理论蕴含,对于当代中国避免陷入二者关系的现代困境、积极构建个人与共同体的理想关系与和谐社会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的现实关怀与批判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美堂 《新视野》2004,(4):68-70
马克思哲学是以现实的实践为中介“观”世界的哲学,是以生活和实践为源泉和动力的哲学,也是致力于现实的改造和变革的哲学。但现实中,虽然,我们经常把“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口头禅,可是,我们的哲学并没有真正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生活。本文通过对现实哲学研究中存在的误区的反思,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还原和本真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1年8月25—28日,“全球化与当代哲学”理论研讨会在澳门召开,两岸四地(大陆、港、澳、台)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有关中心议题的各种理论和观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辩论。研讨会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某种共识,也在一些问题上持有争议,充分体现了平等、民主、百家争鸣、探求真理的学术品性。一、关于全球化和全球化理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既不始于今日,也不是今日已经完成。全球化,尤其是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