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从几名导游看海外华人东南亚三国及港澳地区纪行之一□杨宏信在境外参观考察,若不懂当地语言,仅靠两只眼睛观察,收获就极其有限。在泰、新、马三国及港澳地区,会讲华语的人虽然很多,但讲的都是粤语和闽南语,我们北方人难得听懂几句。因此,导游就成为我们参观考察过...  相似文献   

2.
数字     
正16.1%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共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也使得养老问题日益突出。50万人近日,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据统计,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4063万,占老年人口近两成。  相似文献   

3.
刘少才 《人民公安》2009,(14):50-52
列支敦士登虽然警察少,却是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国家。出门在外,导游没少费口舌叫我们注意安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将包放在胸前,惟独这次到了列支敦士登他没强调。  相似文献   

4.
正我随旅行团前往芭芭拉旅行。芭芭拉是英国南部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街道宽敞,天空蔚蓝。小镇人都不爱开车,爱骑自行车。我们去景点旅游的时候,旅游团给我们准备的不是大巴车,而是每人一辆自行车。习惯了有车接的我们,对导游的安排非常不满意。导游耐心地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原来,芭芭拉在十年前曾经是一  相似文献   

5.
海南的蚩尤部落位于三亚市与保亭县交界处的甘什岭境内,距三亚市区28公里,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得车来,早已在路口等候我们的景区导游阿妹举着三角小旗,招呼着我们跟随她向着蚩尤部落景区迈进。旅行团一干人马边向山寨大门走去,边听美女导游饶有趣味的讲解:海南是个有着30多个民族的岛屿,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  相似文献   

6.
由于水平有限,本人不敢讲述关于“第一”的故事。退而求其次,还是讲讲关于“第二”的故事吧,显得实事求是些。中岳嵩山上,有座古老的学府叫嵩阳书院。建于公元484年,宋代大理学家程颢、程颐在此讲学,名扬四海,为宋代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咱按下学问不表,且说嵩阳书院内的两棵惊世骇俗的松柏。刚入院门,便见到一棵平生从未见过的巨大松柏,枝粗叶茂,生气勃勃,让人激动不已。导游不紧不慢地说:“这叫大将军柏。”正当我们满怀敬意凝望,导游却催促我们继续走向庭院深处。忽然,面前又出现了一棵比“大将军柏”更为壮观的松柏,像…  相似文献   

7.
杨丽娟 《思想战线》2011,37(5):117-121
目前的导游研究已出现了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态势,并取得了深入的研究成果。但从研究方法看,均存在一个"远离导游"的问题,从而导致这些研究出现了旅游人类学的缺场。导游群体的身份特质、形象的异化和旅游人类学学科发展的羸弱是导游研究中出现旅游人类学缺场的原因。在人类学"人本"的主旨下通过"人—人"研究模式,确立旅游人类学在导游中可以探讨的"导游与游客"、"导游与管理局"、"导游与旅行社"、"导游与媒体"和"导游与导游"5对重要关系是将导游纳入旅游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刘婧 《今日广西》2007,(5):40-41
“我这次可惨了,要‘裸奔’了!”这是一名四川导游在接了一个不愿购物的旅游团后对同事的诉苦。2006年末,这个旅游团在导游所安排的购物环节中没有一个团员掏钱购物,即所谓的“裸奔团”,因此引起了导游的不满。事后,旅游团员不仅对该导游进行了投诉,还将事情前后发布到了国内某知名网络论坛上。这封关于对四川导游的投诉信的公开引发了轩然大波。网友在争论中分成游客和导游两个阵营,游客大部分在旅游中遭遇过购物欺诈,满腔怒火无处发泄。导游则认为自身辛苦工作得不到理解,待遇没有任何保障,一肚子苦水不知向何人倾诉,因此在网络上展开了一场口水战。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说“无动于衷”。生活中,倒是常见一些在美好事物前无动于衷的人。有两件事情特别让我难忘。一次是在巴黎的卢浮宫。导游兼翻译安排我们三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其实,三小时在卢浮宫也只能是马不停蹄地走马看花。那真是  相似文献   

10.
李万军 《思想工作》2005,(10):20-20
2005年5月30日,扎兰电市碧草蓝天、风和日丽,全市的少年儿童正在为欢度国际“六·一”儿童节做着各种准备。市委宣传部突然接到了中央电视台记者从天津打来的求助电话,希望宣传部帮助两年前在天津车站走失的一名儿童寻找亲人。原来,走失的小朋友名叫邰文新,今年7岁,两年前在天津车站被狠心的亲生母亲遗弃,后被天津救助站暂时收养。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30日下午1点50分,我们从泰国曼谷廊曼机场出发。乘飞机在空中飞行两个多小时,到达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机场建造得豪华、气派,管理得干净、整洁,机场内外处处都是花草,使人产生一种清新的感觉。尤其是那各式各色、争奇斗艳的兰花,花茂叶盛,满目皆是,清香四溢,沁人肺腑。兰花是新加坡的国花,东南亚人称作“胡姬花“。新加坡的兰花品种极多,共有2000多种,是世界上除泰国以外的第二大产业花国。迎接我们的导游是叶女士,祖籍广东梅山人,50出头年纪,热情豪爽,待人真诚。她领我们一上车便宣布了新加坡导游的“三不“政策:一不与游客兑换外币;二不增加自费活动;三不收小费。这“三不“政策十分  相似文献   

12.
导游     
《文明大观》2001,(11):10-11
我们在西安认识的导游姓宋,叫红安。他的名字让人很耳熟,再一想,记起西安有个颇有些名气的红安飞机厂。小宋的名字与这个厂有直接的关系,那是他父母的工作单位。小宋的父亲曾经是军人,后来转业了,回到西安。而小宋也曾是军人,武警部队的,在北京还给那位在入世谈判中大展才华的中央领导当过一年多的保卫。  相似文献   

13.
<正> 不久前,到南美考察,有幸经历了一个华人小姑娘与一场桑巴舞表演的令人感动场面。在我们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时,负责带我们团的导游是一对老华侨的掌上明珠,一个胖乎乎的姑娘,名字叫简小宝。这个小导游告诉我们,她的爷爷是福建厦门人,奶奶是北京人,已在巴西侨居四十多年,妈妈是从台湾移民过去的。由于小宝出生在巴西,依照当地法律,她应该是巴西籍华人。小宝从小由爷爷和奶奶教她讲普通话,并学习中国文化。在葡萄牙语的国度里,经过多年的练习,她形  相似文献   

14.
见识跳舞草     
1998年秋天的西双版纳之行,最有趣的是我们一群老大不小的游客,受导游的怂恿,在植物园里旁若无人地对着花草唱歌。那天,导游向我们介绍了跳舞草的神奇。她说,跳舞草是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被发现的,别名情人草,只要你对着它唱支优美动听的情歌,它就会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舒展衣袖情意绵绵地翩翩起舞,如果你对它乱吼乱叫,甚至动手动脚,它就会出现反感“情绪“,停止跳舞。多么美妙的解说词,这哪里是花草呀,分明是和人情感相通、智能相近的精灵嘛!不经意间,那种神秘感溢满了我们的心头。可见到那株盆栽花草时,我们却怎么也没能看出它有什么奇特之处。整株跳舞草约一人多高,瘦瘦的,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叶柄上长着两小一大3片小绿叶,枝条上有些点点簇簇的小红花。导游鼓动男士们试一试,可他们羞羞答答,百般谦让,迫使“半边天“们站出来打圆场,对着那株草轻轻地唱起抒情歌曲,巴望着奇迹出现,遗憾的是这株跳舞草还真的像是一位高傲的公主,对女士们的歌声似乎一点感觉都没有。询问原因,导游打趣道:“可能是同性相斥吧,如果男士们对它唱歌,也许反映就不同了。“这么一说,男士们顿时来了精神,围着跳舞草摇头晃脑地唱起来。说也奇怪,他们一开腔,跳舞草  相似文献   

15.
去年在重庆期间,主人安排我们夜访渣滓洞和白公馆,导游生动的讲解和演员充满激情的表演,再现了当年革命先烈进行狱中斗争的风采,使我们如置身昨天……  相似文献   

16.
“哈比比,你们好!我是导游苏菲,欢迎你们到埃及来旅游。”我们鼓掌。“哈比比,你们知道什么叫‘哈比比’嘛?阿拉伯语即是‘亲爱的’。可有一次,我接待一个中国旅游团,他们中一个人告诉我,中国语  相似文献   

17.
赵玫 《天津人大》2011,(5):42-43
再度向导游提出了关于“左岸”。 导游说这是第一次有游客向他提到了“左岸”。 他说你想去的地方在圣杰曼大道上,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左岸最著名的咖啡馆。只是,这要你们自己去,因为在这个晚上将有更多的人去观看“红磨坊”的巴黎艳舞。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1,(5):71-71
编辑同志: 十一期间是旅游高峰,风光旅行社由于急需导游,便派人事部经理到某景点门口临时寻找导游,见导游谢某有一定的讲解水平,客人都比较满意,便邀请谢某到风光旅行社带团。  相似文献   

19.
莫珣 《传承》2012,(8):83-85
导游人员是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导游人员职业化进程缓慢,社会地位不高,绝大多数导游仅仅把导游工作看作一项临时性的过渡工作。导游人员自身职业定位存在误区,旅行社导游人员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导游权益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超负荷的工作迫使导游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导致导游人员对自身职业发展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因此,应当先解决客观发展环境的制约,明确导游人员归属,确定管理责任,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提升导游人员公众形象,加强导游人员教育,做好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20.
王赵洵 《今日海南》2006,(11):44-45
李静娜,40岁,海南兴旅导游服务有限公司导游。从1998年当导游至今,带团量连续创海南省导游最高记录,平均每年出团108个,年工作日达324天,连续7年从无间断,8年无一投诉。1998年至2003年,她连续5年被公司评为“十佳导游员”,2004年被评为“金牌导游员”,是2006年全国旅游行业惟一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导游。李静娜给游客送去了阳光般的优质服务,在导游员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为此,人人都称她为——“阳光导游”。何为“阳光”?海南省旅游局局长张琦对这一词的理解是:诚信、爱岗、敬业、奉献、爱海南、把游客当作亲人。而李静娜的身上无一不闪耀着这些光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平凡的故事,去感受那暖暖的“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