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七年”电影以其对新中国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进行论证与对新的民族国家精神的塑造参与了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进程。民族国家想象的视角有助于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对“十七年”电影的价值予以重新思考,从而更切实地触摸到它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2.
在号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土高原山西大地,位于晋南地区万荣县黄河、汾河交汇处的"后土祠",是一处具有五六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历史、久负盛名的人文历史的建筑.但时至今日,"后土祠"所奉祀的神祗是谁、这座祠庙的来由、她所包蕴的历史文化内容及其丰富深刻的文化意义,却长期被尘封埋没、众说纷纭.只有她的附属建筑"秋风楼",以其单纯的风光名胜景观驰名在外.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在于 ,它以高度精炼的表述 ,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作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以其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新总结 ,以其对新时期党性和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 ,以其对新世纪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的新发展。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也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述,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个代表"科学内涵的理解,对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新世纪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集中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各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对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里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还从党的执政主体、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  相似文献   

6.
2004年是中国共产党和全社会深入学习、研究、贯彻和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而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从中央领导到专家学者,在继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实践基础、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又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围绕着党内民主、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造性的阐发和研讨,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推向了新的境界。一、结合实践发展,不断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实践基础、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研究理论界在学习胡锦涛…  相似文献   

7.
兰岚 《理论前沿》2006,(9):23-24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世界历史的研究需要新的史学理论和史学观点。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应运而生,他强调抛弃“欧洲中心论”,而以“全球性”和“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和编纂世界历史。这一更加广阔的视野对我们当前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重要论述,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作出新概括,对我们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作了新总结,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行了新发展。“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同时,对党的各项工作,包括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认真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用以指导、推动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是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依法治国方略,是我们党总结八十年历史经验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以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决定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立法、执法、守法等法治系统的全部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这一论断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深刻领会三个“倍加”的重要意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到顾全大局,珍视团结,维护稳定。(一)大局,就是全局,就是事关人民和国家根本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工作全局。历史是前进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7.
陈伟 《理论前沿》2006,(8):13-14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以激励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就业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文章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四轮马车”模式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吉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文艺是摹仿的产物,摹仿是艺术的特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易传》提出“观物取象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物取象”,两者在关于艺术起源、艺术构造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