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操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为“奸雄”形象,其奸险狡诈令人生畏;在《三国志》中,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人物: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辉煌的一面。作为小说,《三国演义》以曹操的历史形象为原型,突出了其“奸雄”的一面,塑造了一个新的人物形象,与《三国志》分别体现了曹操的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2.
元世祖统一全中国.建立了元朝.打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他是一个不输于成吉思汗的杰出帝王。元世祖的杰出不仅体现在他的军事才能上.还体现在他用人的不拘一格。他把18岁的安童任命为丞相,就是他不重资历、大胆提拔有才能的人倚为羽翼的一个明显例证。  相似文献   

3.
元、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在超越与回望中踟蹰,跨海开疆,封园造苑,探索世界,科学探索的旅游观在此时形成。 横跨欧亚的大旅游时代 元朝的大统一是蒙古贵族通过军事征服来完成的,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为中国旅游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开辟了新的天地,使元代旅游更具特色,具有"远游、宽阔、面向世界"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郭湛 《前线》2014,(2):42-43
人是一种现实历史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历史时代,共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这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风云际会,我们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每一个有历史感的中国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李瑞环同志常说:“历史的人要办历史的事”。作为历史的人,我们要能够自觉地参与历史创造,就要有自觉的历史意识。这是历史的人的历史自觉,有这种历史自觉,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现实历史过程,做好我们该做并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5.
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中叶,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神州大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它把在此92年前恩格斯的科学预言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书生与江湖     
朱国勇 《廉政瞭望》2010,(19):64-64
有两条线,始终贯穿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一条明线,叫书生气;一条暗线,叫江湖气。随便哪一本史书,一眼看去,都是书生;细思之下,又全是江湖。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书生都是演员,所有的导演都是江湖。这些导演一般不登台亮相,就算登台了,他们也只会展示自己书生的一面。他们潜藏于历史的暗处,不经意中显露的一鳞半爪,便已经左右了历史的局势。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这座在旧金中都城东北平原拔地而起的、经过周密规划、精确勘测、用举国之力加以建造的宏伟都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的是元朝,第一次用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哉乾元"命名国号的是元朝,第一次制订人类最精确历法《授时历》的是元朝,第一次同时开通大规模漕运和海运的也是元朝,而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首都,还是在元朝。  相似文献   

8.
准确判断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曾对中国发展历史方位作出过四次重要判断:中国展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对中国发展历史方位认知的理论维度包括: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统一的认识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协调的外在表征,时间逻辑与空间逻辑耦合的内在结构。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党准确判断中国发展历史方位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习骅 《党员文摘》2023,(4):56-57
历史的经验是:法纪越严,官越不好当;官越是不好当,国家越是前途无量,人民越是充满希望朱元璋坐上龙廷不久,召集大臣开会,主题十分严肃:元朝曾经那么强大,为何不到百年就灭亡了?大臣们普遍认为,元朝的统治太宽松了。朱元璋纠正说:元朝是对官员太宽松了!  相似文献   

10.
吴军 《当代贵州》2013,(9):52-52
读书,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对反映民族问题的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最近读到高洪雷的《另一半中国史》,使我对“中国”的来源和构成有了更多的了解。该书全篇以通俗的文笔,生动地勾勒出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脉络,用鲜活的史实证明了少数民族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以及祖国版图的形成所做的巨大贡献。根据本书提供的史实,我国的汉族人口之所以占到绝大多数,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成分。同时,汉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曾有不少人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为少数民族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统一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实现的,我国辽阔的历史疆域是由满族建立的清朝最后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因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适应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始终牢记历史使命,勇往奋进以赴之,殚精竭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中国革命才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才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才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党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百年来党领导全体人民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即“十个坚持”,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坚持中国道路。要对坚持中国道路这一历史经验进行科学的把握,必须深刻理解其蕴含的三重逻辑:深入理解坚持中国道路的理论逻辑;深入认识不同时期坚持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深入掌握坚持中国道路遵循的“54321”的实践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对坚持中国道路这一历史经验有科学把握,汲取其有益经验和智慧力量,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将其用好、用实,从而使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伟大荣光。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精神密码。深入理解和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意蕴,需要具有大历史观的视野。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体现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永葆自我革命的勇气、探索符合国情的中国道路的历史清醒;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来看,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体现在开辟、坚守、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自信;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体现在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发挥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的历史认识有三点:日本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它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历史性启示是:必须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大力发展经济、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始终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抓好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15.
《红旗文稿》2015,(5):40
捍卫我们自己的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天职。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捍卫中华之文明。一部真史、信史是大事,是命运,是前途!170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  相似文献   

16.
张德旺 《世纪桥》2010,(10):7-10
<正>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一座魅力独特的里程碑,"五四运动就好比是给中国现代历史打上了一个结,此前的种种历史线索都收拢于此,此后的种种历史线索又发端于此"。[1]而在新时期,回顾和  相似文献   

17.
曾珺 《湘潮》2011,(11):4-6
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熟读中国历史典籍的过程中,他留下了数量丰富、见识独到、视角新奇的历史人物点评手迹。然而,在毛泽东的点评中能得到"政治家"这个评价的人却只有三位:朱敬则、姚崇和张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一面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一面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一面指引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的旗帜。  相似文献   

19.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什么叫先锋队?先锋队就是先进、先行、走在前列。我们党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前列,始终掌握时代的发展方向,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面鲜艳的旗帜。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每个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0.
这次研讨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从多学科、多方面、多视角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涉及问题较多,特别是对热点问题探讨较为深入。归纳起来,主要研讨了以下问题:一、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问题。有的同志讲,一个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十多年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了,形成了,并且正在继续向前发展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写着"毛泽东思想",写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举起这样一面新的旗帜,就是举起一面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迈向21世担的伟大旗帜,或者说是举起一面引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场新的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旗帜。有的同志深刻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并引用了一些历史资料。认为邓小平同志具备"出将入相"的治军、治国、治党的卓越才能,具备有胆识、有魄力、有度量,统揽全局、举重若轻的领袖品格。事实上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