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法作为现代法制的基础,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民法理念是人类历史文明在民法上的典型表现,体现着市民社会的价值追求。民法理念的内涵丰富,其本质是正义,其核心表现为私权神圣、人格平等和私法自治。在民法的发展史上,民法理念经历了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转变,现代民法理念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代中国,弘扬民法理念对于培育市民社会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不同国家对财产的保护主要采取了私权神圣与公权神圣两种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两种财产保护的法律原则都趋向于平等保护。这是世界物权立法保护的一大趋势,我国《物权法》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保护的原则反映了世界物权立法走向平等保护的这一趋势并具有中国特色,这一科学的选择也必将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权利本位是权利本位文化的特质。私法理念与权利本位的契合表明培育私法理念有利于权利本位文化的建构。传统中国因不具备私法理念生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而未能孕育以私权神圣、人格平等和私法自治为基本内涵的私法理念。因此,中国传统义务本位的法律文化向权利本位文化转型过程中,培育私法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民法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探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一种民法上的所有权意味着其首先应当是一种私权。私权的核心要素在于权利人依其自由意志行使权利以实现利益。在现行法规定下,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恰恰缺少了自由行使权利的权利,因此难言其是民法意义上的所有权。问题的另一方面是集体成员对集体享有的是何种性质的权利。从历史上来看,集体成员享有的应当是一种社员权,因此集体成员对集体土地并不享有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之一,即是“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本文从分析执政理念着眼,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权利神圣、“公仆”到位的观念,认为这是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执政问题上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作为公共所有权的类型之一,受公法和私法的共同调整。公共所有权是一种既有权利又有义务、能够使管理规则得以发展的有组织的所有权制度安排,确保群体成员对共有财产平等利用权的所有权制度设置本身,已隐含了公共事务负责者对共同体成员实施内部管理的公共性权力,也决定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复合权利属性。即,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一种兼具公权和私权双重属性的复合性权利。当前国内学界的公权说与私权说,只不过是对其社会属性某一方面认知的结果,均具相对的合理性,但都是一种存在"附加条件"的"真理性学说",而当此"附加条件"被去除之后,无论是公权说还是私权说,均有可能成为谬误。  相似文献   

7.
意思自治(也称私法自治)与私权神圣是民法最高价值的追求.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使中国的民法与理性结合相脱节,主要是由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是迫于改革开放的需要,而非自身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民法中心主义开始确立,主要体现在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上,在法律的实施,包括法律的适用上,民法的理念深入人心还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经采猎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现在正迈向生态时代,人类社会的管理理念也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演变而发展,从自发性管理走向自为性管理,从科学性管理到和谐性管理。每一个历史阶段,其管理理念都有各自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民法法系里,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将其分为公法和私法。民法作为私法的本质决定了民法基本原则的价值理念,即私权神圣和私法自治。民法基本原则不仅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具体民事规范中,而且还针对成文法自身难以克服的先天局限性,以其模糊、宽泛、丰富的涵义作为弥补的手段,从而实现人们对法律既要求安定又要求灵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宪法权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正当性、现实性、救济性、稳定性和神圣性 ,构成了宪法权威的主要内容。树立真正的权威 ,要从制度形态的宪法权威到达现实形态的宪法权威 ,更须有赖于主体的宪法意识 ,要在主体心目中树立起权威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法律对限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规定入手,用实证和比较的方法分析认为,法律对知识的限制体现了国家的干预,知识产权制度不但是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对社会利益的保护,知识产权不是单纯的私权,而是公化私权.  相似文献   

12.
宪政中的公民财产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修宪在宪法总纲中确立了私有财产的宪法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建立了私有财产征收征用补偿的制度,此举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巨大的宪政价值。本文以公民财产权的宪法学意义阐释为切入点,探索财产权入宪的深层次动因和价值蕴含,解析财产权入宪的规范意义,从而为构建我国完整意义上的财产权保障机制提供理论上的解说。  相似文献   

13.
公安行政执法权具有高权性,是落实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面对如火如荼的物权法时代,应灌输物权法民生观念、私权观念、平等观念和排他观念。物权观念对公安行政执法的心理、信念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物权观念是公安行政执法理念的组成部分,是指导公安行政执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决定着公安行政执法行为及执法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学界对没收财产刑的实质内容长期缺乏清晰认识,这源于对其所剥夺的"财产"未能有深入认识。在法律上,财产的本质是财产性权利,财产是物的上位概念。我国刑法规定的没收财产刑,实质是对犯罪人的私有财产权的剥夺,而非仅仅是对特定之物的剥夺。只有深入了解到这一点,才能理解没收财产刑超出了刑罚的正当化根基范围,因而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摈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农地利用制度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界定为用益物权是导致当前农地征用征收过程中农民利益严重丧失的一大重要原因。我国农地利用制度的设计基础与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不同。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土地物权制度设计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而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这一基础制度目前是不可动摇的。因而我们应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农地利用制度。农地持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利形态,应该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我们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农民的私有财产,我国宪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与现行法律限制公民自由处分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相矛盾,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大局和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我国应该完善宪法对这种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使得法律限制财产自由更加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权威人士认为 ,物权合意就是物权行为的意思表示。我对此观点提出挑战。我认为 ,“物权合意”并非物权行为的意思表示 ,而只是物权行为意思表示的一个阶段。本文首次提出阶段论观点 ,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8.
私营企业产权归个人所有,多数私营企业实行企业主治理模式。私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模式要求转变党的建设的工作方式,把引导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融于灵活、务实、有效的党建工作中,增强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穿透力。  相似文献   

19.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引发了所有权和股权优先权的博弈,不能纵容所有权的恣意,也不能夸大股权优先权的无限制适用。股权优先权依托公司章程、诚实信用原则、私法公法化等制度和理念而存在。股权优先权的适用范围和所受到的限制也必然要依照上述理念的指引而得到正确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