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享受建设成果的也是农民。因此,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要求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工具的发明者、创造者和使用者,是科技进步的推动者,是社会资源的利用者。如果没有人或人的素质低下,再好的生产工具、再好的原材料也是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的,再好的发展机会也是会放过去的。尽管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的女农民培养经费不足.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培养项目缺少统筹规划,效果不佳;女农民参与热情不高,培养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扩大培训途径范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女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培养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蓓 《理论前沿》2006,(10):34-3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才。一、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论坛》2006,(10):I0001-I0001
云南省西畴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各级各部门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全县统一思想,密切合作,大力培养“想干事、会干事、会处事、会生活、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由于历史的与现实的原因,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迟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的有效配合,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农民教育,把农村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大的战略工程来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必须培育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参与,农民的素质将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我国农民教育水平低下的现状,创造条件,增强农民受教育的主动性;加大投入,为发展农村教育提供保障;创新体制,增强农村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强化"人本"理念,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全面建设和示范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完成的任务,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又是其中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认真分析农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探寻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要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民教育,使现实中的农民和未来的农民具有更高素养和新知识、新技能,懂得经营与管理,成为知识化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2.
农民自始至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民组织又是新农村建设得以推进和完成的生力军.在社会转型期,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率与成败.所以,进一步加快、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探析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路径方法,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外部因素,而农民自主参与和积极行动才是关键。本文从解决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意义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农民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但是,目前从总体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存在一些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正确审视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积极对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方向,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改善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寨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五句话里的二十个字,包含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具体、明确的要求。“四个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思想观念整合的趋向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整合和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思想观念整合的趋向标,要整合引导农民把思想趋向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构建新型的农民教育体系,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目前的农村教育结构单一,主体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农村成人教育十分薄弱,严重偏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要走出这种困境,关键在于寻求观念、管理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实现农村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亿万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实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于农村实际,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新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同时又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农民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