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东亚一体化的动力与源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亚一体化的原动力之一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体化,最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中国-东盟合作则为东亚一体化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冷战结束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步伐逐步加快,从发展双边的经济贸易关系开始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提出和启动,为更大范围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中国-东盟合作有可能成为推动整个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提上东亚各国的政治议程,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东亚国家政府的推动下,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本文认为,国家利益具有复杂的内涵和结构,国家采取外部行动的时候,并不总是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利益的结构优化和合理化亦是国家的首要目标.东亚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中国实现国家利益结构的优化,而只有逐步转变国家利益的传统观念,建立起合作的、注重区域整体利益的国家利益观,才能保障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发展趋势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面对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集团化的时代背景和苏联解体以来的严酷经济现实,独联体各国自92年下半年以来开始逐步重新加强经济上的合作,走上了经济一体化之路。由于一系列影响因素的存在,独联体范围内的经济合作极为曲折艰难,所取得的成果也远未尽如人意。本文仅就几年来影响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地区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欧共体的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美加墨自由贸易区逐步建立,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加速酝酿,全世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许多毗邻国家都在谋求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充分利用地理上的互补性和各自的优势,对资源、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进行优  相似文献   

5.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新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已经客观存在,并对中国及欧亚周边地区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运行五年来,欧亚经济联盟并未实现大的发展,但也未半途夭折。文章通过分析欧亚经济联盟理论基础和运行实践得出:欧亚经济联盟是欧亚地区自身特点与欧洲一体化先进经验的结合体,组建其的重要经济动因是在长期低油价情况下,能够共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解决本国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以欧亚经济联盟为机制载体的欧亚一体化更是俄罗斯强国战略下的"引领式一体化",是俄罗斯面对东西方地缘政治经济压力,为拉紧周边中小国家而推行的"维系式一体化",也是俄罗斯周边中小国家的"追随式一体化"。欧亚经济联盟在中短期内将继续保持低速前进,从商品共同市场逐步向能源共同市场迈进;从长期看,其一体化发展水平将低于欧盟,但高于东盟和南方共同市场,国际影响力将大于独联体。因此,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中,面对新生的欧亚经济联盟,中国在欧亚战略选择中应充分认识到:首先,在与发达经济体实现"良性脱钩"的过程中,欧亚经济联盟是可以争取的支持力量,而在处理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尤其与欧亚新兴经济体的关系时,欧亚经济联盟及其主导国俄罗斯是需要战略协作的对象;其次,与对美关系不同,俄罗斯则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是中国大国外交的"压舱石"。中俄关系始终是推动"一带一盟"对接合作,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促使东亚经济走上了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道路。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面临着多重制约因素。加快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应增强东亚意识,完善发展模式,提倡大国合作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亚洲经济一体化——基于多国FTA战略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十年内,亚洲经济一体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地区的主要经济体开始广泛地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但是,由于历史纠葛、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差异,各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存在很大的差异。区域内外各方力量的博弈,更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亚洲经济一体化开始逐渐偏离亚洲统一市场/大范围的区域FTA目标。唯有未来亚洲经济体经济实力格局发生变化,才可能从内部促成亚洲经济一体化回归其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8.
刘洪钟  杨攻研 《当代亚太》2011,(2):30-51,29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危机是对欧洲区域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的一次重大考验,深刻反映了欧洲经货联盟成立以来所出现的两大问题:成员国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以及联盟合作机制的缺陷。欧元危机给东亚区域货币与金融合作的启示是,在以欧盟货币合作为样板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区域内信息共享与政策合作,以清迈倡议(CMI)和清迈倡议多边机制(CMIM)为基础加快东亚货币合作机制建设,完善区域监管体系;同时加强区域内各国汇率合作和资本账户自由化,稳步推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逐步缩小各国之间汇率波动的幅度,以此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呈现出新格局。面向亚太地区,美国在主导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面向欧洲,美国积极推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商讨;另外,在全球服务贸易层面上,美国积极促成诸边服务业协议,推动面向服务贸易的一体化。美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战略蕴含了美国的多层次需要: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全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贸易发展、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另一方面,美国希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主导构建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  相似文献   

10.
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研究.学者多数是用定性分析法进行测度的.通过对政府重要行为或者标志性事件的分析.得出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脉络来探讨一体化进程,而罕有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测度做量化分析的。基于此.本文尝试用综合定量分析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测度研究.从市场一体化、体制一体化及社会一体化的视角对长三角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宣告两岸经济关系进入制度性一体化阶段.中国台湾由此获得参与东亚制度性一体化进程的现实途径,东亚制度性一体化遂成为影响两岸关系的一个新因素.文章通过对两岸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情况,以及东亚制度性一体化中两岸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的阐述,探讨了东亚制度性一体化视角下两岸关系发展问题.本文认为:两岸在东亚制度性一体化中的地位悬殊,中国大陆居于中心,而中国台湾处于边缘,东亚制度性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将增强中国大陆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主动性,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因素;中、美在东亚的博弈是影响东亚制度性一体化中两岸关系的深层原因;未来以两岸制度性一体化为中介,两岸经济一体化、东亚经济一体化和两岸关系发展三者之间将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技术标准化与欧洲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半个世纪的进程中 ,各种力量形成的合力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技术标准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伴随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顺应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保障了经济一体化的进行。随着经济一体化由关税同盟发展到单一市场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欧盟的技术标准也由无协调状态 ,经过旧方法、新方法阶段的摸索 ,形成了目前的三轨并列之势。但无论技术标准化工作采取何种形式 ,它都是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步的 ,是应一体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的 ,是为之服务并提供保障的。探讨技术标准化与欧洲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 ,对研究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欧盟技术标准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潘广云 《欧洲研究》2005,23(1):116-130
自独联体成立以来,与整体一体化停滞不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联体框架内的次地区经济一体化积极推进,形成了多水平、多速度、多层次的一体化局面。普京执政后,这一局面更有加剧之势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一方面表明独联体整合能力的低下,另一方面表明集团内部正在形成更紧密的一体化关系,同时也反映出独联体一体化当前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在可预见的未来,次地区经济一体化仍将是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主流,"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将有望成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新的轴心,"亲俄集团"将出现新的组合,但独联体内仍将是以俄罗斯为核心和主导的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4.
论欧盟区域政策对欧洲一体化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在促进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中,欧盟区域政策是其中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因素,该政策的有效运用,使各成员国及其地区之间能够达到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所要求的经济聚合水平和社会凝聚力.欧洲一体化的深化与扩大是同欧盟区域政策的实施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王勤 《当代亚太》2006,(11):10-15
近年来,东盟的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并出现了一系列格局性变化。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到经济共同体,展现了东盟区域一体化浪潮的发展远景。为应对全球性区域一体化浪潮的迅速兴起,东盟积极制定和调整区域一体化战略,各主要成员国也不断增进双边互信和合作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和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上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论亚洲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市场力量和各国政府的推动下,亚洲的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正在蓬勃开展,不仅是东亚地区,南亚、中亚、西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也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还出现了跨次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本文论述了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东盟、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并勾画了“泛亚洲经济共同体”蓝图。目前,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显著特点是各种形式、各种范围的区域合作机制并存,这一局面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欧洲地区出现了三种不同形态的一体化,因驱动力不同,其一体化结果也各不相同。经互会是政治驱动,在苏东剧变后"寿终正寝"。欧自联是贸易驱动的一体化,虽然不断遭到欧盟的蚕食,但由于其平台的开放性,故依然具有活力。而欧共体的一体化则是政治加贸易驱动的一体化,成员国在不断扩大,同时一体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相比之下,苏联解体后产生的独联体,在一体化方面延续了政治驱动的势头,又注重安全一体化,而经济一体化起步较晚,耽误了发展的时机。对于乌克兰来说,地缘政治平衡是最好的选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不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又止步不前,对外经济关系的天平开始向欧盟倾斜。而欧盟对东部邻国政策的不断调整,最终促成乌克兰选择了欧洲经济一体化,也引爆了乌克兰危机。在乌克兰经济社会发展道路选择上,欧盟软实力的吸引力胜过了俄罗斯的硬实力。  相似文献   

18.
欧洲在其历史长河中正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地位一落千丈,由此开始痛苦的转型,它通过一体化进程逐步走向联合壮大。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全球化急剧扩张、高科技迅猛发展以及冷战结束带来国际格局嬗变的背景下,欧洲转型出现新的契机,并出现了许多新迹象。而世界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推动了欧洲转型,并凸显其新的发展动向。本文拟探讨冷战结束后欧洲转型的动因、表现及其影响,尤其是欧债危机以来欧洲转型的新动向和新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当前欧亚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引起诸多争论,多数学者认为,欧亚一体化进程并不现实,但欧亚经济联盟等地区组织的崛起及功能性合作的深入开展,使欧亚一体化的发展并非形式主义,欧亚各国在推动一体化合作方面虽然各有想法却并不反对。2014年在欧亚大陆出现的两场危机,改变了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轨迹。乌克兰政治危机不仅让欧亚经济联盟的主导国俄罗斯遭遇西方强烈的敌对和经济制裁,也让欧亚各国认识到加速欧亚一体化一体化的风险。俄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也有可能扩散到欧亚各国,反过来加速"危机驱动一体化"。但欧亚地区一体化并不因为两场危机而加速或者减缓发展速度。欧亚经济联盟在一些领域还会继续保持一些功能合作,但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则又变成形式化和仪式性。由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欧亚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欧亚经济联盟的未来也是相当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20.
齐绍洲  刘健  罗威 《法国研究》2006,16(1):66-70
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最初是从能源部门的合作开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但作为欧盟主要能源的天然气、电力等部门的一体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并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