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宗族势力急剧膨胀情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宗族势力急剧膨胀,威胁农村基层政权,危害农村社会治安,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其原因既有历史、自然的影响,思想、文化的影响,又有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农村人口素质偏低的影响。通过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加大打击力度来遏制农村宗族势力的急剧膨胀。  相似文献   

2.
农村目前基层政权建设模式和基层干部的领导方式及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进行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整体水平,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在农村工作各项任务和要求的重要载体。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密切党群关系,加快扶贫攻坚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1!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挑战。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进程的加快,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最突出的是经济利益上的依附关系变淡薄,政权管理体制在村一级出现了断层。从经济生活上说,农民的循环体与乡镇…  相似文献   

4.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党委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新形势下,乡镇党委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毫不放松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五个功能"作用,确保农村安定稳定、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障碍及对策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村民自治的障碍与对策》的下篇——《对策论》。文中作者提出了完善立法、农村基层政权在农村村民自治中的准确定位、加快农村城镇化三个对策。完善立法的目的是加强村民的自治权和规范农村自治组织的行为 ;农村基层政权在农村村民自治中的准确定位目的是发挥农村基层政权在村民自治中的推动作用和救济作用 ;加快农村城镇化目的是建立农村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和培育村民的自治观念。  相似文献   

6.
村委会因其在乡级政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成为农村中最主要、直接的“权力”组织机构。从理论上说 ,它应是现代法治进驻农村的重要载体 ,对村委会组成人员、工作内容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有些农村村委会很大程度上成为家族势力的寄生载体。这样现代法治失去了进入农村的依靠 ,面临着无法深入农村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势力,大多数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疑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基层组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如何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做到“四心”并重。  相似文献   

8.
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关系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应该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为村级党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的计会政治生活中,传统的宗族势力,已成为影响当地政权组织状况的一支主要力量,有些势力庞大的族姓往往能控制或影响村里的政治局面。在一些地人.基层政权的权威更多的是依靠宗族力量来维持。宗族势力的存在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构成了直接而严重的危害。其危害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比较明显。对抗基层政权干扰正常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宗族势力的发展,在广大农村的社区生活中,不少地方的宗族组织已开始人地方行政行理事务,有的将宗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刊益之上,对抗拒层政权,干扰正常工作。他们议政府、山…  相似文献   

10.
当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华 《理论前沿》2008,(11):18-19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农村政权体系的发展变化、农村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以及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民法物权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已见,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和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适时和科学地为共和国的发展选择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千难万险,使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不断由胜利走向辉煌。引领共和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8.
浅析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网络中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适合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具备的特征和当前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地方立法机关在地方立法中更科学合理地设定法律责任 ,立法者在拟定法律责任条款时 ,首先要体现地方立法的目的 ,同时 ,其内容的设定 ,还要体现出科学精神 ,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该法在施行中的要求。但从我国现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来看 ,仍存在法律责任条款不协调、缺乏衔接 ,法律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法律责任条款有明显空白漏洞等方面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有效实施。针对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量化、避免法律责任条款的空白漏洞等措施 ,完善地方立法法律责任的设定  相似文献   

20.
权利失效原则是大陆法系一项重要的司法判例原则,它有助于补充现有相关制度的不足,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客体广泛,包括形成权、请求权和抗辩权等。适用于形成权,其法律效力是使权利本体归于消灭;适用于请求权,其法律效力是产生相对人的抗辩权。我国应在立法中体现权利失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