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伊拉克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平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均把注意力转向2004年的总统大选。一方欲打翻身仗,把现任总统拉下马;另一方志在高票连任,一雪上届大选普选票过低之耻,驴象备选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2.
河西 《小康》2005,(3):79-79
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驴象之争”引来国人的驻足观看,就像街上有人打架,围观者看个热闹一样,看过算过。不过身处异国他乡的薛涌可是个有心人,作为波士顿Suffolk大学历史系的助理教授,他对这场我们很多人视作闹剧的美国大选自有一番独到的、鞭辟入里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两大政党。这两个党都没有固定的党员,在选举时投哪一党的票就算该党党员。两党也没有固定的政治纲领,只有四年一次的竞选纲领。民主党的党徽是驴,共和党的党徽是象。所以人们通常把美国大选称为“象”“驴”之争。美国民主党是由部分种植园主、农民和资本家于一七九一年组成的。一八六一年民主党内部发生分裂,该党的南方奴隶主策划叛乱,此后民主党就一蹶不振,大部分时间在台下。罗斯福执政时期是民主党最兴旺发达的时期。一九三三年,罗斯福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人民不满之机,击败共和党总统胡佛而上台并四次当选总统。为挽救当时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危  相似文献   

4.
何谓“象驴之争”华英在美国,每届总统竞选时期,报刊、杂志便会充斥着“象驴之争”的政治漫画,在街头巷尾的广告栏上人们也会发现“象和驴”互相厮打的宣传画。而无论是在公开的集会上,还是私下的交流中,人们的口头上时常带着“象和驴”的字眼。如果你对美国的党派略...  相似文献   

5.
书评     
《右翼帝国的生成——总统大选与美国政治的走向》薛涌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右翼帝国的生成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驴象之争”引来国人的驻足观看,就像街上有人打架,围观者看个热闹一样,看过算过。不过身处异国他乡的薛涌可是个有心人,作为波士顿Suffolk大学历史系的助理教授,他对这场我们很多人视作闹剧的美国大选自有一番独到的、鞭辟入里的见解。通常对于美国的印象,一方面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批判;另一方面则是截然相反的论调,将美国想像为一个民主的天堂,那里是民权运动、反战、女权主义、性解放的发源地,人们穿着奇装异服,以奇…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中期选举总会热闹一阵子,但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年的竞选广告把中国也扯进了“驴象之争”。这又是美国政治宣传机器在玩弄转移注意力的把戏,借此转移美国国内经济矛盾,同时折射出美国一贯对中国“过度敏感”和“忧虑”的心态。中国无需对这样的指责太在。意,而是需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用国内的发展成就和对国际社会的贡献来打破非议和谣言。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由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驴象之争”、“红色蓝色之争”、“朝野之争”,是政治角逐中的两极。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美国两党政治的极化和对立倾向越来越糟,国会里的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几乎不再往来,  相似文献   

8.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今年首次派国际观察员对美国11月举行的总统大选进行监督。结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选举前在全球范围内就两位总统候选人所做的民意调查,不难看出,美国大选的影响已跨出国门,国际社会不仅关注甚至有意监督、影响美国的总统选举。欧安会一位女发言人称:“美国应该邀请我们,早在10年前美国就和我们签订了一个文件,邀请欧安会观察美国大选,虽然这个文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美国有责任这么做。”不言而喻的是,2000年美国大选中,佛罗里达州和其他地方都出现了侵犯选民权利的现象。按照欧洲人的逻辑,既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选举成了公众和媒体最关注的事情。选举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举是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景观之一。美国是最大的西方国家,自称是西方民主的楷模,并极力向世界推广它的民主制度。所以,美国的大选也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一、选举制度概述  美国总统选举每 4年举行一次。整个选举大体分两个阶段:初选和大选。初选是两大党 (民主党和共和党 )内部进行竞争,对党内若干参加总统职位角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产生本党唯一的总统候选人。今年初选,民主党是戈尔与布拉德利两人竞争,戈尔胜;共和党主要是小布什…  相似文献   

10.
驴象之争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预选战正在美国各州紧锣密鼓地进行。当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文尔·戈尔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之中时,2000年3月10日,美国司法部一份关于他涉嫌1996年竞选筹款舞弊的秘密报告被媒体曝光。他的唯一对手、美国共和党候选人乔治·布什立即做出反应,要求戈尔“解释清楚”。由此,通往白宫的口水战正式拉开序幕——在至关重要的“超级星期二”结束之后。3月7日,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的16个州,包括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举行了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提名预选,时间之早、参加州数之多,是美国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1.
美国没有永久性的政治官员 美国之所以难以形成官本位,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在美国没有永久性的(这里指职业生涯的永久性)政治官员。美国总统是大选产生的,每四年选举一次,从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建立起一任总统最多连任两届的先例起,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选——奥巴马当选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 2008年的美国大选注定要“创造历史”。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在11月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  相似文献   

13.
钱文荣 《时事报告》2012,(11):67-69
过去,我们对美国的民主、共和两党一直抱有这样的看法:民主党历来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同时受中小企业和工会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较强,而且政策多变;共和党则更重视安全问题,意识形态色彩不那么浓,更重要的是共和党代表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更强调自由贸易。然而,由于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今天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与以往已有很大变化,两党在对内政策上严重对立,在对华政策上渐趋一致,只有策略上的差别,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这样的转变在本次美国大选中就可见端倪。在以往的美国大选过程中,虽然竞选双方也少不了要拿中国说事,但中国问题都被置于外交政策的范围内,对中国的攻击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安全等方面,经贸方面也有,而在今年的大选中,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罗姆尼,  相似文献   

14.
王莹  邹德浩 《台声》2004,(9):22-23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的选战日益白热化,美国选民对此见惯不怪,而远在西太平洋的台湾,却对此异常关注。最近一段时间,台湾媒体对美国大选的报道,可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中国时报》、《联合报》等岛内媒体,均以较大篇幅跟踪美国大选的进程,有的甚至开设专栏,  相似文献   

15.
2004大选年     
《时事资料手册》2004,(2):82-83
2004年,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的选举活动一在美洲,有巴拿马、多米尼加等;在欧洲,西班牙、希腊、奥地利、冰岛、法国都将有大选或国会改选,英国也有可能提前宣布大选;亚洲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都将举行大选,韩国、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则可能提前大选:在中东,伊拉克可能提前大选;在非洲,有南非大选最受关注的有伊朗、俄罗斯以及美国的选举  相似文献   

16.
时事学习     
美国大选竞争激烈  11月 7日,美国选民陆续前往投票站选举美国第 54届总统。按照惯例,大选结果在当天午夜之后揭晓。可是这次大选拖延一个多月之后仍然未能选出总统。这次总统难产引起了美国国内不安和世界各国的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 )近日发表的文章认为,美国政治制度的腐败已经非常严重,联邦选举制度已经沦为“集团贿赂制度”,连选民也注意到由此产生的铜臭味。美国法律规定个人一年向一位候选人提供捐款不得超过 1000美元,没有规定企业、工会和富有的捐款人向政党提供的“软捐款”。现在选举经费通过公司和私人利益集团筹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但留给人们的思考还没有结束。在风平浪静的年份,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政策主张趋同性很强,但在危机来临时,候选人的政策主张就泾渭分明了。笔者10月15日到达美国,访问了纽约市两个民间组织和市政府监督选举资金的部门,并在马萨诸塞州西部的艾默斯特镇观察了大选投票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近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利用其在国际舆论场上的优势地位展开对华舆论攻势,就病毒来源、疫情发生、疫情信息、中国援助、中国与世卫组织关系等方面肆意抹黑中国、污蔑中国,其种种言行举措呈现出攻击中国政治体制、诋毁中国国际形象、动员美国全社会力量及其他西方国家参与对华舆论战等新特点和新趋向。究其本质,美国特朗普政府因大选需要而甩锅中国,是其直接动因;不断强化对华竞争战略,则是深层根源。如何理性应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抹黑污蔑,成为当前中国面对的一大重要考验。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 ,美国总统选举的大幕已徐徐拉开。美国的总统选举是具有广泛影响的选举 ,也是颇有特点的选举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 ,从选举过程来看 ,美国的总统选举有严格的程序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美国的总统选举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预选。在总统选举年的2一6月 ,两党在各州由普通党员直接选举出席全国党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于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明确表示支持哪位总统候选人 ,因此 ,预选结果就能清楚地知道各位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从某种意义上讲 ,总统预选也就是普通党员直接选举本党总统候选人的过程。第…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大选揭晓后,奥巴马连任成功的喜气立刻被焦灼的紧迫感替代。几乎就在报道大选结果的同时,舆论便将注意力转向大规模自动削减开支和提高税收的“财政悬崖”问题。对于奥巴马以及民主党、共和党来说,留给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已经不多,而这不仅关乎明年新一任期政府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更关系到美国未来将在世界上扮演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